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者的“模樣”

奔跑者的“模樣”

官兵進行機降演練。

奔跑者的“模样”

陳鑫指揮合成營協同訓練。

宋凱琦 攝

“原來是咱老排長啊,這麼多年過去了,還是這麼拼!”

“老指導員的學問,夠我學一輩子!”

“咱營長就是牛!”

……

在一篇新媒體稿件的評論區裡,我們發現了一串這樣發自內心的點贊留言。“排長、指導員、教導員、營長……”雖然稱謂不盡相同,但所指的其實是同一個人,只因官兵與他相遇在不同的時空中。

他就是第73集團軍某旅營長陳鑫。在一個個平凡的崗位上,他用自己的方式讓軍旅生涯的每一天都變得充實而有意義。

這一次,陳鑫走上了陸軍部隊比武的最高領獎臺,再次喚醒了大夥對他的關注。細細品味評論區那些留言,戰友們遇見的也許只是某個階段的陳鑫,但串聯起來的腳印卻是陳鑫從軍19年來實實在在的成長軌跡。

當排長時,他因分配到專業不對口的連隊,直接找旅領導理論;當指導員時,也是他並不擅長的崗位,工作中沒少犯愁;後來又從教導員改任營長……一次次轉崗,一次次挑戰,又一次次超越。陳鑫認準一個理,只有拼來的成功,沒有等來的輝煌,奔跑著,總能遇見更好的自己。

不認命,誰都不是天生的強者

有這麼一種現象,當我們不情願做某件事情或遇到困難時,大都會下意識地給自己找臺階下,順其自然吧。心理暗示中,漸漸失去了直面挑戰的決心和勇氣。

陳鑫從軍19年來,不止一次碰到這種事。就說去年5月陸軍“輕突奇兵-2019”比武吧,一接到通知,陳鑫立馬興奮起來。

“這麼老的同志了,剛當營長時間不長,年齡、專業都不佔優勢,就別湊那個熱鬧了。”有人善意提醒陳鑫。

作為集訓隊裡任正營時間最長的隊員,3個月後陳鑫將與陸軍各單位的營主官一較高下。在這樣“高手雲集”的擂臺上,陳鑫能有多大勝算?

集訓沒多久,一盆“冷水”就澆在了陳鑫的頭上。在此次比武中,指揮作業是名副其實的“重頭戲”。由於之前長期工作在政工崗位,這個課目一直是他的弱項。前幾次模擬考核下來,沒人覺得陳鑫和“奪冠”能扯上半點關係。

儘管訓練節奏很緊張,但陳鑫還是想辦法擠時間,比年輕的同志都用功。打飯排隊的時候,大家常常看到陳鑫嘀咕個不停,原來他是抓緊點滴時間背記相關數據。集訓隊的同志還發現,有時候半夜醒來,陳鑫的鋪位上還空著……

由於低血糖,在一次14公里定向越野備考中,陳鑫險些栽倒在地上,不少考官都替他捏了一把汗。從那以後,陳鑫迷彩服的口袋裡就常常備著幾顆糖果應急,因為他不希望自己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掉隊或缺席。

陳鑫對自己狠是出了名的,凡事盡全力拼,一直做到確實沒辦法再做得更好了才撒手。比如定向越野訓練,他會因為尋找某個目標點有偏差而“惦記”好幾天,直至到實地搞清楚、弄明白才肯放過;實彈射擊考核,陳鑫即使拿了“優秀”,依然會對彈著點逐個進行分析,一絲一毫不留餘地。

陳鑫不止一次提醒營裡官兵,戰場無小事,平時訓練若不從嚴從難,上了戰場就會用鮮血換教訓,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嚴在哪裡?細在何處?陳鑫會從一個個環節、一個個細節的縫隙裡摳。

向前的行動往往來自向上的心動。陳鑫至今還清晰地記得陸軍首屆“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標兵頒獎現場,當聽到友鄰單位某特戰旅連長蒯威亮劍國際賽場的事蹟時,陳鑫既羨慕又感慨。誰都不是天生的強者,就看自己努力的程度。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比武出征前夕,陳鑫在筆記本的扉頁上寫下這樣一句話。但幾乎同時,陳鑫被通知,之前上報他營主官高配副團的計劃“泡湯”了,理由是,雖然陳鑫正營已5年多,但任營長年限不夠。

現實與理想帶來的落差,陳鑫並非第一次遇見,這一次他依然選擇堅持。他認為,時代在淘汰人,時代也在挑選人。在軍人這個特殊群體中,夢想也被賦予了更多的含義。我們必須時刻準備接受組織的挑選,才能打造屬於自己的高光時刻。

晨光熹微,比武如期而至。賽場上的陳鑫心無旁騖,拼盡全力。

多個課目獲得滿分,個人綜合總評分第一,其中“定下戰鬥決心”這一曾經的弱項課目也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績,這便是陳鑫最終交出的答卷。

從“冷門”到“黑馬”,陳鑫不僅戰勝了眾多對手,更完成了自我的又一次超越。

用心澆灌的種子,終會等到花開的那一刻。站在領獎臺中央,年齡相對偏大、一臉冷靜的陳鑫,格外耀眼。

自己選擇的路,跪著也要走到底

剛畢業那會兒,陳鑫從沒想過自己會以這種方式“出名”。

黝黑的皮膚,看似瘦削卻有線條分明的肌肉,他活脫脫一個“練家子”。

光看外表,你絕對想象不到陳鑫和“電腦程序員”能有多少關聯,直到發現那20多本壓在箱底滿是灰塵的專業證書後,我們才彷彿又看到陳鑫坐在電腦前意氣風發的模樣。

在軍校時,陳鑫曾連續兩年獲得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省級賽區一等獎,並在靜態IP網頁設計大賽中榮獲特等獎。不僅如此,他還自學考取了高級程序員,即使在當時的計算機系,像陳鑫這樣的學員也是屈指可數。

那個時候,陳鑫就給自己的軍旅生涯定下了初步規劃,畢業後到與自身專業特長相匹配的崗位上工作,把自身的專業優勢發揮出來。

然而,新排長集訓結束,陳鑫接到了去某摩步連任排長的命令。一時間,他有些接受不了。

“自己辛辛苦苦學的技能卻無用武之地,本以為贏在了起跑線上,卻沒想到還要重新歸零啟航。”陳鑫越想越不是滋味。第二天,他找到了當時負責新排長集訓工作的副旅長傅芳槐,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希望能夠在類似自動化站這種與自己專業相符的崗位上任職。

“基層營連是幹部成長成才的沃土,無論在哪個崗位,只要肯用功,都能闖出一番天地來。”望著那一紙命令,腦海中迴盪著副旅長語重心長的話語,陳鑫知道這一切都成了定局。

“事不遂人願,今後的路還長,既然選擇了軍營,跪著也要走到底。”陳鑫不甘心,更不灰心。正如每個懷揣著夢想參軍入伍的青年一樣,誰都不希望自己的軍旅生涯碌碌無為。

對於信息工程專業畢業的陳鑫而言,裝備操作、專業技能等訓練課目猶如一張白紙,一切都要從頭開始。陳鑫明白,只有比別人付出更多的汗水,才有可能在未來某個拐點實現“彎道超車”。

從那以後,陳鑫白天纏著老班長請教經驗方法,晚上便泡在學習室鑽研琢磨,沒人能想到他以前還是個計算機“大咖”。

那段日子,陳鑫把全部心思和力量傾注在新排長的崗位上。當其他新排長忙著踢好“頭三腳”的時候,他不聲不響默默無聞打底子。

有次連隊組織四百米障礙小比武,陳鑫輸給了剛下連不久的新兵。比起敗北帶來的失落,陳鑫看重的不是臉面,而是找到導致自己落後的原因。隨後,他對症下藥,俯下身子勤學苦練。不久後,陳鑫再次發起挑戰。那一刻,老兵們都覺得這個排長不一般。

畢業第一年,適逢旅隊組織“崗位當標兵,質量排座位”軍官比武。陳鑫覺得機會來了。他又拿出了當初備考高級程序員那股勁頭,在周圍人並不看好他的情況下,最終從幾百名軍官中脫穎而出,拿到了自己任職後的第一枚軍功章。他所在排也榮立集體三等功。

不僅如此,陳鑫還利用自己的特長為連隊在當時的內部網絡平臺上建立了一個專屬網站。在那個智能手機還沒有普及軍營的時代,它一時間成了連隊官兵娛樂休閒的好去處和學習生活上的好幫手。

漸漸地,陳鑫找準了自己的定位和方向,他發現,無論多平凡的崗位,只要一直努力向前奔跑,運氣都不會太差,總有閃光的那一刻。

惰性最害人,奔跑著就能把它甩掉

當你進入服役的第5個、第10個、第15個年頭的時候,你是否還能保持當初的激情和活力?

在陳鑫看來,每一個階段就如同一場跋涉,心態很重要,狀態更關鍵,必須認真對待每一個階段的自己,工作標準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一向對軍事感興趣的陳鑫被任命為指導員,心理上準備不足的他,抓緊時間惡補,但常常補不到點上。比如上政治教育課,儘管每次備課很用功,但連隊戰士就是不買賬。

後來他發現,這些課離戰士太遠了!那段時間,陳鑫一有空就找戰士們嘮家常、向兄弟連隊老指導員取經。在一次次“心貼心”的交流和躬身實踐中,他漸漸明白了當好一名指導員的“訣竅”。隨後,連隊連續被評為先進黨支部,他還曾參加全軍基層黨的建設座談會。

經歷多了,陳鑫常常會有這種感受:“有時候學得越多,越覺得自己懂得太少,越奔跑越感覺自己值得跑。其實,風景就在征途中。”

2018年5月,由於部隊編制體制改革調整,陳鑫由教導員轉型為合成營營長。不同於以往傳統的步兵營,合成營編制步兵、炮兵、通信、偵察等十餘個兵種。當好一個合格的合成營營長,談何容易?

有人為陳鑫捏著一把汗,也有人擔心陳鑫會動力不足。畢竟,他職務原地踏步,任職時間較長,又是面對全新領域。然而,陳鑫又一次用行動打消了這些“顧慮”。

拿到陸軍比武的金牌就是一例。營裡大量瑣碎的工作,他抓得細,落得實,有板有眼。為了摸透合成營各類裝備的“脾性”,陳鑫從基本戰法、指揮控制、後裝保障等課題入手,逐個展開研究攻關,結合演練任務採集數據,還為旅合成營作戰訓練提供了依據。

陳鑫一路走來,昂揚向上的心態、努力奔跑的狀態,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正如評論區裡那些老兵的留言,這麼多年過去了,陳鑫就像沒變過一樣,始終保持著奔跑的“模樣”。

是的,惰性最害人,奔跑著就能把它甩掉。

他奔跑的“模樣”也深深影響和感染著周圍的官兵。該旅隆重舉行“學習強軍思想,踐行強軍目標”標兵頒獎典禮,陳凱祥和王世湧等多名同志在陸軍比武中過關斬將,榮立二等功。

和陳鑫一樣,他們都來自同一個營。從下連的第一天起,陳鑫就像一面鏡子,時刻激勵著這些年輕的士兵不斷向前奔跑。

“每當看到營長拼盡全力的樣子,彷彿自己全身也充滿了力量。”入伍第6個年頭的中士陳凱祥一直有個冠軍夢。從穿上軍裝的那刻起,他就在不停地為之奮鬥。他說,“當那一天真的來臨時,就是自己綻放光芒的時刻”。

“只有拼出來的成功,沒有等出來的輝煌。”聆聽老營長的心路歷程,許多官兵感同身受。

某連下士黃毅,當初抱著考軍校的想法參軍入伍,卻連續兩年與軍校失之交臂。那段時間,他也彷徨迷茫過,曾想過再混個兩年就退伍回家,是身邊榜樣給了他堅持下去的力量。如今,黃毅憑藉著自己的努力不僅當上了班長,還連續兩年被評為“優秀士官”。

通信班班長劉帥因改革調整多次轉崗,面對全新的專業,他不抱怨不氣餒,將一個個“硬骨頭”啃了下來,多次在旅裡破紀錄拿金牌,去年年底再次榮立三等功。

帶兵人有“模樣”,他的兵同樣會有模有樣。身教勝於言教,這是陳鑫最欣慰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