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匯搞餐飲、溫氏養水禽,巨頭們的破局之道!

全產業鏈發展,對於大型集團式企業而言是必由之路,對於受豬週期波動影響明顯的行業公司更是如此。

3月25日,國內最大肉製品加工企業雙匯發展交出了吸收合併母公司雙彙集團後的首份財報。在生豬價格長時間處於歷史極值的2019年,公司淨利潤卻創下了54億元的歷史新高,超出市場預期。

值得關注的是,25日雙匯發展公告擬設立全資子公司從事餐飲項目投資和運營。公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採訪時也表示,後續將推進相關餐飲產品、渠道及項目,不排除有自設品牌餐飲店的可能。

雙匯搞餐飲、溫氏養水禽,巨頭們的破局之道!

雙匯擬涉足餐飲業  

非洲豬瘟疫情、肉類價格通脹……2019年對於主營肉製品加工的雙匯發展而言,無疑優勢難顯、壓力陡增。 

不過2019年,在公司屠宰生豬1320萬頭,同比2018年下降19.04%;鮮凍肉及肉製品外銷量309萬噸,同比2018年下降1.47%的背景下,雙匯發展仍實現營業總收入603億元,同比2018年上升23.43%;淨利潤54億元,同比上升10.7%。 

在國內生豬價格依然高企的當下,屠宰加工企業穿越這最強豬週期的壓力依然艱鉅。  

3月25日雙匯發展公告,為進一步完善產業佈局,聚焦肉類主業發展相關產業,充分利用公司的品牌、銷售網絡等資源優勢,公司擬設立全資子公司雙匯餐飲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次“雙匯餐飲”)從事餐飲項目投資和運營。 

公告顯示,雙匯餐飲經營範圍包括餐飲投資;餐飲管理,企業管理及諮詢;酒店管理,企業營銷策劃;文化藝術交流活動策劃;食品批發兼零售;預包裝食品銷售等,公司註冊資本為1億元,由雙匯發展持股100%,出資方式為貨幣出資。  

“成立專業的餐飲公司,是希望由專業人員來對專業餐飲渠道的食材進行開發,並對餐飲項目進行推進。”對於是否有明確的項目推進的目標和進展,雙匯發展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由於公司剛剛成立,人員將逐步到位,具體內容還不方面細緻透露。不過公司將加強餐飲方向的拓展,包括產品、渠道、項目推進,不排除有自設品牌餐館的情況。 

事實上,除了此番在產業鏈下游的佈局,近年來雙匯發展以養殖、肉類加工為中心,已籌劃延申了多重渠道及業務類型。 

2019年12月31日雙匯發展曾公告稱,為進一步做大做強禽業規模,完善產業鏈和產業佈局,公司擬與西華縣人民政府簽署投資協議,建設肉雞農業產業化項目。上述項目預計總投資約16.5億元。雙匯發展表示,公司建設肉雞養殖、屠宰及熟食加工項目,是公司為進一步做大做強公司禽業規模,完善公司產業鏈條和產業佈局,壯大企業規模的重要舉措。

而在最新披露的2019年年報中,雙匯發展期內新增了多家子公司,其中電商公司將於2020年開始注資並經營。 

公告顯示,報告期內雙匯發展完成對其母公司雙彙集團的吸收合併,吸收合併後本公司新增三家控股子公司漯河雙匯海櫻調味料食品有限公司、漯河雙匯計算機軟件有限責任公司、漯河雙匯意科生物環保有限公司,合併報表範圍發生變化。 

此外報告期內,公司新設三家子公司,分別是漯河匯盛藥業有限公司、雙匯商業保理有限公司、雙匯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雙匯搞餐飲、溫氏養水禽,巨頭們的破局之道!

“電商公司剛成立不久,也是將公司之前各個事業部的電商板塊做了統一,有專人從事相關業務。”上述雙匯發展人士表示,目前雙匯的電商業務主要還是通過一些成熟平臺運作,不過公司自身也在加強自有平臺的打造,專門成立電商公司,將強化包括售後等服務。  

養殖產業鏈企業的全面佈局  

受非洲豬瘟疫情疊加豬週期影響,2019年國內生豬價格創下歷史新高,行業產能亟待補足。  

雖然已有包括政府、企業在內的各方力量正在大力推進生豬產能增量,但目前國內豬價依然處於歷史高位,仔豬、母豬價格創下歷史極值,無論是養殖、屠宰還是飼料等產業鏈的各個細分板塊企業,都面臨著穿越這一最強豬週期的考題。 

“公司對產業鏈的延申,主要還將以養殖為核心,包括在西華養雞項目的推進等,希望能夠通過對產業鏈的完善,加大協同發展力度,平抑豬週期的影響衝擊。此外,電商、財務公司、保理公司的佈局也都在逐步加強。”談及2020年雙匯發展的佈局策略,上述人士表示。 

根據年報,2020年雙匯發展將通過新建項目、續建項目、技術改造項目、單臺設備投資、股權投資等方面的積極推進,升級工業自動化,完善產業鏈,預計全年完成投資並支出項目建設資金約23億元。以上資金需求主要通過公司自有滾存資金加以解決。 

公司表示,受非洲豬瘟疫情和生長週期等多方面的影響,生豬供應偏緊,預計2020年豬價會處於較高價位運行,給公司控制生產經營成本帶來一定壓力。同時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豬肉價格較高,對豬肉消費可能產生抑制,存在消費替代的風險。 

作為國內生豬養殖龍頭企業,溫氏股份似乎也面臨著由於生豬產能短期難以補足及疫情風險帶來的增長瓶頸。3月16日溫氏股份曾發佈公告稱,公司董事會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調整公司組織架構的議案》,決定成立水禽事業部,為公司內部管理型機構,以確保公司持續高效發展,提升公司專業化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據溫氏股份官網,3月21日上午,溫氏股份水禽事業部舉行揭牌儀式,正式成為繼養禽事業部、養豬事業部、大華農事業部、投資管理事業部之後的第五大事業部。溫氏股份副總裁兼水禽事業部總裁溫朝波也表示,溫氏將養禽事業部水禽業務拆分升格為水禽事業部,目的是把水禽產業打造成溫氏第三大產業。 

面對本輪豬週期帶來的紅利,作為上游的飼料企業,也紛紛啟動佈局延伸生豬養殖。  

傲農生物主營業務包括飼料、動保、原料貿易、農業互聯網等產業,而隨著2019年以來公司在養殖板塊的佈局,公司“飼料+養豬”雙主業發展戰略模式已開始凸顯。對於兩大板塊未來在上市公司中所佔比重,傲農生物相關負責人此前在接受證券時報集中採訪時曾表示,短期(1-2年)來看,受生豬供求影響,豬價總體高位運行,養殖盈利較好,公司生豬出欄量逐年在提升,因此公司生豬板塊將是利潤貢獻佔比最大的板塊。 

近年來,飼料龍頭企業發力拓展養豬業務的不在少數。  

作為我國最大的飼料生產企業,新希望2019年已累計銷售生豬354.99萬頭,總銷售收入為85.46億元。而另一家飼料龍頭企業海大集團2019年9月也公告與多地政府及企業簽訂合作協議,擬加碼生豬養殖產業,合計涉及年出欄400萬頭生豬、屠宰、加工規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