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一下:糧食危機擔憂捲土重來,下一步走向何方?

一本正經在國內爆發疫情時曾經擔心過糧食短缺,物價保障,囤了一大袋麵粉和好多方便麵。可喜的是,糧荒沒有發生。然而,此次全球範圍新冠疫情持續發酵下,糧食危機似乎有捲土重來的跡象,那些限制本國糧食出口的國家,這次做對了嗎?


梳理一下:糧食危機擔憂捲土重來,下一步走向何方?


限制出口:大米、小麥等限制出口

哈薩克斯坦作為世界上最大之一的小麥麵粉出口國,已經禁止出口小麥麵粉以及胡蘿蔔、白糖和土豆等產品。在此之前,哈薩克斯坦已經停止出口蕎麥和洋蔥等其他食品。

越南暫停簽訂新的大米出口合同。政府週三宣佈在3月28日之前暫停簽署新的大米出口合同,確保疫情期間的國內大米供應。貿易商和出口商均停止全部的活動,海關也停止清關。貿易商表示,他們等待政府的最終決定,看看他們能否繼續出口。

印度衛生研究人員警告說,到5月中旬,印度可能將有超過100萬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促使政府實施21天的封鎖,關閉全部的機場和火車站、商業及學校。印度實施全國封鎖,防控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傳播,造成大米出口價格跌至近三個月來的最低水平。

塞爾維亞已經停止出口葵花油和其他商品。

俄羅斯的植物油聯盟已要求限制葵花籽出口,俄羅斯也給禁止穀物出口留了口子,說每週會評估形勢。

第二大棕櫚油生產國馬來西亞的棕櫚油生產已經放緩。


梳理一下:糧食危機擔憂捲土重來,下一步走向何方?

進口儲備:積極招標,減免進口關稅

阿爾及利亞和土耳其在內的主要小麥進口國也紛紛舉行新的招標。摩洛哥表示,6月中旬之前將暫停收取小麥進口關稅。

3月27日據俄羅斯農業部稱,農業部已經向各部門提出該建議,對農產品、原材料以及食品暫時實施零進口關稅,確保商品供應穩定,阻止價格上漲。

在一個“危機委員會”建議增加戰略糧食儲備後,伊拉克宣佈需要100萬噸小麥和25萬噸稻米。


歷史回眸:2004年、2008年和2011年發生了什麼?

歷史上麵包價格上漲往往引發社會動盪和政局不穩。2011年和2008年食品價格飆升期間,非洲、亞洲和中東的30多個國家發生食品騷亂。

2002-2004年,全球糧食危機是供給端出現嚴重減產導致糧食價格出現快速暴漲。

2006-2008年,全球糧食危機是經濟危機導致的全球央行大放水,基於抗通脹和避險屬性以及資本的操控導致的價格出現快速暴漲。2007-2008年曾爆發世界糧食危機,世界糧食儲備僅為4.05億噸,只夠人類維持53天。糧食價格因此飛漲,多國爆發抗議動亂。

2008年糧食危機時期市場價格曾突破每噸1,000美元,當時出口限制和恐慌性買盤推動價格大漲,大米價格在6個月內翻了一番,大米貿易嚴重終端,從而導致了糧食價格危機。由於澳大利亞和阿根廷乾旱,石油價格上漲,用於生物燃料生產的糧食穀物使用量增加以及貿易政策失靈造成。許多國家實施各種出口政策,以限制食品的出口。

2010年俄羅斯出現創紀錄的熱浪天氣,導致小麥作物減產。作為回應,俄羅斯政府禁止出口,以確保國內供應充足。


梳理一下:糧食危機擔憂捲土重來,下一步走向何方?


糧食危機:對貨幣疲軟的最不發達國家傷害最深

從亞洲到歐洲再到美洲的消費者一直在超市裡恐慌性地囤積食品,因為各國政府都在實施嚴格的社會隔離措施,以抑制疫情的傳播。隨著消費者食品囤積的繼續,食品價格的通脹壓力可能正在逼近。3月份迄今,全球基準的芝加哥小麥期貨價格上漲6%以上,因為消費者大量採購麵粉。美國牛肉批發價格飆升至2015年以來的最高水平,雞蛋價格也在上漲。

國際穀物理事會(IGC)週四表示,遏制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的措施正在擾亂穀物和其他重要食品的運輸,與此同時,大米和小麥產品的需求正在出現激增。

無論什麼原因造成供應擾亂,那些貨幣匯率疲軟的最不發達國家所受到的傷害最大。


與2008年相比,同樣是經濟危機導致全球央行大放水,不同點在於,當時油價暴漲而目前油價暴跌。當時世界糧食儲備僅夠人類消費53天,而眼下中國的小麥、稻米可以維持一年以上,所以到底是不是危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