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給所有人都上了一課


那些年我們看不起的拼多多,嘲笑它是並夕夕,現在它狠狠地扇了我們一巴掌。


拼多多2019年GMV超過了1萬億,較上一年同比增長113%。達成這一數字,拼多多用了5年多,淘寶用了快9年,京東用了將近15年。


從被大眾所知到如今,不看好拼多多的人太多了。


阿里的張勇在2018年時說,拼多多就是在幫淘寶開拓農村市場,教育用戶。


拼多多給所有人都上了一課


還有人說,商家發貨慢、實物與圖片不符、退貨後長期收不到退款,購物體驗很不好。


這次,拼多多正在用實力向世人證明:你們都看走眼了。


拼多多給所有人都上了一課

拼多多崛起靠的是什麼?


有人說,靠切入巨頭鬆懈的廣大農村市場,靠拼團裂變,靠有一個牛X的騰訊爸爸等等。


這些都對,但不夠全面,不夠本質。


拼多多能快速崛起,絕對不是某單方面的原因。玩拼團的這麼多,也沒見過哪家品牌能像拼多多這樣。京東和騰訊玩了這麼多年,也沒有碰出火花。


成功的原因總的來說有4個方面:消費升級大趨勢、三四線用戶、供應端、遊戲營銷玩法


15、16年,正是消費升級概念大火的時期。

消費升級帶來了年輕消費群體和更高的消費能力,由此就產生新的商業機會。


拼多多給所有人都上了一課


而中國地大,並不是所有的地方都享受著同樣的消費升級。北京人喝著10塊錢一瓶的酸奶是消費升級,農村人喝3塊錢的酸奶它也是消費升級。


對北上廣人來說,買更貴的進口貨才是消費升級,但對農村老人,能通過電商平臺買到集市上買不到的日常用品那就是消費升級。


但無論淘寶和京東,都沒有給農村老人提供足夠的服務。平臺太難用,要打字搜索,或者是太貴了,不敢買。在他們的意識中,可能就沒有想過自己會網購。


後來不一樣了,有了微信,普及到幾乎每個中國人都有。微信的紅包,又把底層的支付打通了,連擺地攤的大媽都會掃一掃。


拼多多給所有人都上了一課


只有這樣的環境,才給拼多多的成功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


而農村這群用戶,之前從來沒有網購過,拼多多用低價、拼團的方式很快就吸引到他們。


再看一下供應端。


當時,正是淘寶淘汰小商家的時期。小商家沒了流量扶持,又被收高額的佣金,小商家自然會去尋找新的出路,當然就來到了拼多多。但是品牌商很少願意來拼多多,廟太小,服務的人群還看不懂。


所以拼多多假貨多,山寨的人走在哪裡哪裡就山寨,這是中國經濟的一大基本組成體。拼多多也不能把他們一下子趕出去,人散了,臺子就搭不起了。


這是拼多多的第一大難題,假貨多


拼多多給所有人都上了一課

看起來像藍月亮的洗衣液


第二大難題是

圈層單一。靠拼團帶來的人永遠都是“人以類聚,物以群分”,一個只買20塊以內東西的人不可能和一個買2000塊的人拼在一起。


這造成拼多多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的人均消費不到50塊,畢竟花9塊9,東西就包郵,誰還會花大幾百去買。


如果不能解決圈層問題,即使拼多多有4億的用戶,他的價值也發揮不出來,遠不如淘寶、京東能賺錢。


這兩個問題,也正是黃崢在解決的。


拼多多給所有人都上了一課

破圈層成功了嗎?


要解決人均消費的問題,拼多多不能只靠教育農村人多買。畢竟他們無論怎麼多買,只買便宜的,貴的都賣不出去,所以只能靠一二線城市的人。


為了破圈層,拼多多采用最直接、有效的一招:撒錢


拼多多給所有人都上了一課

618期間,拼多多首頁出現“百億補貼”入口


用戶不是喜歡雅詩蘭黛小棕瓶、戴森吹風機、海藍之謎、最新款的蘋果手機嗎?


那好,降價、打折,價格低到讓你們瘋狂


2019年6月,拼多多計劃用100億來幹這件事。當月,拼多多GMV有一半來自一二線城市。


新出的iPhoneXs不是賣得貴嗎,拼多多一臺補貼1000元,反正比京東、天貓便宜200-500元。而且質量有保證,都是官方旗艦店。最後拼多多賣出100萬部iPhone,這一項就撒了10億。


拼多多給所有人都上了一課


撒錢的同時,拼多多也在洗商家,引入大品牌、國際品牌,換掉小商家,並給他們各種流量扶持。


這個計劃直接把拼多多在一線城市的人均消費額拉昇至5000元,老用戶的年消費金額也達到2000元。


截止2019年7月,拼多多用戶在一線城市的佔比達到11.22%,二線城市31.7%。一線城市用戶佔比數據不及阿里和京東,但是在二線城市基本已經追平,甚至超過阿里。


這招像極了當年阿里的操作。


淘寶曾經也處處是假貨,或者說是靠這些商品起家的。拼多多不過是用另一種方式,針對另一個群體把淘寶當年走過的路再走了一次。


拼多多給所有人都上了一課

2018年Q3財報發佈後的電話會議,黃崢陳述對打擊假冒偽劣的決心和實際行動


淘寶解決名聲問題,就是扶持品牌商家,把運營的重點轉移到天貓。拼多多也一樣是這麼做,但是沒有成立單獨的品牌。


那麼拼多多能靠這種方式洗白嗎?


很難。


時代變了。阿里做這件事的時候,是第一個吃螃蟹的。拼多多再做,只有死路一條。


黃崢也說了:我們不是不願意用天貓模式來打擊假貨,等我們做了天貓模式還沒來得及打假,我們這隻貓可能已經死了。


有人就說了,都是薅羊毛而已,買完東西都卸載,網購繼續用京東天貓,有補貼再來拼多多。


但是拼多多又不得不補貼。此前幾年,拼多多一直保持高增長。數據顯示,拼多多年度活躍買家在2018年Q1超過京東,正在進一步追趕阿里巴巴。而在GMV方面,2018年第一季度的GMV同比增速為851%。


拼多多給所有人都上了一課

圖片來源財報看公司


這樣一個靠資本驅動的項目,信心最重要。如果公司產生不了淨利潤,總需要一個漂亮的數字,那就是增長,規模也好、營收也好,你總得保持持續增長。


去年3月底,拼多多年活用戶環比增速降到歷史低點,只有6%。


拼多多給所有人都上了一課

圖片來源天下網商


而另一邊的京東、阿里都在下鄉,京東搞了京喜,主打低價拼團,阿里像素級複製拼多多,拼多多危機四伏。


但是2019年第四季度,拼多多仍然在追求快速擴張,主要體現在用戶數量和GMV規模的增長上。第四季度月活用戶為4.815億,同比增長77%。截止2019年12月31日的年度活躍買家為5.582億,同比增長40%,而阿里巴巴同期年度活躍買家為7.1億,京東為3.6億。


拼多多給所有人都上了一課

圖片來源財報看公司


試想,才幹3-4年,增速就下降了,大家會怎麼看,難道又是下一個唯品會、聚美優品?


只要有增長,有信心,拼多多能被持續看好,就能為拼多多贏得時間,有時間先改革,再做其他事。


破圈層這件事,既解近渴,又蓄遠水。


拼多多給所有人都上了一課

黃崢在下一步大棋


做出讓大家都覺得很low的產品,但黃崢可不是一般人。


相比大學畢業工作都找不到的傑克馬和小時候連飯都吃不飽的大強子,黃崢是贏在超跑線的孩子。


中學時,黃崢考進了杭州外國語學校,那年只招120人。杭外的教學從來都不是以高考為目標,保送名校和出國留學才是主旋律。後來黃崢去了美國讀書,又遇到“人生導師”段永平。段永平花65萬美元拿下巴菲特的午餐,就帶著黃崢一起去。


拼多多給所有人都上了一課


黃崢很清楚,自己要走的是和阿里、京東都不同的路。


用他的話說,他要做一場“反資主義”的實踐


他在文章中寫到,保險是資本主義的極致,“富人”有資本,因此抗風險能力強;“窮人”錢少,抗風險能力弱。於是“窮人”需要向“富人”購買這種抗風險能力。


這是資本主義的邏輯,他提出一個觀念,能不能反過來操作。是否存在一種機制可以讓窮人把自己的意願和抗風險能力給富人,精細化反饋讓財富的分配更均勻?


比如,很多人預定同一款商品,工廠根據需求來錯峰生產,這樣還可以降低成本,同時工廠還可以給消費者一定的折扣。


拼多多給所有人都上了一課


黃崢認為,可以有多種形式讓普通人的意願以及對自己未來需求的確定性市場化、產品化和貨幣化,把產地資源以最低價格對接給用戶,這就是C2M


簡單來說,消費者先下單,工廠再根據需求生產。但是消費者單量太少,拿不到折扣,那就需要一箇中介來把很多人的單集合起來,發給工廠,這樣就有折扣了,工廠也能賺到錢。


現在做這個中介是一個流行趨勢,小米、網易嚴選都在這麼操作。


從需求側出發,去改革供給側。


傳統的供給方式,商家定價,各種中間商,成本高,定價高,消費者沒有什麼議價能力。如果能實現消費者直接對工廠,平臺對工廠更有議價能力,能拿到更低成本的產品,利潤更高。


好處顯而易見。


當然,這種改革也存在很大的困難,並不代表就能受歡迎,但至少從目前來看,拼多多要站穩,必須走出和阿里、京東不一樣才有機會。


所以,我們看到的拼多多,也許是錯誤的。


總有人不看好新事物,但只有敢於去嘗試的人,才有機會獲得成功。也許會失敗,但風險與回報成正比,一輩子走得四平八穩,一輩子只能平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