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未來最穩定的制高點:一個小微企業主的自救之路(三)

我們既要想盡辦法把自己的團隊變得更優秀,更要努力與最優秀的人在一起,與最優秀的公司為伴,也許這就是未來最穩定的制高點。


文:袁國術 (國術科技創始人、CEO )


全球疫情還在蔓延,不少國家的疫情傳播愈演愈烈,但中國作為最早的“抗疫區”,距離最終的徹底決勝已經越來越近,時針正快速地從“抗疫”轉向復工復產。

國術科技二月初提前線上復工,至今將近兩個月。隨著環境的好轉、疫情期間遠程協作的患難真情,以及現實的業務需求,大家回到公司上班的心情越來越迫切。在協助員工安全防護和配合政府“抗疫”行動的前提下,大家暫時約定四月初公司“開門”。

全員“抗疫”的這兩個月,大家各盡所能地保持或開拓業務,但作為公司的創始人兼CEO,我必須多思考一個問題:在防止現金斷流的基礎上,我們今後最應該朝哪個方向努力?因為如果方向不對,浪費的不僅是資源,還有時間。資源有時還能重組,但時間不行,畢竟每個人的青春都不容辜負。

我恰好在2003年非典疫情之後擔任一家公司的總經理,如今遇上新冠疫情,也算是經歷了一個輪迴。同時,我在2010年二次創業,到今年也正好走過10年,正是反思與展望的時間窗口。對公司制高點這一方向性問題的思考和回答,不僅會影響我們能不能安全挺過眼前的疫情,還有下一個10年,我們有可能達到什麼樣的高度。

不再迷戀技術的制高點

尋找未來最穩定的制高點:一個小微企業主的自救之路(三)

我骨子裡是一個標準的工科男,對科技、機械、自動化等有著天生的好感。在過去10年,我師從貴州大學謝慶生教授,完成了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博士學習。日常,除了必須,一般很少坐下來寫字。這次的“抗疫”系列文字,也是被媒體好友的一句話打動:公司經營是自己的事情,但“抗疫”寫作不是,你的一點光,也許就是很多人的燈塔。所以我答應分享自己的一點心得。

再回到主題上來,作為一個工科男,我從小喜歡擺弄跟科技沾邊的物件,尤其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硬科技。因此大學畢業之後從蘭州來到北京。本來想去德國留學,後來遭遇非典變故,機緣巧合出任了一家IT公司的總經理,繼而成為公司大股東、董事長,在科普行業一干就是七八年。

2010年創立國術科技之後,我覺得作為一家小公司,大的硬科技一時幹不了,但可以從邊緣做起,一點點往技術的中心靠攏,然後一步步攀登,最終說不定能在某一個領域擁有最牛的技術和產品。

這可能就是一名工科男對技術制高點的偏愛。事實上,我們也做到了。我帶領國術科技一點點深耕科普行業,經過多年的努力,成為這一個細分市場的科技創新引領者。從佛山科技館到中國科技館,全國上百個科普場館都有我們的產品。尤其是科技魔輪等擁有發明專利的科普展品多次榮獲行業大獎。在全國科技周活動中,國務院主管科技教育的前副總理劉延東等領導也曾親臨展臺,給我們點贊、加油。

後來,我們的專利和客戶都越來越多,在科普領域取得的成績,給我和團隊帶來很多滿足感,以至於這個行業的兩個缺點,我們也沒有太在意。一是科普行業的知識產權意識薄弱,無論科技館的業主,還是從業的友商;二是科普展品無法大規模複製,沒有足夠的市場規模和利潤率,從根本上限制了我們的發展速度和空間。

早在2015年3月,國術科技專門承辦過“2015年北京科技館展品創新研討會”,當時的聯合主辦方是北京市科委與新華網,研討會核心的結論是科技館展品也具有一般產品的知識產權屬性。時任中國專利保護協會副秘書長崔建軍表示:科技館展品在製作過程中凝聚了創作人員的大量心血,因此在知識產權保護上要進行綜合規劃、立體保護。

但時至今日,科技館展品的知識產權保護依然是個大問題。沒有對知識產權的尊重和保護,就無法吸引優秀的智力勞動者參與到科普展品研發領域。疊加2017年科普展品下游供應商遭遇環保風暴之後,外協成本大幅增加,整個北京的科普展品企業步履維艱。

“用良心、做科普”,是出於我們對科普事業的熱愛。我們擁有多年沉澱下來的跨學科科普研發團隊,以及數十項有知識產權的優秀科普展品,仍然佔據著在科普細分領域的技術制高點,希望能夠守得雲開見月明。但自2015年以來,我也漸漸開始反思,也許僅僅佔據幾個技術制高點是遠遠不夠的,如果你所在的市場整體水平都偏低,你也只是小矮人群體裡的高個子。如果真正厲害的公司殺進來,整個行業都可能不堪一擊。


尋找未來最穩定的制高點:一個小微企業主的自救之路(三)

袁國術(右)與薛兆豐(左)到美國企業訪學

主動接入市場的制高點

尋找未來最穩定的制高點:一個小微企業主的自救之路(三)

對技術制高點的反思與我的一次遊學經歷有關係。2015年10月,我隨薛兆豐、王煜全等師友到硅谷和波士頓調研美國的創新創業,隨團的有不少企業家和投資人。我們參訪的企業和項目都不算太大,但都登上了某一技術的全球制高點。

這些美國創新科技小公司與我們最大的區別是什麼?我想來想去,可能不是有沒有獨家技術的問題,而是技術背後連通的資本規模和市場化水平問題。換句話說,人家的新技術背後是高水平的產業鏈,能迅速研發、投產、擴大規模、保護知識產權等等。與我們相比,他們更像是站到了巨人肩上。

這次遊學帶給我的反思是:不僅要有技術制高點,還必須要有能接入市場的制高點。巨頭的小夥伴也許勝過小夥伴的巨頭。

從美國回來後,我把公司入口的一面牆改成了專利牆,遴選了公司有代表性的數十項專利證書展示出來,不定期再把一些重要的專利證書更新上去,不斷夯實我們的創新文化。


尋找未來最穩定的制高點:一個小微企業主的自救之路(三)


與此同時,我也決定更多地走出去,尤其是跳出國術科技傳統的科普展品市場,到巨人的王國裡尋找機會,這才有了2016年隨北大國發院師生校友到以色列的遊學故事——有幸在以色列遇到了Eyeclick公司,很快達成合作,並在2018年上海進博會上結成深度戰略合作伙伴:國術科技成為Eyeclick在全球的生產製造中心。

過去兩年,國術科技生產的國術Eyeplay商用遊戲機器人隨著Eyeclick的營銷網絡銷售到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而我們在中國大陸的客戶,也從原來單純的科技館增加了麥當勞、德克士、蒙牛等真正的世界巨頭。與巨頭合作,既不用擔心環保風暴,也不用太擔心專利糾紛。即便是遇到了今年特殊的新冠肺炎疫情,麥當勞、德克士等客戶的數字化能力足夠高,恢復的速度也比同行更快,3月就又給我們下了新訂單。

當然,要做巨頭的小夥伴也不容易,甚至比做小夥伴的巨頭更難。因為你的各項能力和資源必須能對標國際水準,而且能為巨頭加分。

國術科技與Eyeclick合作的達成,與我們多年來對技術制高點的追求,以及對知識產權的重視和保護分不開。國術科技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北京市專利試點單位,也是北京市的科普展品研發基地,擁有數十名熱愛科普事業的跨學科專業技術人員。同時,國術科技還聘請了知識產權顧問——北京三聚陽光知識產權公司以國際化的律師團隊為我們全程服務。

2017年的環保風暴,讓我對單純的所謂技術制高點有了深刻反思。2018年以來和Eyeclick的深度合作,尤其是這次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對市場制高點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事實上,擁有某一技術的制高點也好,能與全球最高水平的巨人結為夥伴也好,都不能再抱有一錘定音、一勞永逸的念頭。每一次的佔據制高點,都只能贏得一小段領跑的優勢,我們不僅不能放鬆,而且還要不斷地聚集資源和力量,使制高點再高一些。

這次疫情必將推動數字化時代更快更深入地到來,今後幾乎所有商業資源的開放性和流動性都會越來越高,可整合性越來越強,其中最重要,也最具代表性的資源就是人。

面向未來,我們既要想盡辦法把自己的團隊變得更優秀,更要努力與最優秀的人在一起,與最優秀的公司為伴,也許這就是未來最穩定的制高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