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嗎,8億機器正持證待崗,1億職場人士有望二度造富


可怕嗎,8億機器正持證待崗,1億職場人士有望二度造富

近日,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在最新發布的報告中稱,隨著科技的進步,未來全球大概有3.75億人口將面臨重新就業,其中中國佔1億。

被機器人取代並不意味著大量失業,因為新的就業崗位將被創造出來,人們應該學習新的技能來應對即將到來的就業大變遷時代。

從中國自身的產業調整看,世界金融危機以後,全球經濟發展進入再平衡週期,傳統上這種兩頭(技術和市場)在外、依靠規模經濟和成本優勢的中國世界工廠模式已經難以為繼,工業4.0、智能製造正成為新的標配。

在傳統制造向先進製造轉換過程中,企業最需要的配套不是土地、廠房,甚至不是上下游的產業鏈和優惠政策,而是包括供應鏈服務、研發服務、金融服務、信息服務、營銷/品牌服務、諮詢服務等在內的高端生產性服務業(簡稱APS)。

另一方面,先進製造業往往與現在的ABCD技術(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相結合,這些技術服務商當然也屬於APS,但與一般APS不同,它們要發揮作用還需要諸如傳感器、高速通訊網絡、數據庫等新型基礎設施和數據平臺。

這些服務支持的背後都是創新型人才的需求,受此影響新的職業教育市場也持續升溫。

根據新財觀察數據,從創業群體規模上看,職業培訓略低於兒童早教和K12教育,獲投比例最低,且低至35%,但退出比例最高,行業體現出較強的市場成熟度。而從新近成立的公司數看,職業培訓和其他兩類基本持平。

可怕嗎,8億機器正持證待崗,1億職場人士有望二度造富

可怕嗎,8億機器正持證待崗,1億職場人士有望二度造富

根據麥肯錫報告列舉的11個行業大類,涉及到創意工作、技術類工程師、管理類以及社會互動類的崗位需求增長明顯,其中:

在創意人員(藝術家、設計師、娛樂業從業者、媒體工作者)大類中,中國崗位需求將增長85%;

在技術專家(計算機工程師、專家)大類中,中國崗位需求將增長50%;

在教師(學校教師、高等教育、其他教育業專業人士)大類中,中國崗位需求將增長119%;

在醫護人員(醫生、護士、醫師助手、藥劑師、理療師、保健員、保育員以及保健技師)大類中,中國的崗位需求將增長122%。



新財高薪:網羅全網高薪,你的職位選對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