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副中心“城市綠心”中心的小聖廟村,原來你有這樣的歷史!

位於副中心“城市綠心”中心的小聖廟村,原來你有這樣的歷史!

小聖廟村昔日街景 (中潞國源 資料圖)

小聖廟,通州區永順鎮下轄的一座小村莊,位於通州城中心東南5.5公里處的大運河西岸,明代已成村。在古代,潞河(今北運河)接納潮白河、溫榆河、小中河、通惠河四條河水,每到雨季,潞河常常氾濫成災,不僅沖決堤岸,淹沒田園村莊,而且妨礙運河漕運和商賈行旅。人民為祈求免遭水患,神靈護佑,特在此建廟一座,供奉河神,相傳為小神爺騎獨眼的龍神像,以鎮水怪。漕船至此焚香上供以祭河神,祈求聖靈,保佑漕船平安返回故里,習稱小神廟。因寺廟臨近碼頭而香火旺盛,商旅彙集而漸成聚落,村依廟名,依諧音稱今名。隨著時代的變遷,昔日的小神廟早已不復存在,成為了記憶中的歷史,小聖廟這個村名卻留住了過往歲月,為我們保留了對那個昔日歲月的美好回憶。

一、關於小聖廟的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小聖廟是一個地主家的莊園,那時不叫小聖廟,叫王家園,由於這家信奉神仙,在莊園裡修了一座供神的廟,後又叫小廟莊。

位於副中心“城市綠心”中心的小聖廟村,原來你有這樣的歷史!

舊時漕運景象 (通州圖書館 資料圖)

有一次,給皇上運糧的船隊剛到小廟莊附近,突然船隊像觸了礁似地打橫,怎麼搖也走不了,有一個船伕看見河裡有一個頭上長了一個角,似龍模樣的東西,身上騎著一個稀奇古怪的人。這個消息從前傳到後,船伕和押船的官吏大為吃驚。當時船上運的全是“皇糧”,誰也不敢耽擱,官吏趕緊派人報告了當地官府,官府馬上找了幾個木匠和泥瓦匠,就按船伕看見的模樣,用木頭當骨,用泥作肉,塑出了古怪人騎獨角龍的形象供到小廟裡,還舉行了隆重的燒香上供儀式。從這以後,船隊一路過這兒,就得燒香上供,這個稀奇古怪的人被稱作小聖爺。從此,這個廟開始叫小聖廟,村子也隨著改為小聖廟村了。

位於副中心“城市綠心”中心的小聖廟村,原來你有這樣的歷史!

河伯畫像 (網絡資料圖)

關於小神廟供奉的這位古怪的人,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河伯。河伯是古代神話中的黃河水神,有個俗名叫馮夷,為華陽縣潼關人,因在河中洗澡而被淹死,玉皇大帝得知馮夷已死,封他為水神,讓他鎮水,保護乘船的人。傳說河伯曾化作一條白龍,遊在水上,被后羿射瞎了左眼。他還曾授給夏禹用來治水的地圖,不讓老百姓遭受水害。在小神廟裡供奉的主神曾是獨眼的龍形象,有人據此推斷小神廟裡供奉的就是河伯馮夷。同為水神,河伯要比龍王小得多,俗稱小神,因而供奉河伯的廟宇就稱小神廟。

二、通縣電廠的前世今生

位於副中心“城市綠心”中心的小聖廟村,原來你有這樣的歷史!

通州電廠公交站 (網絡資料圖)

中華民國時期,小聖廟曾有一座發電廠,遠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初就開始建設,北洋政府籌集款項,由法國人設計建造,並由德國瑞士等國提供技術設備,專攻京城有軌電車用電及城區的部分用電,當然還有通州城的電力供應。

位於副中心“城市綠心”中心的小聖廟村,原來你有這樣的歷史!

通縣發電廠草圖 (網絡資料圖)

發電廠為什麼選址這裡呢?第一,交通便利,由鐵路直通運河邊,運煤方便。第二,緊鄰運河。雖說是火力發電,但是用水量很大,運河水量充沛。火力發電的原理是水在鍋爐中被加熱成蒸汽,經過熱力器進一步加熱後變成過熱的蒸汽,再通過主蒸汽管道進入汽輪機。由於整齊不斷膨脹,高速流動的蒸汽推動汽輪機的葉片轉動從而帶動發電機。

位於副中心“城市綠心”中心的小聖廟村,原來你有這樣的歷史!

旗杆處為小聖廟發電廠舊址(1900年,通州圖書館資料圖)

通縣小聖廟發電廠距離京城較近,節省成本,輸電線損少。這座電廠的建設,極大地促進了北京的經濟社會發展。也正是得益於電廠源源不斷地電力供應,通州城在清代後期漕運停擺後依然保持了經濟繁榮。

位於副中心“城市綠心”中心的小聖廟村,原來你有這樣的歷史!

通縣電廠遺存水塔

位於副中心“城市綠心”中心的小聖廟村,原來你有這樣的歷史!

通州區文物保護單位

當年的通縣電廠歷史遺存中,有一座水塔,2001年被確定為通州區文物保護單位。這座水塔造型別致,塔頂為八角亭樣式,圓形塔身由青磚砌成,塔高約十餘米。

位於副中心“城市綠心”中心的小聖廟村,原來你有這樣的歷史!

昔日電廠變為國家電網(網絡資料圖)

1964年,發電廠停止發電,併入東郊第二熱電廠,現存廠址一部分作為變電站,成為京津冀電網向首都供電的一箇中樞。現在,昔日的通縣發電廠變身為“國家電網”,繼續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設貢獻力量!

三、未來變身為世界級地標——城市綠心

位於副中心“城市綠心”中心的小聖廟村,原來你有這樣的歷史!

北京造紙七廠“雪蓮牌”系列產品遠銷海內外

位於副中心“城市綠心”中心的小聖廟村,原來你有這樣的歷史!

曾經的北京造紙七廠(2016年,通州圖書館資料圖)

小聖廟村的工業及製造業較為發達,曾有北京造紙七廠、北京合成化學廠、北京塑料十五廠、通縣水泥廠等駐此,國家“六五”期間重點工程項目之一的北京東方化工廠也坐落在小聖廟村南側。

位於副中心“城市綠心”中心的小聖廟村,原來你有這樣的歷史!

昔日的輝煌——北京東方化工廠

東方化工廠始建於1978年,曾是改革開放近四十年北京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廠區佔地128萬平方米,曾有千餘名員工。1984年,我國第一套由日本引進的丙烯酸及其酯類裝置就是在這裡建成投產的,從此結束了國內該產品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其產品暢銷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遠銷日本、美國、西德、香港及東南亞國家和地區,成為我國目前唯一生產丙烯酸系列產品的大型生產、科研基地,是國家大型一類企業,獲國家級設備管理先進單位稱號。東方化工廠所生產的丙烯酸及酯類產品,榮獲國家質量金獎。

位於副中心“城市綠心”中心的小聖廟村,原來你有這樣的歷史!

城市綠心規劃圖(網絡資料圖)

但是隨著北京產業的升級,昔日的輝煌成為了制約北京城市發展的“包袱”,東方化工廠2012年就已經停產。黨的十八大以來,首都北京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北京既需要減負瘦身,也需要更宜居的生活環境。而今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推進及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的開展,根據副中心規劃,這裡成為副中心“兩帶、一環、一心”綠化佈局的一部分。北京城市副中心綠化佈局中的“一心”就是“城市綠心”,在東方化工廠地區打造一片9.8平方公里的綠色景觀,比3個頤和園面積還要大,將成為開放的生態綠色空間。小聖廟這座名不見經傳的村莊,也隨著“城市綠心”的打造,實現了新的蛻變新生。

位於副中心“城市綠心”中心的小聖廟村,原來你有這樣的歷史!

村民們排隊簽約(網絡資料圖)

位於副中心“城市綠心”中心的小聖廟村,原來你有這樣的歷史!

小聖廟村拆遷

2017年12月6日,小聖廟片區棚改住宅簽約工作正式啟動,涉及642宗宅基地,2500名村民的安置,由於惠民的棚改政策贏得了廣大村民的理解與支持,村民們都踴躍簽約,在短短的10天內全部完成棚改項目簽約,簽約率100%。全體村民用實際行動實現了安居夢,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的決心。

位於副中心“城市綠心”中心的小聖廟村,原來你有這樣的歷史!

城市綠心效果圖(網絡資料圖)

“城市綠心”定位不只是單純的綠地、森林,也是通州的市民中心。在綠地覆蓋率超過70%的基礎上,重要的城市劇場、劇院等文化設施都將集合於此,成為一個市民中心和具有生命力的城市地標。未來的副中心綠心還將變身世界級的地標,供市民休閒娛樂,供世界人民遊覽觀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