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網都退出房地產了,到底是不是放鬆調控?

3月22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公佈通報稱,國家電網下決心退出房地產業務。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國家電網只是超大型能源央企,世界500強排名第5。可事實上,國家電網的確也在做房地產,而且業務做得相當大。


1、“巨無霸”魯能

長期以來,國家電網旗下的房地產業務,主要通過魯能集團這個平臺運作。

天眼查顯示,魯能集團是國家電網的全資子公司。其核心業務為地產、能源兩大板塊。


國家電網都退出房地產了,到底是不是放鬆調控?

魯能集團創立於2002年12月,業務涉及住宅、商業、文旅產業開發等,前身是山東魯能集團有限公司,於2009年成為國家電網的直屬單位。

在成為國家電網子公司之前,魯能集團已大規模參與房地產開發業務,並在海南、北京等地囤有多宗土地。

目前,魯能的房地產業務大部分為集團直接運營,也有一小部分被注入上市平臺廣宇發展。

魯能集團這幾年相當低調,各類房地產榜單中都見不到它。

但在2017年,魯能曾是“地產界的黑馬”。當年,魯能創下893億銷售額,引發行業關注,在當年的克而瑞房企銷售榜上,排名21,屬於實打實的大型房企。

當時天風證券也估算過,魯能旗下未注入上市公司部分的房地產業務體量超2000萬方,貨值超4000億。在業內看來,魯能土儲規模龐大,資源雄厚,雖不屬於頭部房企,但一直是潛在的“巨無霸”。

可2018年,魯能高光消逝。在行業正期待魯能是否會邁入千億時,卻等來了魯能地產與廣宇發展重組的消息。

魯能部分地產資產實現借殼上市,但重組後,廣宇發展表現得並不理想,甚至有點“悽慘”。2019年,廣宇發展僅實現營收230億元,同比下降15%。

也正是從2018年開始,魯能消失在各大房企的排名榜單中,在各機構的百強房企名單中也未曾看到魯能和廣宇發展的名字。


2、二度傳退

對於這匹“消失在榜單中的黑馬”,據媒體瞭解,是因為母公司國家電網的要求,所以魯能近些年一直在淡化房地產業務,正逐漸向體育社區、娛樂度假、智慧生活等方向調整。

體育產業"魯能泰山7號"其實也賣住宅,網上隨便都能搜到樓盤。


國家電網都退出房地產了,到底是不是放鬆調控?


選擇借殼上市,迂迴作戰,或許也是魯能想盡量保留房地產業務的一計。

按照國家電網聚焦主業的要求,看得出魯能此前已經在做鋪墊了。但這並不是國家電網首次傳出要退出房地產業務。

早在2010年3月,國資委宣佈78家央企(主營業務都不是房地產)要退出房地產業務,僅保留16家央企的房地產主業資質。大背景是當年的樓市偏熱,央企在土地市場表現過於搶眼。

當時,魯能作為國家電網的房地產平臺,便收到了“退房令”。

但一年後,2011年3月,國資委以“魯能集團在被國家電網收購之前,就已從事房地產業務且規模很大”為由,特批魯能集團和其他4家企業從事房地產業務。

由此,魯能成為國資委直屬的21家持有房地產“牌照”的央企之一。

有接觸魯能集團的投資者稱,此次央企國網退出房地產業務可能和上次一樣不了了之,對魯能集團的重組沒有太大影響。

不過,國家電網擁有魯能,不符合國資委和電力改革精神,其最終退出魯能的可能性卻較大。最後魯能的結局,可能是轉為獨立存在的國企,或被拆分為地產、能源兩部分被行業企業兼併。

同時也有分析人士認為,魯能旗下的房地產業務較為龐大、繁雜,既涉及歷史遺留問題,又與上市公司有較大關聯。其“退房”涵蓋哪些資產、是否涉及退出上市公司股份等,目前仍是未知。即便操作起來,也將經歷一個長期、複雜的過程。


3、地產央企重組步入“深水區”

近些年來,包括魯能在內的21家地產央企,表現分化明顯,首尾差距懸殊,時不時都有重組甚至退出的聲音傳出。

在業績方面,保利發展、中海地產和華潤置地位列前三甲,平均銷售額已接近3000億。2016~2018三年間,上述三家房企均穩定地排在房企前十位置,已逐漸形成地產央企的“頭部陣營”。


國家電網都退出房地產了,到底是不是放鬆調控?


招商蛇口、中國金茂、遠洋集團以及中國鐵建則形成了地產央企的“中堅陣營”。

昔日“招保萬金”之一的招商地產,在2014年前後漸漸掉隊。2015年底,招商蛇口工業區吸收合併招商地產,以招商蛇口重組上市。重組三年後,招商蛇口2018年銷售額已達1705.84億元,被業內視為首個地產央企重組樣本。

但如電建地產、華僑城、五礦地產等一些老牌央企卻是後繼乏力,規模增長速度未達到預期,逐漸與排名靠前的企業差距拉大。

與魯能一樣,在2011年才批准從事房地產業務的其他四家房企:中航、神華、中煤、新興,日子同樣不好過。

中航地產被保利地產合併;神華集團與中國國電合併重組;掛牌出售了自己的部分地產子公司;中煤和新興集團的在房地產領域更是幾乎沒見聲音。現如今只有魯能集團依然在堅守,足見國家電網的影響力有多強大。

從保利收購中航地產,到招商蛇口合併招商地產,從2017年中交系地產整合,保利地產收購保利置業,再到2019年中糧地產完成收購大悅城,以及中冶置業和五礦地產的重組拉鋸戰,地產央企內外整合重組持續不斷,已步入“深水區”。

4、央企不斷退出房地產意味著什麼?

從十年前的“退房令”,到近些年陸陸續續的地產央企重組,甚至退出,我們可以看到,一方面,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央企有這種逐利行為是合理的。但央企的特殊性,在於它應該更多地承載宏觀經濟的命脈,迴歸主業,在公共事業領域造福於民。

因此,央企的經營行為不能單純按市場規律而為,也應該受到政府主管部門的行政調控。

另一方面,在優淘城總裁薛建雄看來,這一次國家電網下定決心退出房地產,也從側面反映出,房地產市場分化嚴重,競爭日趨激烈,房地產利潤率或面臨壓力。

在業內看來,央企轉讓房地產項目股權,可能更多的是企業自身的投資行為,對房地產不太看好,包括負債壓力、資金流收緊、自身產業發展環境不好等原因。

但最重要的一點,這一次的消息,是通過中紀委傳達的中央政策意圖。

你仔細品一品,通過對央企如此強力的窗口指導,其中所傳遞的政治信號,不可謂不強。這是國家執行國家隊離場的信號,是政府貫徹落實房住不炒的信號。

從國家隊小咖著手,更可能代表著房住不炒落地新動作的開始。

地產分析師嚴躍進也點評稱,當前中央紀委公佈了國家電網巡視整改情況,國家電網下決心退出房地產業務,類似表述說明,當前央企退房令執行的堅決性。

對魯能來說,未來或許也就是換個新東家,房地產該怎麼幹還怎麼幹。但對於國家電網來說,意義就完全不一樣了,該剝離的必須剝離。

這是一種態度,一種堅決調控樓市的態度,對房地產開發商,對地方城市,對購房者都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