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題材劇《超能警探》:超能力設定裡還能思考些什麼

2020年開年的懸疑刑偵題材,基本上全部都高開低走,令人唏噓不已。

所以我一度也對於這部劇,謹慎地抱有觀望態度,漫改+超能力+刑偵懸疑,想要把並不罕見的元素結合好,也挺不容易——

《超能警探》

現實題材劇《超能警探》:超能力設定裡還能思考些什麼

講述因為兒時經歷的案件而失憶的超能力刑警“東柏”遇到連續殺人事件後發生的故事。

女主是年輕有為的犯罪心理分析出身的警隊中堅力量。男主只要碰到別人,就能讀取他人的記憶。

兩個人之間是並肩合作,還是懷疑對立,又或者惺惺相惜,故事就這麼展開了。

(一)魔性節奏,褒貶不一

一週兩集的模式,對開篇能不能抓住觀眾的心,要求很高。激發不了觀眾的興趣,一週的等待,就容易流失一些觀眾。

對於積累過不少刑偵劇,尤其是韓式犯罪劇和電影的我,首播第一週的節奏略微拖沓——因為甚至沒講完第一個案件。

然而,比較神奇的是,每當我想要二倍速或者快進的時候,總能有出人意料的地方。

比如第二集結尾,受害妹子一直沒放棄希望的高能逃生過程,又緊張刺激,又有反轉,又心疼。希望她能平安的心願支撐我到第二週。

好久沒看過如此細緻介紹探案過程的劇,第二週覺得案件進入主線,大Boss出現,又陷入套路的時候,咦,怎麼又高能反轉了。

我瞬間有種當年第一次看《權力的遊戲》的感覺——你以為的主角,是錯覺,都會flop。

尤其是,進一步圍繞“超能力”的設定,放了個大招,我確實好奇,未來走向。就靠這一點,抓住了我。

巧妙豐富的細節和容易無聊的拖沓,真的就是一線之隔。

現實題材劇《超能警探》:超能力設定裡還能思考些什麼

(二)拖沓老套 VS 另有深意的切入點?

詳細地展示對一個案件引發的連鎖案件的全過程,對一些觀眾來說,可能不夠爽快刺激;但換個角度來看:

對新觀眾或者不熟悉刑偵劇的人來說,接受度比較高,事無鉅細,看懂就會很容易。

我會在一些平淡的探案過程裡,自己陷入思考:這部劇傳達給我的一種態度是什麼?

1.超能力如何被合規控制,合理妥善使用?

男主在什麼條件下,才能使用超能力?

非要告知或者得到許可,那非法採集的證據,就像被汙染的物證,因此就放棄,男主存在的價值,不也大打折扣?

受了限制的男主,就放佛知道標準打擦邊球的灰色行為,他們只要合理規避,知道真相一樣無可奈何。


2.如何保證男主的誠實和坦白?

能力是客觀的,可人是完全主觀的,會情緒化,會同理心,

男主因為對受害人的感同身受,導致經常情緒失控,尤其是面對暫時不能繩之以法的巨惡滔天。


3.超能力沒有缺陷嗎?

記憶,也是主觀的印象。即使可以從被當事人忽略的細節裡,找到答案和關鍵線索;但記憶就不能偽造或者消失嗎?

所以,過度依賴這種開掛方式,不會存在問題嗎?


4.超能力會打壓正規探案模式,從而被孤立或棄用嗎?

男主不招系統內同行待見,只有那麼幾個人在他危難之時,為他說話,支持他,就能看出,人們對他越推崇,越依賴,大量的同行,就會越邊緣,越容易被詬病。

其實,我也不覺得男主有任何輕視別人,恃才傲物的態度,他只想成為大家的助力和確信,指明方向,他也知道,團隊協作才更有效率。

個人主義的英雄開掛和集合團隊力量,更有依據,按部就班的查證,這兩種極端方式,會碰撞出更多思考。

只是對組織來說,即使需要打造一個明星,供大家信賴,那也必須是女主這樣的普通人精英。而他的異類和突出,只會讓組織不穩定

。。。。。。

現實題材劇《超能警探》:超能力設定裡還能思考些什麼

其實,把超能力替換成,普通的人證物證,或者某種先進未知的新生事物(如AI人工智能),邏輯都是成立的,也都存在共性問題和潛在風險。

大家想要利用的初衷都是好的,然而有可能選錯了方式方法,又或者出現了超乎預計的困難,甚至可能有被濫用錯用反用的風險。

有這一層意義在,平淡的劇情裡,感受也能因思考變得深刻。


(三)俞承豪+李世榮,低調年輕的老戲骨組合

兩個低調的演員,意外有很多相似之處:

1.兒童演員出身,很年輕的老戲骨

俞承豪,已經活躍了很多年,兵役都結束了。但這個弟弟,93年生。02年開始演戲,06年出演了《人狗奇緣》。

李世榮,92年,曾經演過《大長今》。和俞承豪的經歷很像,有作品交集,比如《想你》,有很多作品。

現實題材劇《超能警探》:超能力設定裡還能思考些什麼

2.顏值自然舒服,人也低調踏實,業務能力也不錯

俞承豪在12年的《想你》這部大火劇裡的男二號,比男主更戳中我,那年他才19歲。所以我當時很看好這個小孩,能深情,能腹黑,能無情,還能可可愛愛。

我完整看過李世榮的作品雖然不多,印象都不錯。比如《痛症醫生耀漢》《吸血鬼偵探》《花遊記》。

3.資源和發展

其實不管是俞承豪的資源,起點,還有業務能力,態度,努力程度,都還可以;當然也不是說他現在的成績和評價不好,畢竟一直穩定地接演主角,只是總覺得他應該更好一些。

我個人對他早期作品的印象更深刻,《想你》《盲》等;退伍後的作品,在看過的cut裡都覺得他表現不錯,但作品本身太平淡了,確實沒能追完。

李世榮,就更低調了,相較於男演員,要做出挑的年輕女演員,難度還是大一些。不過我倒是記得她直言不諱談性騷擾和潛規則——即使成名早如她,發展也不錯,一樣會經歷這些,真是細思恐極。所以因為這個妹子的勇氣增加了路人好感。

現實題材劇《超能警探》:超能力設定裡還能思考些什麼

所以不太擔心演技,男主已經習慣眾人的不理解和提防的獨立要強,以及承受的委屈和誤解,情緒始終在裡面;女主的臺詞咬字比去年和池城搭戲的時候,清晰了很多。


演員,除了少數成為人氣明星,流量爆款外;也會有很多像他這樣細水長流,穩定發揮的類型。

好好磨練演技,也許抓住一次機會,就會實現人氣口碑兼得。

現實題材劇《超能警探》:超能力設定裡還能思考些什麼

(四)貼近熱點話題的現實題材的意義

撇開電視劇本身的質量,我個人對這類有話題探討的現實題材劇很感興趣,只要不是天大的bug,我都會看。

這部劇裡探討的是,使用範圍,安全性問題,邊界尺度和道德風險。所以我真的很喜歡,這些話題能延伸出來的想象空間。

1.類似的劇,還有《自白》——“一事不再審”原則。

本劇的視角切入點,不在於破案,一開始大家都對誰是兇手心知肚明。
關鍵是,怎麼證明他的罪行,怎麼才能板上釘釘抓住他讓認罪,怎麼才能將犯人繩之以法。

所以,這部劇更像是結合了懸疑,破案的庭審劇。大量的過招環節其實都是在為庭審服務。通過這個題材的劇,我對法律體系和刑罰有效性有了不一樣的認識,尤其是法律體系本身存在的令人無話可說的悖論和困境:

五年前,無論是從現有證據或是刑警的直覺,大家都確認兇手是韓宗久無疑。可是男主崔律師,卻緊緊抓住警察為將證據包裝得更充分的小手腳,推翻了一系列證據,讓殺人犯無罪釋放。

不夠充分不夠完美的證據,以及抓人心切的紕漏瑕疵,所以犯人可以主張“無罪推斷”,法律不能有效地聲張正義。調查成本高,審判成功率比想象中低,應該也是我們司法體系會面臨到的問題。

我曾經在工作中,聽過行業大拿分享,追查經濟犯罪,諸如網絡電信詐騙的難度有多大——投入的警力花費時間成本都很大,然而很有可能無法定罪。

這不是無能,這是客觀的困難。


2.《奔跑的調查官》——取證的困難,有限的權力

這部劇打開一個新的角度,當我們指責調查不力的時候,其實我們可能忽略了很多看不見的客觀侷限帶來的巨大阻力,這不是主觀懈怠造成的。


3.《偵探醫生》——真的想讓更多人看到的小眾劇

這劇改編自多個真實案件,即使劇本節奏有些迷幻,導致堅持看完的人太少了,但真的太讓人扎心了。

環保問題,尤其是汙染等造成的工傷,當看到每集片尾對受害人原型和家屬的採訪,都讓我覺得,這部劇的製作團隊,真的很有良知和勇氣。

有人知曉,問題可以被看到,就總會有解決的希望。




看劇,就是消遣和娛樂。

喜歡思考和引申,就是我個人的習慣和喜好。

沒有任何高高在上的自我感覺良好,也不會因為別人的評價和質疑,覺得自己矯情。

不強求接受,不強制灌輸,我只是希望寫下來,讓更多人看到,能有哪怕微小一點,啟發到別人,就很好了。


但經常也會有很多刺耳的聲音,總讓人分分鐘,感受到網絡世界的物種生態多樣性有多麼離奇。

大家都維持自己的觀點,有自己的思考和堅持,不必強融,良性互動,打開另一個角度去思考問題,其實真的很好。


作者:小冒,熱愛閱讀,平均年讀110+本書。

用刻意練習寫出多平臺10w+的野生寫作者。立志通過寫作改變人生,堅持工作、娛樂、閱讀、寫作和自我提升五不誤。願意寫深度思考後劇評的娛樂生活雜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