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陽順勢而為唱好成德“雙城記”

基礎設施“同城同網”、創新協同開放共進、產業互補分工協作、公共服務便民共享、生態環境共保共治……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先手棋,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將加快步伐。在成都都市圈建設中,德陽將如何主動融入成都“主幹”,貢獻德陽力量?

在今年3月四川省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領導小組發佈的《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中(以下簡稱《三年行動計劃》),確立了八個方面30個領域的重點任務,以及157項重大骨幹支撐性工程項目、45項公共服務試驗性項目,而德陽市牽頭、配合的重大骨幹支撐性項目有43項,參與的公共服務試驗性項目44項。

與此同時,在《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設2020年度重點工作任務》中,計劃推進183項年度重點工作任務,涉及提升鐵路公交化運營服務質效、共建跨區域產業生態圈、推進公共服務便民共享等多個領域。其中,有107項德陽市牽頭、34項德陽市配合的工作任務納入其中。

未來,德陽將抓住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的機遇,以成德同城化為統攬,借力成都各方面優勢,對標成都、學習成都,著力在抓好規劃、交通、產業、生態、公共服務等五個支撐性、引領性重點任務上下功夫,唱好“雙城記”。

規劃無縫對接

與成都有機融合

規劃是引領。德陽在編製成德同城化發展的各項規劃過程中,注重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和國省“十四五”規劃對接,協同成眉資三市共同編製成都都市圈發展規劃,率先開展成德同城化發展“十四五”規劃編制等,制定成德同城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成德同城化2020年度任務清單、重點推進項目等,並依據“三區三帶”空間規劃等相關規劃編制完善德陽市域國土空間規劃,推動成德兩市形成無縫銜接、有機融合的規劃體系。

交通互聯互通

優先推進軌道交通

成德同城,交通先行。成德動車開行頻次加密至40對,成德眉資“一卡通”啟動,天府大道北延線、成都三繞、成綿高速擴容等快速通道和高速公路建設……這些舉措和項目正在逐步提升和完善成德交通路網。

今後,德陽將把軌道交通作為加快成德同城化發展的優先事項,加強與成都溝通對接,共同研究市域鐵路投資、建設、運營和管理模式。成都至德陽市域鐵路S11線項目便是《三年行動計劃》重大骨幹支撐性項目之一,現已提上日程。據悉,該項目南起成都北站,止於德陽火車北站,線路覆蓋成都市金牛區、新都區、彭州市,德陽市廣漢市、旌陽區,線路長60餘公里。

此外,正在加快前期工作的天府機場經金堂至德陽市域鐵路S2線、成都城際鐵路外環線也將更進一步提升成德公共交通服務體系。今年,德陽還將進一步加密成德動車開行頻次,力爭日開行列車達110列;在繼續開行廣漢至青白江等城際公交的同時,推動開行德陽主城區至新都區地鐵3號線接駁專線、中江至金堂城際公交等。

產業分工協作

打造成德臨港經濟產業帶

產業協作,也是同城化的“重頭戲”。在同城化進程下設立的“成都中歐班列”“蓉歐+東盟國際班列”德陽基地,德陽—成都—欽州港海鐵聯運班列出口貨值超過6000萬美元,19個成都企業投資產業項目落地德陽,成德工業園(凱州新城)實現產值90.1億元,增長26.7%。

接下來,產業協作也將更近一步,在《三年行動計劃》中提出,要以產業生態圈為引領統籌推進“三區三帶”建設,切實增強成都現代都市圈產業極核支撐。這其中涉及到德陽的一區一帶,便是“發揮青白江國際鐵路港等功能區的開放平臺作用,共建成德臨港經濟產業帶”。按照《三年行動計劃》要求,將圍繞打造成德臨港經濟產業協作帶,共建共享成都國際鐵路港經開區建設勢能,構建形成成德臨港經濟產業帶專業化分工體系,打造形成萬億級裝備製造產業集群和千億級現代物流產業集群。

今年,德陽將抓住這項規劃,以成都國際鐵路港、德陽國際鐵路物流港為紐帶,探索一體化運營模式,打造臨港經濟帶,啟動保稅物流中心(B)型建設,加快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協同改革先行區建設,積極謀劃與成都共建綜合保稅區,共同打造國家門戶鐵路貨運樞紐和創建國家開放口岸。

生態環境共建

築牢綠色生態屏障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是堅持不變的主旋律。在這一方面,德陽將與成都共同建設一體化、高能級的沱江流域綠色發展走廊。今年將啟動沱江上游生態廊道建設,進一步加強沱江流域水體聯防聯控和水環境治理,全面提升德陽出境斷面水質。同時加快與成都共建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大熊貓國家公園等重點項目,為成都都市圈築牢綠色生態屏障。

作為“綠色項目”之一,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項目涉及成都、德陽、眉山,建設內容包括三個部分:一是有序搬遷大熊貓國家公園核心區原住居民,做好移民安置;二是清理大熊貓國家公園範圍內的探礦採礦、水電開發、工業建設等項目,分類處置、有序退出、合理補償;三是實施大熊貓生態廊道建設,對移民、自然損毀、工礦水電等項目退出後的廢棄地實施生態修復,依法開展退田還林還溼還湖。

公共服務共享

增強群眾獲得感

民生是根本。在推進成德兩地教育衛生、社會保障、政務服務等方面的資源共建共享中,今年德陽將重點抓好與成都共同組建醫聯體和教育聯盟,積極推進養老保險關係無障礙轉移、社保卡和門診醫療異地直接結算、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動車月票制等與民生息息相關的事項,增強群眾獲得感。

同時,加快與成都共建信息網絡基礎設施,推進技術融合、數據融合、服務融合,力爭在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醫療等方面率先突破,建設數字都市圈。(德陽日報記者王珊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