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工作憑啥同事比我工資高”:高薪不是問題,請問你貴在哪

作者 | 孫瑞希

“同樣的工作憑啥同事比我工資高”:高薪不是問題,請問你貴在哪

“上個月,你最高興的是哪天?”

“那還用說,肯定是發薪日。”

下午正在犯困,短信“叮咚”一聲,有錢進賬,那感覺,別提多美了。

但轉念一想,我發薪,別人也發薪,重要的是,跟我做一樣工作的XXX比我工資多,就瞬間高興不起來了。

這是我和一位來訪者的對話。那句“一想到XXX比我工資多就高興不起來”,直戳很多人的痛處:再多的工資,都大不過“同樣的工作,別人比我工資高”。

01

不久前,有個來訪者跟我提到這樣一件事:因為打聽同事的工資,領導對她提出了口頭警告。

她入職一家公司不久,午休時和同事閒聊,就問起了對方的工資。公司像她這樣的崗位有好幾個人,分屬不同的項目部。問完後她覺得心理不平衡,好幾個員工的工資比她高。

我問她:“你是不滿意公司給你的工資嗎?”

她說:“也不是,我現在的工資是面試時談好的,比之前的工資還略高一些呢!”

我又問她:“那你上班的目的是為了什麼?”

“為了賺錢啊!”

既然公司已經提供了符合市場標準和你個人預期的工資,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人對工資不滿?

“不患多寡患不均”,我想這句話最能貼切地解釋人們對待工資差異的心理。

02

我曾經做過薪酬滿意度的調研,然後發現:不少人對於自己在人才市場上的價值非常模糊。說白了就是,不知道自己到底值多少錢。

求職時在被問到:“你期望的工資是多少”時,很多人不敢談,怕要多了失去一個工作機會,要少了自己吃虧。

他們會通過跟上一份工作比對,得到一個上浮不多的標準來跟用人單位談判。談妥了覺得自己也不虧,但這還不算完。

他們不知道用人單位給出的薪資標準算不算多,所以入職後千方百計地瞭解其他同事的工資。

工資是個人價值最直觀的反映,他們藉此做一個比較,來判斷自己在公司的位置。

然而,職場最忌諱的就是:做什麼事都要比較。

因為一個人的價值不是比較出來的,而是實打實拼出來的。

“同樣的工作憑啥同事比我工資高”:高薪不是問題,請問你貴在哪

03

早些年在一家集團公司,我是人力資源部負責人,工資表從人力資源部出,我能第一時間看到員工之間工資上的差別。

當時職能部門的工資由崗位工資和績效工資構成。對於部門負責人來說,績效工資佔了大頭。

那時有兩個部門負責人,他們的崗位工資是一樣的,即公司默認他們的崗位價值是一樣的,但是績效工資卻有天壤之別。

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距?

我琢磨了很久,後來發現:他們解決的問題根本就不在一個層面上。

部門負責人A解決的是能力層面的問題,他能夠很好地完成工作任務;部門負責人B解決的是資源層面的問題,他除了能夠很好地完成工作任務,還能夠調用自己的資源“擺事兒”。

老闆不覺得B貴,反而覺得他值這個價。

部門負責人B的高收入由兩部分支撐:能力,體現的是勝任;資源,體現的是稀缺性。

所以,我們真正要關注的問題不是別人為啥比你工資高,而應該關注“怎樣才能讓自己更貴”。

讓自己更貴,你不僅要滿足公司在能力層面的要求,還要有比較優勢。

只有“勝任”屬性,沒有“稀缺”屬性,很難有一個高身價,只能是“隨行就市”。

“同樣的工作憑啥同事比我工資高”:高薪不是問題,請問你貴在哪

04

這讓我想起了早些年的一個同事。那個同事重點大學畢業,專業也不錯,公司就將他放到了一個重要的技術崗位上,這讓他一度膨脹。

有一次一起吃飯,談起帶他的主管,他一臉不屑。先是嫌棄人家學校普通,專業普通,接下來又不滿人家工資待遇比他好。

我那時年輕氣盛,就兜頭潑了一盆冷水。我告訴他,其實剛畢業的學生,無論是重點院校,還是普通院校,除了知識結構的差異,多數人在技能層面差異不大。

公司憑什麼重用你?是你技術水平高嗎?不是。

公司看重的是你重點大學的牌子,以及這塊牌子可能帶給你的技術優勢和認知優勢

不過這些,都需要時間來驗證。

我問他:目前為止,你在公司解決了哪些高精尖的技術難題?你有哪些具有稀缺屬性的優勢呢?

他啞口了。

其實每個人都有認知偏差。我們慣常放大自己的能力,忽略別人的實力。這種認知偏差很容易發展成嫉妒,一旦發現別人比自己強就會質疑:他憑啥?

也容易發展成“玻璃心”:領導瞎了眼,我這麼優秀,工資竟然比不上新人,趕緊琢磨下家。

這種偏見造成了人們只喜歡把注意力放在別人身上挑毛病,而忘了發展自己的優勢。

年輕人不怕吃苦,不怕走彎路,最怕的是低估別人的實力,高估自己的能力。

“同樣的工作憑啥同事比我工資高”:高薪不是問題,請問你貴在哪

05

經濟學強調“價值決定價格”。

它說的是,商品會因其價值而被賦予相應的價格標籤。同樣,在職場,員工有大多價值,就會獲得對應的薪酬水平。

換句話說,決定你工資多少的,不是領導,而是你本身價值的大小。

我有個做財務的朋友,在一家公司穩定地工作了多年。用她的話來說,一直穩定地窮著。她的工資漲幅不大,就問我,要不要換一份薪水高點的工作?

我問她:“你有什麼價值能讓你獲得高薪?”

她說:“態度積極、認真負責……”我告訴她,這些都是財務工作要求的基本能力,它只能讓你保住工作,無法謀求高薪。

我讓她思考一個問題:如果你現在辭職,領導能不能很快找到和你薪水差不多的人頂崗?

她說,這好像不太難。

我告訴她:別跳了,不然你會窮得很穩定。

這個問題其實值得很多人思考:什麼樣的能力在你公司的價值鏈條中具有稀缺屬性?

你做哪些事會鍛鍊這部分能力?稀缺屬性會使得替代你的成本變高。

別人工資的高低,是他們價值的體現,這並不會影響我們對自己的價值判斷。

當你把這個問題搞清楚後,相信你會明白,當下最該做的是什麼。


作者簡介:孫瑞希,生涯諮詢師,個人成長教練,今日頭條簽約作者,青雲計劃外部評審團成員。17年職場歷練,以溫和、真誠、接納的狀態為廣大來訪者解決職業困惑,提升職場適應力,探索人生更多可能性。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