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 gram 17 2020評測:這是便攜生產力的終極形態

LG gram系列筆記本電腦可能是對“超級本”這個概念的終極貫徹與執行,因為這系列的筆記本從誕生開始追求的就只有一個字——輕。

和ZAEKE知客喜歡在文章內玩內涵不一樣,這次我們說的這個“輕”真的就是物理意義上的輕。全新一代LG gram(或可以被叫做LG gram 2020款)從14英寸到17英寸分3個尺寸等級,其中14英寸版本重量是999克,我們手上這臺最大的17英寸版本也不過1350克。

LG gram 17 2020評測:這是便攜生產力的終極形態

它是1350克的夢幻

“1350克”聽起來像個不痛不癢的數字,可一旦將數字和數字對比,就知道這個“1350克”有多麼厲害。

新MacBook Air,13英寸屏幕,49.9Wh電池,1290克;

新XPS 13,13英寸屏幕,52Wh電池,1200克起;

新LG gram 17 2020,17英寸屏幕,80Wh電池,1350克。

是的,這臺看起來巨大的17英寸筆記本電腦重量只比那些我們公認“輕薄”的筆電們重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聽可口可樂。以至於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第一次將LG gram 17 2020拿起來的時候都會發出驚歎,因為我只要用我想象中一半甚至更少的力氣就能將這臺巨大的筆記本的電腦拿起來。

LG gram 17 2020評測:這是便攜生產力的終極形態

LG gram 17 2020評測:這是便攜生產力的終極形態

它輕得不像一臺17英寸屏幕的電腦,甚至它輕得不像一臺真正的電腦。

LG究竟是怎麼做到的?答案是鎂鋰合金。

目前你能想到的大部分輕薄筆記本電腦採用鋁合金製造,比如前面提到的MacBook Air和XPS 13。當然除了鋁合金材質的筆電們,商務人士們還能從市場上找到採用碳纖維材質打造的ThinkPad。和主流的鋁合金材質比起來,LG選擇的鎂合金能夠在保持強度類似的前提下有效地削減重量。輕巧的全鎂合金機身,就是LG gram 17 2020能夠在這個身材和80Wh內置電池的前提下做到1350克這個驚人體重的最重要原因。

可鎂合金這個材質也並非完美,因為鎂合金給人的觸感沒有鋁合金那麼“金屬”,所以上一代gram機身的質感就成了很多人吐槽的地方。可實際上上一代gram以及延續了這個設定的新一代gram的機身質感比我想象中好不少,白色款低調的外殼表面包裹著一層細膩的烤漆,而官方對於鎂合金材質的堅固性做了一系列美國軍工標準的MIL-STD 810G測試,日常使用其實完全不用擔心。

LG gram 17 2020評測:這是便攜生產力的終極形態

LG gram 17 2020評測:這是便攜生產力的終極形態

同樣的質感加分項還有那塊手感不錯的鍵盤。和上一代gram比起來,gram 17 2020的鍵盤的常用鍵位,比如回車鍵和退格鍵更大。鍵盤最底下一行的鍵帽比其他行鍵帽更大,因此不得不被壓縮入一行的方向鍵也得以加大,可以有效降低誤操作。小數字鍵盤右側還增加了回車鍵,所以在需要連續輸入數字的使用場景(比如為Excel表格輸入數據)中,gram 17 2020輸入效率可是比其他超級本高得多。

得益於大尺寸機身,LG gram 17 2020鍵盤下方觸控板面積在Windows筆電陣營中也十分可觀。這塊觸控板是玻璃材質,並且表面還進行過處理,因此它的手感類似於高端智能手機的啞光玻璃後蓋。這塊觸控板摸起來足夠順滑,並且抗汙能力也極佳,哪怕是用一整天也不會留下油膩膩的手印子。這塊觸摸板也通過Windows Precision認證,所以除了有優異的觸控精確度,還可以提供至多4指手勢操作支持。

總之,我對LG gram 17 2020的“質感”沒有絲毫怨言。LG甚至還很懂中國消費者地在包裝盒裡附贈了一張觸感甚好的硅膠鍵盤膜,這張膜表面甚至比鍵帽表面還順滑細膩。放上這張膜後甚至還可以在不影響鍵盤手感的前提下大幅度降低鍵盤敲擊時的噪音,至於保護鍵盤這個“初衷”,反而顯得比較次要。

LG gram 17 2020評測:這是便攜生產力的終極形態

LG gram 17 2020評測:這是便攜生產力的終極形態

那麼LG gram 17 2020的造型和功能設定就是完美了?不,至少我覺得它的鍵盤還有改進空間。

首先LG並不提供常見於其他輕薄筆電上的Fn鎖定功能,鍵盤頂部的F功能區按鈕平時都是對應著F1~F12。這也就是說如果需要調整系統音量或是亮度,就需要按住Fn按鈕再去操作。在小尺寸筆電上這不是問題,可對於尺寸較大的gram 17 2020來說這個操作就頗有難度。確實這說不上什麼剛需型的東西,可我認為如果LG能夠單獨提供某種選項,就能滿足更多用戶的不同需求。

全尺寸接口萬歲!

在超級本上拿掉所有結構只留下Type-C是個欠考量,或別有用心的行為。

是是是,我們並不否認Type-C接口以及雷電3協議在傳輸性能以及單接口提供功能方面的優勢。可在更多用戶實際應用過程中,傳統的全尺寸接口才是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減輕旅行重量的真諦。畢竟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我可能需要去連接USB存儲裝置和外置的顯示裝置,如果這時候電腦上只有Type-C接口,那麼我就不得不再花上百塊錢買個可靠的擴展塢,並且一旦出門就得帶著。

LG gram 17 2020評測:這是便攜生產力的終極形態

LG gram 17 2020評測:這是便攜生產力的終極形態

這也是LG在我看來做得好的方面,LG gram系列筆電並沒有因為追求極致的輕巧而捨棄傳統全尺寸接口。哪怕是在僅重999克的14英寸版本上,LG也很慷慨地給了2個USB-A口和1個全尺寸的HDMI輸出。

到gram 17 2020上,全尺寸USB-A口的數量則增加至3個,這意味著哪怕是同時接上鍵鼠,也還能留出至少1個接口用於擴展外置存儲設備。gram 17 2020這身全尺寸接口更意味著它完全不需要用戶額外購置擴展塢即可擁有極高的拓展性,LG甚至還在gram 17 2020的包裝裡附贈了個Type-C轉RJ45以太網轉接器,將所有用戶的需求都照顧到。機身右側包含了一個UFS卡槽,插入高速UFS存儲卡之後也可用於擴展存儲空間——只不過如今UFS存儲卡並不顯得特別主流。

這才是“幹活”用的東西啊。

滿足了外部的擴展性,內部的拓展性是LG gram 17 2020另一個做得不錯的方面。

LG gram 17 2020評測:這是便攜生產力的終極形態

筆者手中這臺LG gram 17 2020是一個i7+8GB內存+512GB SSD的版本(我門這臺評測機裡裝的是SSD是PM981,不排除其他批次的極其會採用其他SSD的可能性),可對於一部分用戶,尤其是經常使用Lightroom和Photoshop編輯圖片的用戶來說8GB內存似乎不太夠用。在其他很多超級本上,唯一的解決方案是加錢上更高配置的版本,畢竟如今的超級本大多使用板載內存。

gram 17 2020其實也用板載內存,可和其他超級本不一樣的是LG在原有板載基礎上額外提供了一個SO-DIMM內存插槽,主板上的M.2 SSD插槽也有2個。也就是說如果8GB內存和512GB SSD不夠你用的,那麼直接買額外的內存條(8GB 3200MHz)和SSD裝進去就完事兒。它板載內存的時序也相對寬鬆,所以也不用擔心裝了新內存進去之後會有兼容性問題。

這種做法所需要付出的金錢成本比選配原廠16GB內存配置與更高SSD容量版本往往便宜不少。LG甚至官方還提供“升級無憂”服務,擔心因為自己拆開而失去保修或損壞的用戶可以直接把電腦本體和需要加裝的硬件通過郵寄或自己上門去指定網點讓工程師操作。和選購原廠更高規格配置比起來,這種升級方式成本可是低得多。

LG gram 17 2020評測:這是便攜生產力的終極形態

LG gram 17 2020評測:這是便攜生產力的終極形態

LG gram 17 2020評測:這是便攜生產力的終極形態

這臺LG gram 17 2020配置是酷睿i7-1065G7處理器,1065G7這款處理器是目前英特爾發佈的10代低壓移動酷睿處理器家族裡最高端的產品之一。它擁有4核心8線程,並且搭載英特爾新的Iris Plus集顯。這是英特爾第一次使用自己的10nm工藝打造正式產品,其中名字裡的“G7”則對應包含64個圖形核心的集顯。

在絕對的性能層面,這顆1065G7處理器充其量只是滿足日常使用和簡單辦公的水準。當然它可以勉強使用Lightroom和Photoshop處理下像素不特別高的相機RAW文檔,當然以這兩個軟件對硬件的需求,在原有8GB內存基礎上額外增加一條內存至16GB會有效地提高軟件運行效率。

需要指出的是,LG gram 17 2020的風扇曲線是明顯的靜音取向,甚至在比較高的負載下風扇聲音依舊很小。gram 17 2020也特地將風扇的進出風口都藏在轉軸處,因此整個D面完全沒有出風口,看起來就是一整塊面板。

這種設計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內置的1065G7處理器的性能釋放,因為gram 17 2020的轉軸處設計得也比較緊湊,因此位於轉軸後方的進出風口通風並沒有那麼順暢。加上偏向於靜音取向的風扇曲線,gram 17 2020在CPU滿載時全核心Turbo頻率會因為處理器發熱而降低至2.2GHz~2.4GHz,伴隨著C面鍵盤上方以及鍵盤數字行明顯發熱。甚至在進行輕度文字編輯應用的時候,C面的這個區域也會變得溫熱,好在不會被敲擊鍵盤的手指尖感覺到。

LG gram 17 2020評測:這是便攜生產力的終極形態

LG gram 17 2020評測:這是便攜生產力的終極形態

比起中規中矩的英特爾處理器,gram 17 2020這塊17英寸的2560×1600分辨率顯示屏是絕對的大驚喜。它採用的是看起來更高檔的亮面顯示屏而非霧面屏,並且這塊屏幕本身色域也基本可以完整覆蓋sRGB色彩空間。這塊屏幕也可以用於回放HDR視頻,它的觀感也不比一些P3廣色域顯示器差。

在實際測試裡,LG gram 17 2020這塊顯示屏覆蓋了99% sRGB色彩空間。最大亮度可以達到413.3nit,最大對比度為1340:1,48色平均△E控制在1.56,不論是亮度還是色彩準確度表現都很不錯。和理想的6500K白點比起來,gram 17 2020這塊屏幕原生色溫略有一定偏冷,但還處於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在這一基礎上,LG gram 17 2020這塊顯示屏還擁有極佳的可視角度。幾乎從所有方向觀看屏幕都可以獲得極佳的觀感,而這為內容分享和協同工作提供了極大便利。加上它本身單純碩大的屏幕尺寸,在大部分工作過程中甚至不需要外接顯示器。

這些都很好,可你真的需要一臺17英寸的超級本麼?

這個真的因人而異,和傳統的13、14英寸超級本比起來,17英寸的LG gram確實像個異類。LG打造gram系列超級本的“輕量化”思路極好,可當尺寸來到17英寸這個級別之後,由超輕巧機身帶來的高便攜性一定程度上被單純的“尺寸”所中和。誠然LG強調通過採用16:10顯示屏和超窄邊框設計,LG gram 17 2020的整體尺寸並不比傳統的15英寸或16英寸筆電更大,問題是傳統的15英寸與16英寸筆電和“便攜”二字也不太沾邊啊。

可實際上揹著LG gram 17 2020一個星期上下班的過程中,我的看法有點變化。

LG gram 17 2020評測:這是便攜生產力的終極形態

我以往在家中辦公依靠的是自己的老款XPS 13、外接顯示器和鍵鼠(當然出差就只帶電腦本體),在辦公室則使用自己組裝的臺式電腦。可這種設定在外出辦公的時候就成了問題,因為XPS 13的屏幕與鍵盤真的是太小,這麼小的屏幕根本沒法裝下足夠的內容。我在出差的酒店裡趕稿子時很難像在更大屏幕的設備上一樣並排開幾個窗口,或是在Lightroom裡面以某一張圖片作為參考系編輯另一張圖片。

這個時候該有人說了,你XPS雖然屏幕小,可它便攜啊。

對於XPS這個“便攜”我真的要保留意見,確實13英寸屏幕加上窄邊框設計可以讓我比較輕鬆地放進我的雙肩揹包。可它本身的重量卻大得誇張(畢竟我為了屏幕素質而選了高分辨率版本),並且它續航時間也短得可憐,我不得不一有機會就掏出電源適配器給它充電。

LG gram 17 2020評測:這是便攜生產力的終極形態

LG gram 17 2020評測:這是便攜生產力的終極形態

LG gram 17 2020就不一樣了,這臺電腦到我手上之後就完全成了我文字編輯的唯一電腦。辦公室的i7臺式機則某種程度上變成了“輔助”,我只有在需要編輯大量圖片的時候才去使用它。gram 17 2020確實比我的XPS 13大,可它重量卻和我的XPS 13差不多,並且依舊能夠裝進我的揹包(標稱最多放下15英寸筆電)隨身攜帶。並且因為只在一臺電腦上工作的原因,我再也不用擔心文檔數據同步的問題。

和我之前使用的XPS 13比起來,gram的17英寸巨大屏幕讓我能夠在保持一個健康舒適的屏幕觀看距離前提下看清楚屏幕上內容。這塊17英寸巨大屏幕也讓同屏多窗口具有真正的實用意義,並且它本身素質優異可視角度極佳。這塊大屏幕搭配上性能更好的10代酷睿處理器,外出工作編輯圖片的體驗和效率也大幅度提升。

退一步說,不管是在辦公室內還是出差過程中,17英寸巨大屏幕也讓內容分享協同工作(比如在甲方指指點點下修改文稿或圖片)變得很舒適。視頻製作者或美工完全可以在自己的高性能電腦上輸出視頻或圖片,然後用LG gram 17 2020裝著出去展示給甲方。這種使用自己設備的屏幕為甲方展示視覺內容一方面是方便,另一方面則是將甲方觀看設備屏幕素質這個不確定因素消滅,畢竟沒有人敢保證對方一定會在一塊色彩準確的屏幕上回放你製作的內容不是麼?

LG gram 17 2020評測:這是便攜生產力的終極形態

LG gram 17 2020評測:這是便攜生產力的終極形態

LG gram 17 2020評測:這是便攜生產力的終極形態

沒錯,在我們看來“內容分享”是gram 17 2020這種大尺寸超級本重要的用途之一,並且這個內容分享可以橫跨工作與娛樂。這塊大屏幕一方面可以被用於在工作中展示內容,也可以在外出旅行或出差時滿足2人乃至3人娛樂需求。加上Windows自帶的屏幕鏡像功能,Android或iOS設備也可以將設備內存儲的視頻或圖片投射到gram 17 2020這塊素質出色的大屏上回放。比起智能手機的喇叭,gram 17 2020那兩顆支持DTS:X Ultra音效的揚聲器輸出的音頻質量也高得多。

大機身帶來的另一個好處自然就是大電池,gram 17 2020 80Wh的內置電池最多甚至可以支持我從早上9點不間斷工作到下午6點。加上它有一個可用於供電的雷電3接口,原配的DC電源適配器我甚至都沒拆封。

大屏超級本這種東西聽起來很奇異,可如果你的工作性質和我差不多,那麼LG gram 17 2020確實是那種“試過了就回不去”的東西。大屏幕、輕巧機身和長續航這三個東西放到一起,似乎就成了最完美的社畜生產力機器。

LG gram 17 2020評測:這是便攜生產力的終極形態

是的,如果你和我一樣是個平日揹著雙肩包上下班,主要工作內容包含圖文處理,那麼LG gram 17 2020就是一臺劍走偏鋒,但可以讓你獲得額外幸福感和工作效率的電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