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變革生產關係?等等,大數據還沒做好充當生產資料的準備

區塊鏈變革生產關係?等等,大數據還沒做好充當生產資料的準備 | 火星號精選

免責聲明:本文旨在傳遞更多市場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火星財經官方立場。

文 | 互鏈脈搏·金走車

去年年底在一次區塊鏈論壇上,銀保監會監事陳偉鋼提出:大數據是生產資料,人工智能是生產力,區塊鏈是生產關係。這一結論已經被科技界廣泛認知。

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當是相輔相成、融合發展的,但目前的情況是,這三種技術仍在各走各的路。雖然國內有企業在著手佈局“區塊鏈+大數據”,卻也始終是“只聞其聲,不見其人”;另一邊國外推出了多項“區塊鏈+大數據”的應用,而其發展形式也並不樂觀。

大數據與區塊鏈,這兩種技術的結合已在國內和國外探出了兩條不同的發展路徑,但仍未迎來融合發展的時機。

國內:數據安全與交互

“1024”講話時,就有提出“加快區塊鏈和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前沿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推動集成創新和融合應用。”區塊鏈與大數據等前沿科技的結合已是勢在必行。在此之前,學者、產業人士對於區塊鏈和大數據的結合也曾提出較多設想。知網上,有關區塊鏈和大數據的論文便有百餘篇。

綜合來看,區塊鏈應用於大數據領域,主要在四個方面發揮作用:

1. 數據主權:運用區塊鏈技術為數據確權,解決大數據的實際歸屬權問題,同時保障數據隱私;

2. 數據安全:通過區塊鏈的應用,避免中心化數據解決方案中,敏感數據易被惡意篡改的問題,保障數據安全性、完整性、真實性,提高大數據系統中的數據質量;

3. 數據交互:運用區塊鏈技術確保彼此信任的達成,以促進數據共享,避免大數據處理過程中數據的重複分析、數據孤島現象;

4. 數據交易:基於區塊鏈的激勵機制,個體和小機構間可以用通證的形式,進行點對點的數據交易。

國內的“區塊鏈+大數據”項目便是基於數據安全、數據交互兩個場景展開應用落地。其項目主要面向企業間,旨在保障數據安全,促進彼此間的信任,以促成數據交互。

如國內2018年11月啟動的區塊鏈大數據加密計算平臺——UD數鏈開源項目,便是運用區塊鏈技術,使參與各方在保護自己的專有數據、保護用戶隱私的條件下,消除數據壁壘,實現數據安全、合法的流通。

據悉,該項目是由大數據智能服務商富數科技率先發起,其後獲挖財、遊族MobData、神州泰嶽、前隆科技、數匯通、浙江大數據交易中心等企業和機構的認可,併成為創始節點單位。項目以跨公司的方式建設,每個貢獻單位都僅有一個節點,不存在單一公司控制。項目此前已落地金融行業的風控數據流通和用戶畫像聯合建模。

而針對金融行業中的風控領域,“區塊鏈+大數據”也確有用武之地。國內曾有團隊提出相似的解決方案,將區塊鏈與大數據風控結合,以解決大數據風控的數據孤島問題、改善大數據風控數據質量不佳的問題、防範數據洩露問題。

除金融領域外,區塊鏈與大數據在政務、教育等領域的應用也較受關注。

前幾日,經濟日報發佈的“用好應急政策 優化營商環境”一文中,便有提出,各部門應運用區塊鏈技術建立政務大數據服務體系,形成信息公開共享和政務審批智能系統,促進政務營商環境優化再造。濟南市也曾提出“區塊鏈+教育大數據”的平臺方案。

此外,數知科技在近期回答投資者提問時也表示,公司自2015年以來,已在區塊鏈相關的產業為數值聯盟鏈、智能投顧、自律智能合約等開展了技術研發,完成了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大數據平臺建設,並在積極拓展信用、環保、智慧城市等領域的應用。

新國都也曾表示,目前在區塊鏈技術和研究方向上,公司主要聚焦於區塊鏈技術+大數據等領域的技術融合。

但互鏈脈搏進一步檢索上述平臺和研究時,均無更詳細的介紹披露。

國外:數據主權與交易

而在前幾年,國際團隊也已開展相應的研究和實踐。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項目有Streamr、Fysical、ReBloc、Endor Protocol,這幾個項目多是旨在運用區塊鏈來保障用戶的數據主權,從而促進用戶間的數據交易。

如Streamr便提出,大數據行業中,數據所有權多掌握在谷歌、亞馬遜、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等大公司手中,它們擁有海量用戶數據,但數據不對外。被排除在外的小公司、科研機構無法獲取數據;而同時,一些小的數據主能生產數據,但因為數據價值相對不高,所以無法找到買家。兩者之間無法實現直接的互通。

針對於此,Streamr團隊在2017年時推出了為個體服務的去中心化開源網絡。Streamr允許用戶出售各種實時數據產品,數據購買者可使用通證DATA與賣方直接交易,市場上所有數據均可通過Streamr網絡點對點交付,從而消除傳統的中間商及費用。

互鏈脈搏觀察,目前,Streamr網站上的數據產品涉及的領域、類型十分廣泛,有紐約人口密度數據、法國南特的空氣質量數據、健身數據等,同時數據有免費的,也有付費的。

区块链变革生产关系?等等,大数据还没做好充当生产资料的准备 | 火星号精选

(Streamr上交易的數據產品)

而相對於Streamr,Fysical和ReBloc項目針對的是更為細分的數據市場。Fysical是分佈式的位置數據市場,通過區塊鏈網絡交易的數據信息主要是人的位置和移動信息;ReBloc則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房產數據網絡。

這兩個平臺同樣允許用戶將數據通證化,並保留數據的控制權和所有權,而買方可通過平臺獲取更低價和可靠的數據。

而與上述三個項目不同,Endor Protocol自動預測引擎重點結合了人工智能技術。項目利用區塊鏈基礎設施和Endor專有的社會物理技術,運用人工智能分析大數據,以準確找到客戶行為模式,從而為個人和企業提供快速、準確、智能的業務決策。

區塊鏈在Endor中發揮的作用,一方面是保障私人數據在傳輸和存儲過程中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仍是促成數據交易,平臺用戶可藉助通證EDR購買預測。

綜上來看,國外的“區塊鏈+大數據”項目多是面對個人和小機構,在保障用戶數據主權的基礎上,以激勵的模式,促成數據交易。觀察其官網,這四個項目均已有實際的應用案例達成。

但若從其各自的通證行情來觀察,上述四個項目的發展形勢似乎並不樂觀。

非小號數據顯示,Streamr的通證DATA年內有上漲,但總的來看仍下降了22.8%;Endor Protocol的通證EDR更是較發行時下降了99.02%;Coincodex平臺數據顯示,自從2019年10月起,Fysical的幣價就已歸零。而這或是因為國外的“區塊鏈+大數據”應用面向的主要是個體和小機構用戶,並針對細分場景。小數據主生產的數據價值相對不高,而細分數據領域的需求量也相對有限。

区块链变革生产关系?等等,大数据还没做好充当生产资料的准备 | 火星号精选区块链变革生产关系?等等,大数据还没做好充当生产资料的准备 | 火星号精选

關注互鏈脈搏,回覆“大數據”可獲得上述四個項目的白皮書。

“區塊鏈+大數據”的時代尚未到來

由此來看,國內和國外的“區塊鏈+大數據”平臺建設似乎仍未迎來真正的發展時機。這主要是由於區塊鏈落地大數據領域,在認知、技術、標準等方面均不成熟。

一是認知層面,基於公眾對區塊鏈的認知程度,區塊鏈的信任仍是小範圍的,尚未無法促成大規模的信任的達成。能夠上鍊的數據仍是少量的,這與大數據分析所需要的海量數據不相匹。

二是技術層面,區塊鏈技術尚且不成熟。比如保護數據隱私的同態加密、零知識證明等計算技術尚不成熟。區塊鏈應用於數據交易市場,也仍以代幣交易為主,未能形成價值數據交易的規模化市場。

三是標準層面,大數據領域實際上需要更為標準化的管理,以適應各產業、領域的數據規範,但當前,什麼樣的數據能上鍊、應上鍊,仍未有明確的標準。

國內外的“區塊鏈+大數據”項目仍在緩慢的摸索前行。卻也是在此階段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本文為【互鏈脈搏】原創,原文鏈接:https://www.hulianmaibo.com/posts/info/42973,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