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勞動教育實踐 家庭、學校、社會一個都不能少

<article>

中新社北京3月26日電 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印發《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要求廣泛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

《意見》提出,家庭要發揮在勞動教育中的基礎作用。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勞動實踐機會,鼓勵孩子自覺參與、自己動手,隨時隨地、堅持不懈進行勞動,掌握洗衣做飯等必要的家務勞動技能,每年有針對性地學會1至2項生活技能。

鼓勵學校(家委會)和社區等組織開展學生生活技能展示活動。學生參加家務勞動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情況要按年度記入學生綜合素質檔案。鼓勵孩子利用節假日參加各種社會勞動。家庭要樹立崇尚勞動的良好家風,家長要通過日常生活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讓孩子養成從小愛勞動的好習慣。

《意見》提出,學校要發揮在勞動教育中的主導作用。學校要切實承擔勞動教育主體責任,明確實施機構和人員,開齊開足勞動教育課程,不得擠佔、挪用勞動實踐時間。明確學校勞動教育要求,著重引導學生形成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系統學習掌握必要的勞動技能。根據學生身體發育情況,科學設計課內外勞動項目,採取靈活多樣形式,激發學生勞動的內在需求和動力。統籌安排課內外時間,可採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組織實施好勞動周,小學低中年級以校園勞動為主,小學高年級和中學可適當走向社會、參與集中勞動,高等學校要組織學生走向社會、以校外勞動鍛鍊為主。

《意見》提出,社會要發揮在勞動教育中的支持作用。充分利用社會各方面資源,為勞動教育提供必要保障。各級政府部門要積極協調和引導企業公司、工廠農場等組織履行社會責任,開放實踐場所,支持學校組織學生參加力所能及的生產勞動、參與新型服務性勞動,使學生與普通勞動者一起經歷勞動過程。鼓勵高新企業為學生體驗現代科技條件下勞動實踐新形態、新方式提供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以及各類公益基金會、社會福利組織要組織動員相關力量、搭建活動平臺,共同支持學生深入城鄉社區、福利院和公共場所等參加志願服務,開展公益勞動,參與社區治理。

《意見》提出,著力提升勞動教育支撐保障能力。多渠道拓展實踐場所,多舉措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健全經費投入機制,多方面強化安全保障,科學評估勞動實踐活動的安全風險,制定勞動實踐活動風險防控預案,完善應急與事故處理機制。(完)

/<articl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