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師“消費升級”,選秀節目變“大咖秀”

文|富貴

“有生之年居然還能看到黃子韜和鹿晗同框,我決定追創3了。”

回看去年的選秀節目,“導師降級”無疑是最顯著的一大特點。炙手可熱的流量明星數量漸少,“老牌偶像”與“老藝術家”競相登臺,新晉青年導師咖位有所下降,且基本都面臨著“資歷不足”的質疑,比如《國風美少年》的鞠婧禕,《青春有你》的徐明浩,《夢想的聲音》的譚維維、《一起樂隊吧》的白舉綱等。

相形之下,今年的選秀節目在導師陣容上都做了不同程度的升級,流量明星薈萃。

《青春有你2》請來了蔡徐坤擔任青春製作人,BLACKPINK成員LISA、陳嘉樺Ella、JONY J擔任導師;《我們的樂隊》邀來了謝霆鋒、王俊凱、蕭敬騰;《創造營2020》請來了黃子韜、鹿晗、羅志祥、毛不易、宋茜。而《少年之名》《乘風破浪的姐姐們》雖然還未正式官宣,但節目擬邀和目前網爆的導師名單同樣是星光熠熠。

導師“消費升級”,選秀節目變“大咖秀”

節目造勢,流量明星全員出動

《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的相繼熱播,使得偶像選秀成為人們2018年共同的重要記憶之一,而眾多全民製作人的激情投入,不僅賦予了國內偶像行業新的生機和發展,也讓選秀市場再一次迎來發展高峰。但遺憾的是,尾隨兩檔節目播出的《這!就是歌唱·對唱季》《下一站傳奇》《演員的品格》《國風美少年》等,卻始終都沒能擺脫“沒熱度”“糊了”這兩個詞。

步入2019,國內選秀市場再次以更快的節奏、更大的規模、更廣的領域,上演了一場又一場轟轟烈烈的突圍戰。可選秀綜藝整體還是出現了江河日下的趨勢,即便是有前作光環加持的《青春有你》《創造營2019》也未能徹底引爆市場。

不過,去年的平淡並沒能澆滅各家持續探索的熱情。就目前已經公佈的2020年偶像選秀綜藝來看,不僅數量上不減反增,競爭平臺也從視頻網站第一梯隊擴散到了第二梯隊,就連B站也在近日宣佈將打造自己的首檔SS級說唱選秀養成類節目。

導師“消費升級”,選秀節目變“大咖秀”

大眾呈現出審美疲勞,市場競爭又越發白熱化,這種情況下,啟用高話題度的流量明星顯然是最直接有效的破局方法。

憑藉《偶像練習生》正式出道後,蔡徐坤迅速躋身頂級流量小生之列。過去一年,蔡徐坤雖因“打籃球”、微博數據造假以及“坤倫之戰”路人緣受損,但人氣依舊不俗,再加上從選手到青春製作人代表的身份轉變,《青春有你2》官宣後,蔡徐坤一直都是大家討論的熱點話題。截至目前,微博話題#青2青春製作人代表蔡徐坤#閱讀量31億+,討論量700萬+,其引流效果可見一斑。

與蔡徐坤以及《青春有你2》的其他兩位導師陳嘉樺Ella、JONY J相比,LISA在國內的大眾知名度雖並不突出,但在粉圈較為出名,再加上泰國人、韓國現役頂級女團BLACKPINK成員的雙重身份,有著很強的國際關注度,為節目打開國際市場提供了極大助力。

《青春有你2》首播當天,#DanceMentorLALISA節目話題登上Twitter全球趨勢第四位、泰國趨勢第一位、越南趨勢第一位,#0313YouthWithYouLISA登上Twitter越南趨勢第一、泰國趨勢第二。

同樣的,《創造2020》官宣導師陣容後,黃子韜和鹿晗的同臺也再次調動了大眾對節目的討論度和期待度。

導師“消費升級”,選秀節目變“大咖秀”

新名號層出,導師賽道新人難覓

爭搶流量明星的同時,選秀節目也在導師名號的設置上下足了心思。

不同於《樂隊的夏天》《一起樂隊吧》,《我們的樂隊》把謝霆鋒、王俊凱、蕭敬騰定為“合夥人”,並分別賦予了他們“運營總裁”、“市場總裁”、“技術總裁”的頭銜;《創造營2020》取消了去年的“發起人”和“班主任”,將黃子韜、鹿晗、羅志祥、毛不易、宋茜統一歸入“教練團”。

可選秀“導師”的名號雖在不斷更新,但“導師”來來回回卻還是那幾個人。

2018年,鹿晗、宋茜共同擔任了街舞選秀節目《熱血街舞團》的導師,謝霆鋒、陳嘉樺Ell分別擔任了《中國好聲音2018》《創造101》的導師,黃子韜出任了《創造101》的女團發起人和《這!就是街舞》的導師。而羅志祥的選秀履歷則更為豐富,2017—2019年間,其先後擔任了《天生是優我》《2017快樂男生》《這!就是街舞》(第一、二季)《這!就是歌唱·對唱季》《創造101》五檔選秀節目的導師。

基於這種情況,可以看出,選秀節目的導師確實供不應求了,節目組只能通過不斷變更導師名號和流量明星組合陣容緩解審美疲勞。也正因如此,選秀選手變選秀導師的現象才會越發常態化。

一方面,選秀出身的藝人本身就自帶話題度,尤其是蔡徐坤、JONY J、毛不易這類高人氣選手,再加上自身的經歷,他們也更懂得如何掌握市場需求和綜藝效果,可以迅速為新節目帶去貨真價實的話題度和點擊量;另一方面,受互聯網選秀時代的獨特屬性影響,平易近人的偶像正在漸漸取代權威,而選秀出身的導師不僅更容易和節目選手一起感同身受,也能給予他們更好地指導和幫助。

此外,從平臺方面來看,選擇選秀選手擔任導師也有助於各大視頻平臺節目之間的聯動。《明日之子》出身的毛不易入局《創造營2020》,《中國有嘻哈》出身的JONY J加入《青春有你2》,平臺通過兩人從選手到導師的身份轉變造就了一個新的吸睛點,也完成了一場流量的繼承,使平臺節目之間形成了聯動效應。

導師“消費升級”,選秀節目變“大咖秀”

選秀節目與流量明星誰成就了誰?

在大多數人的認知裡,是流量明星的入局成就了節目,而僅從上文的分析來判斷,答案也似乎就是這樣。可實際上,明星們也從節目裡撈到了不少好處。

去年,蔡徐坤因一段“打籃球”視頻遭到全網嘲,路人緣也由此開始下滑。但《青春有你2》播出後,蔡徐坤憑藉一句“你確定你的特長是打籃球?”的自我調侃,以及對選手的溫柔幽默點評方式,重新贏得了不少路人好感。數據顯示,《青春有你2》開播3天,蔡徐坤微博漲粉20萬,連續三天登頂綜藝藝人新媒體指數top1。

程瀟和周潔瓊擔任《偶像練習生》導師前,在國內的知名度和資源並不出彩。但節目播出後,兩人都靠著導師身份闖出了一片天,自身人氣水漲船高,並拿到了不少影視和綜藝邀約。而對LISA也是一樣,《青春有你2》同樣能幫助她進一步打開國內市場。截至發稿前,LISA微博超話已上升至微博明星潛力超話排行榜TOP19。

導師“消費升級”,選秀節目變“大咖秀”

選秀節目的勢頭雖然不及2018年,但依舊是綜藝市場最大的一個流量窪地,可以為流量明星提供最大的曝光度。而對流量明星來說,上選秀類綜藝也比戶外綜藝更輕鬆一些,檔期時間上也更好把控。

不過,必須強調的是,不是所有的選秀節目和流量明星之間都能實現互利互惠。《我們的樂隊》雖邀來了王俊凱,卻只贏得了個“開播即巔峰”,王俊凱也沒能借節目拿到理想的曝光度。

此外,節目過分的押寶在導師身上,也容易使大眾的關注點在不知不覺中發生偏移,如此一來,節目很難推出新人,只能繼續消耗已經有的明星導師資源,最終可能會導致一種惡性循環。

最後文娛商業觀察想說,選秀節目想走得更長遠還得三管齊下,流量薈萃的導師“大咖秀”可以有,但在實力出眾的選手和別具一格的節目模式的挖掘和探索上,也得再多下猛力。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