豐島海戰經過

豐島海戰發生於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7月25日)清晨,日本海軍在朝鮮牙山灣口豐島西南海域襲擊中國海軍艦船的一次海戰 。這是一次日本首先挑起的戰役,並因此清朝與日本正式宣戰。

日本明治政府自19世紀70年代起,組建歐洲式軍隊,侵犯中國臺灣,吞併琉球群島,並伺機侵略朝鮮和進一步侵犯中國。二十年五月,朝鮮政府請求中國協助鎮壓東學黨起義,清政府即派兵赴朝,進駐牙山。日本藉機也出兵朝鮮。

豐島海戰經過

不久,朝鮮政府同東學黨達成妥協。清政府命入朝軍隊集結牙山,準備撤回,同時要求日本撤軍。日本拒不接受,隨後挑起武裝衝突,企圖以武力控制朝鮮。清政府為增援牙山孤軍,派北洋海軍巡洋艦「濟遠」、「廣乙」,練船「威遠」,炮船「操江」,由「濟遠」管帶方伯謙率領,護送運載援兵的「愛仁」、「飛鯨」、「高升」三輪(均為僱用的英國商船)赴朝。

「濟遠」和「廣乙」兩艘中國軍艦在完成護送清軍在朝鮮牙山登陸後,離牙山返航,在朝鮮豐島海面,遇上日本聯合艦隊第一遊擊隊「吉野」、「浪速」及「秋津洲」這三艘以高航速和高射速為特徵的軍艦。

豐島海戰經過

第一遊擊隊望見「濟遠」和「廣乙」兩艦,即下令開火。第一遊擊隊旗艦「吉野」首先開炮,這是日本在甲午戰爭不宣而戰的開始。濟遠冒著敵艦的炮火發炮回擊吉野,兩軍展開激烈炮戰。戰鬥進行約一小時,由於日本軍艦在噸位、火炮、時速方面,較中國軍艦佔較大優勢。福建船政局自制炮艦「廣乙」受重傷,無法發射魚雷,船身傾斜,於是退出戰鬥,在朝鮮十八島附近擱淺,縱火自焚。「濟遠」艦在接戰初始就有了傷亡,沒有任何實戰經驗的管帶方伯謙立刻怯陣,沒有取得較大戰果就開始逃跑。

豐島海戰經過

此時載有第二波増援朝鮮清軍並懸掛英國國旗的「高升」號商輪和滿載軍械的「操江」艦駛來。日軍三艦見「高升」號與「操江」艦,立即以「浪速」艦攔截「高升」號,以「秋津洲」艦攔截「操江」艦。「濟遠」艦藉機西撤,日艦以時速22.5節的「吉野」號窮追「濟遠」艦不捨,「濟遠」艦拋下「高升」號而走,併發尾炮攻擊「吉野」號。

「濟遠」艦駛抵威海,在《航海日誌》中捏造戰果:“擊死倭提督並官兵數十人,彼知難以抵禦,故掛我國龍旗而奔”。而後丁汝昌誤報「濟遠」艦擊沉「吉野」號。事實上「吉野」絲毫未損,無恙而歸。

豐島海戰經過

更悲慘的是「高升」號被「浪速」擊沉,殉難者達七百餘人,「操江」艦也被俘虜。清軍950人除200餘人生還外,餘均殉難。1894年8月1日,中日兩國政府宣戰,甲午戰爭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