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迎來大結局 孫儷:賣房子的女人,房似錦

《安家》迎來大結局 孫儷:賣房子的女人,房似錦

  《安家》劇照。

  《安家》迎來大結局,孫儷在自己的“角色書”留下又一個名字:賣房子的女人,房似錦。

  房屋中介“房似錦”,是被擠壓在職場沉浮和原生家庭之痛裡的都市女性,大家會把這樣一個角色去對標“蘇明玉”,訴諸“樊勝美”。這是看待孫儷新角色的橫向座標。

  而在孫儷的縱向座標上,透過她一目瞭然的演藝路徑,“房似錦”亦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新路標。自《後宮·甄嬛傳》播出後,這整整9年時間,孫儷主演的電視劇作有《小姨多鶴》《辣媽正傳》《羋月傳》《那年花開月正圓》……以及《安家》。

  《後宮·甄嬛傳》成了國產劇經典之作,影響力依然在當下的年輕受眾圈蔓延。這也意味著甄嬛的印記,會一直和孫儷如影隨形。氣象萬千,光芒萬丈的“大女主”人設,符合爽文愛好者的口味,可那是雲端之上的想象。

  “降落”回世俗生活裡,終究免不了磕磕絆絆。孫儷毫無保留,帶來一個你每天可能會路遇的,不在意的那種女人:清早坐門店狼吞虎嚥喝豆漿吃肉包,雙手插兜讓“領導力”掩蓋一地人生“雞毛”的“普通女主”——房似錦。

  《安家》是孫儷繼《那年花開月正圓》之後,3年來接演的第一部電視劇。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孫儷說,願意接演這個角色,是因為“房似錦”這個人物讓她會有想象,不像很多人物沒有一個獨立的個性。

  “這個人物的狀態我蠻喜歡的。她非常努力地生活,努力創造自己的價值。她不像甄嬛、羋月那麼多曲折坎坷,因為整個故事就發生在兩三年間,非常貼近現在的生活,就是你在生活中看到的那些中介,他們是什麼狀態我們就什麼樣”。

  孫儷說,她的郵箱總會收到非常多劇本。而她挑戲的標準一點不復雜,“看的人解讀得很複雜”。

  “影視行業跟服裝潮流挺像的,過去幾年,大家愛看古裝劇、年代劇,很多影視公司就會投拍這類戲,我們也是一個大趨勢下,挑一個自己想演的角色和劇本而已。”古裝劇盛行的時候,孫儷的郵箱看不到幾部現代戲,而現在郵箱裡湧進來很多現實主義題材的劇本,“這是大勢所趨”。

  孫儷沒有刻意想演一部行業劇,她都是從自己的感官出發,劇本看著喜歡,就去嘗試了。

  《安家》裡“房似錦”的登場,是“鯰魚”,是狼性的管理者,來管理門店就是來做業績賺錢,到後來她知道,在賺錢之外,還有人的情感在裡面。“我不介意角色有缺點,只要她的底色是好的,我覺得沒有問題”。

  相較於“甄嬛”那一類讓觀眾視為偶像的“完美大女主”,活生生圍繞在你真實生活周圍的“房似錦”們,缺點扎紮實實寫在言行舉止裡。“房似錦”不完美,不可愛,糟糕的原生家庭讓曾經的她不懂得別人的愛,沒有用情感與周圍人互動的能力,只能依靠極端的方式。

  但是孫儷覺得,一個人最可貴的事情是“可以改變”。比如“房似錦”前面有多冷酷,後面就有多溫暖,內心向善,不停蛻變。“人一輩子都在學習,學習不光是知識,還有情感表達,為什麼同一句話有的人說出來別人特別願意聽,但有的人說出來你就特別不願意聽,我們需要學習的是情感表達”。

  《安家》的導演安建,10年前和孫儷首次合作《小姨多鶴》,安建對記者表示,他印象最深的是,孫儷最愛問為什麼。“現在她仍然是一個對戲要求明明白白的人。演員一定要對自身有要求,有要求才有標準。沒有標準就會隨意。她對房似錦的細節關注比我認真多了。沒拍過一場糊塗戲,說不明白這場戲就必須刪掉,每場戲都要明明白白”。

  孫儷對造型的要求很細緻。有一次,安建在片場說:“一個女演員總該注意點美,你不會從頭到尾就兩套黑西裝吧?”孫儷又氣又笑地跟他解釋:“導演我這真不是兩套西裝,我這是二十幾套西裝,顏色和領子都是不一樣的。”

  孫儷為《安家》第一次做定妝造型時,鄧超還批評她:“太美了,太精緻了, 不行!”孫儷在造型上做了很多減法,比如造型師選的衣服她退掉至少一半。

  她發現“房似錦”原型女孩雖然摳門,但從不吝嗇買大牌的口紅,要保持在客戶心中完美形象,所以孫儷也要保持這種習慣。“原型女孩在開機前買了3只口紅送我, 我很感動,我戲裡用的都是她喜歡的口紅顏色”。

  永遠能屏蔽掉外界的喧囂,是孫儷的一個本事。她自稱是個“網絡白痴”,手機上只有微信、郵箱和小朋友聽故事那類簡單的App,也不常看網友評論,而且只要是在拍戲期間,必須保持手機裡各種App停止運轉,讓自己絕對安靜下來。

  接到新戲邀約,孫儷最害怕編劇或導演對她說:“孫儷,你來演,我要把這個戲往你身上靠,寫得更像你。”

  若這樣,孫儷一定會堅定反駁:“別,那是我演的角色,不是我,我要去塑造另外一個人,我更願意讓自己去靠近角色,而不是讓角色來靠近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