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佈置合理化——為有源頭活水來

孩子的作業如何做到高效合理,一定要制定適合孩子能力發展的作業,佈置好作業需要老師多花心思。

老師佈置孩子寫作業最主要達到兩個目的:

一是通過練,掌握並加深理解學過的課堂知識。

二是運用學過的知識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因此,作業的設計應當形式多樣,並留有思考的餘地,給學生以想象的空間,讓學生自己選擇、計劃、探究、體驗。因此,教師設計作業,既要顧及作業的一般作用與功能,更要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改革作業的形式與內容,從而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都得到提高。
一、 激發學生的興趣,變機械重複的作業為實踐型的作業
我經常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和特點,設計形式多樣的課外作業,爭取使作業富有創造性,使學生在聽說讀寫方面都得到切實的訓練。在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及認知水平,我設計了許多類型的作業。有的是隨堂練習;有的是課前的預習;更多的是學習課文時的動手動腦作業;畫一畫,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說一說等許多實踐性很強的作業。例如,在教學古詩《獨坐敬亭山》時,為了讓學生體會詩的意境,我佈置了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詩的理解畫一幅彩色畫的家庭作業。當時學生們的熱情特別高漲,情緒也很激動,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畫交上來了,看著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畫,對我而言,與其說是在批改作業,不如說是在欣賞作品。


二、重視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變硬性統一的作業為自主性作業
在教學中,我經常把作業設計成“快餐”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選擇。如a套餐的題型靈活多樣,偏重於理解、想象、運用;b套餐的題型再低一層次;而c套餐多為比較簡單的鞏固性作業。這樣的作業佈置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能力強的可選擇較難做的,能力弱的,可以做簡單的。讓學生自己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使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另外,在作業形式上實行了多樣化,使作業從“寫”的單一形式中走出來,聽、說、讀、寫全面開花,將聽、說、讀、寫與演、唱、畫、遊戲以及參觀、訪問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巧妙結合,讓作業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
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變封閉性作業為開放性作業
學語文課本的內容雖然豐富,但是知識畢竟有限。語文學習的天地很廣闊,語文教學的觸角要伸向小學生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讓學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營養。如學了《院子裡的悄悄話》後,我讓學生到大自然中去觀察,進一步瞭解年輪的三個作用;學了《火燒雲》一課後,讓學生利用傍晚時間觀察火燒雲的變化,並根據自己的觀察寫一篇觀察日記;要求學生每天看新聞、說新聞;到大街小巷去收集廣告語、警示語進行交流……這樣把作業設計與兒童的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學習活動結合起來,構成一個和諧的學習整體,以鞏固、應用、深化所學的語文知識,使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鞏固語文知識,發展語文能力、創新能力,在豐富的社會生活中得到提高。


作業佈置合理化——為有源頭活水來


作業佈置合理化——為有源頭活水來


作業佈置合理化——為有源頭活水來


作業佈置合理化——為有源頭活水來


作業佈置合理化——為有源頭活水來


作業佈置合理化——為有源頭活水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