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臘梅花,夏天石榴花:戰疫故事裡的三首歌


冬天臘梅花,夏天石榴花:戰疫故事裡的三首歌


第一首歌:漢陽門花園


“小時候的民主路

冇得那多人

外地人為了看大橋才來到漢陽門

漢陽門的輪渡可以坐船去漢口

漢陽門的花園

屬於我們這些住家的人

冬天臘梅花

夏天石榴花

晴天都是人

雨天都是伢”

——馮翔《漢陽門花園》


漢陽門是武漢音樂人馮翔長大的地方,也是拍武漢長江大橋最好的角度,幾十年來,到武漢的遊客都會到漢陽門看看大橋,拍張大橋,彷彿那才算到過了武漢。


最初修建長江大橋建築材料堆積而成的兩塊空地並沒有名字,住在漢陽門附近的市民閒時聚在那裡,慢慢地,那裡成了當地人口中的“花園”。


漢陽門屬於遊客,花園則屬於當地的居民,沒有遊客,卻全是一代一代武漢人從小的回憶。


冬天開臘梅花,夏天開石榴花,音樂人馮翔把自己成長的故事寫進了《漢陽門花園》這首歌裡。


60 年代生人的馮翔,從小喜歡音樂。高中畢業時,馮翔一心想學文,卻因父親的反對,填寫了醫學志願,考入同濟醫科大學(現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攻讀臨床醫學專業。


那時電臺剛開始放立體聲廣播,聽音樂還是件奢侈的事。“我們寢室就一個錄音機,然後大家得看別人聽什麼你就跟著聽什麼。幸好我們宿舍有一個喜歡聽劉文正的,我覺得這個好,比鄧麗君好。”


臨床醫學學制五年,在大學時光的最後兩年,馮翔學會了彈吉他。畢業後,他成為一名精神科醫生,也開始了武漢最早一批駐唱歌手的兼職生活。


白天上班,晚上在酒吧支上話筒,就開始唱。因為喜歡的歌唱來唱去就那幾首,馮翔開始試著自己寫歌。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到 2005 年,馮翔從醫院辭職,搬到北京。


成為北漂之後,馮翔做過音樂網站,排過音樂劇,做過編劇,也和朋友做過音樂節。九年多的時間就這麼過去。2014 年,馮翔因為家人的原因,又搬回武漢。


北漂的日子裡,工作或多或少都與音樂相關,卻沒有太多的時間創作。回到武漢以後時間多起來,馮翔寫了這首《漢陽門花園》。


用方言寫歌這件事,他已經想了很長、很長時間。《漢陽門花園》的第一版,寫出來就花了一個多小時,接下來的一年多時間裡,馮翔反覆修改,唱起來不舒服就改,最後完成了這個版本。


“冬天臘梅花,夏天石榴花”這兩句,一首歌裡唱了八遍,一聲聲勾勒出的,都是煙火市井裡的這座武漢城。


冬天臘梅花,夏天石榴花:戰疫故事裡的三首歌

過去的三個月,生活在疫情的中心,這首《漢陽門花園》又火了一次。


海外華人聲援武漢的時候,錄製了合唱《漢陽門花園》的 MV,湖南衛視的元宵晚會上,馮翔在自家陽臺上連線現場,又唱了一遍。


一聲聲一句句,彷彿就聽見充滿江湖義氣、說起話來噼裡啪啦、喜歡爽朗大笑的武漢街坊鄰里,都從歌裡走了出來。


在鯨鳴App上打開馮翔的《漢陽門花園》,你能聽到來自天南海北的用戶,通過語音彈幕學著用武漢話相和:


“冬天臘梅花

夏天石榴花

過路的看風景

住家的賣清茶”


冬天臘梅花,夏天石榴花:戰疫故事裡的三首歌

鯨鳴上《漢陽門花園》彈幕

在《漢陽門花園》的彈幕裡,滿屏的都是“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和馮翔合唱的,有一些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伢,更多的則是為了這一首歌,才學著武漢腔調的普通用戶。他們用這種方式,表達對這座城的牽掛。


馮翔說,音樂是時間的藝術,用一段時間,共享一段經歷。


“我問過平臺上的 95 後,你們又不是武漢人,武漢話也聽得不是很懂,怎麼會喜歡這些歌?他們說,我能從中感受到這樣一種情感。”馮翔說,“《漢陽門花園》能給武漢市民以及一線醫護工作者、志願者帶去一點點安慰,我就很滿足了。”


回到武漢的日子裡,馮翔在一家精神病院做志願者,為病患提供音樂治療。治療定期以小組的形式舉行,至今已經暫停五十多天。


冬去春歸,武漢“解封”的日子不遠,這座城裡的櫻花,已開到紛紛如雪。


“等疫情過去,歡迎來武漢。聽我唱歌。”

第二首歌:《等你凱旋》


“你一定要時刻保護自己


因為有你打贏這場戰役


勿惦記


支持和跳動的心


想念的朋友等凱旋的你 ”


——劉彧軒《等你凱旋》


3 月 8 日,優酷出品的中國抗擊疫情紀錄片《冬去春歸—2020 疫情裡的中國》正式播出。


《冬去春歸》全片共三集,記錄了在武漢重症病區與死神搶時間的白衣天使,封城之後互相鼓勵陪伴的普通市民;也記錄了簽下量產軍令狀的口罩工人、抗疫一線不眠不休的社區工作者、歷盡波折將防護物資送回國內的海外華人等眾多普通人的故事。


紀錄片主題曲《等你凱旋》的創作者和演唱者劉彧軒,本職是遼寧省鞍山市的一名公務員,唱歌則是他多年來堅持的愛好與夢想。


冬天臘梅花,夏天石榴花:戰疫故事裡的三首歌

《等你凱旋》的第一個版本是劉彧軒發佈在唱鴨 App 裡的一首短歌曲,只有 39 秒。“當時紀錄片片方在很多音樂平臺尋找合適的主題曲,初選了 6 首歌,通過層層篩選後,最後定了《等你凱旋》。”劉彧軒告訴人間像素。


這一首向醫護人員致敬的歌曲,寫起來很快,在平臺上發表後,收到的反饋熱烈而溫暖。


有一位用戶留言說,將這首歌發給了去武漢支援的女友,因為“等凱旋的你”幾個字,就是他對她的真實心聲。


去年 8 月,劉彧軒開始玩唱鴨。這是一個主打短音樂的彈唱 App,頂著“喵先生”這個 ID ,劉彧軒上傳了 160 多首歌曲,粉絲每天都到他的主頁留言,催他更新。


2 月 14 日上傳的這首《等你凱旋》,是劉彧軒上傳的第一首原創作品。唱鴨當時專門上線了#武漢加油#話題頁面,《等你凱旋》是參與話題的 5 萬首歌曲之一。


“一直以來聽音樂就是一種習慣,它像我的朋友一樣,一戴上耳機,就感覺世界就是我的了,世界就像彩色一樣。”


2018 年,因為在一次音樂比賽裡拿到冠軍,劉彧軒獲得了一份小樣歌手的兼職,三年的時間裡,他為鳳凰傳奇、海明威等明星演唱過近千首歌曲 demo。有的時候在抖音上聽到特別火的歌,發現是自己唱過的小樣,也覺得挺有成就感。


小樣歌手是一首歌的第一個演唱者,但是劉彧軒一直沒機會做自己的歌。


被片方選中之後,劉彧軒將初版精修成了一首內容更加完整、情緒更飽滿的公益歌曲,作詞、作曲、演唱均由他自己擔當。


已經數不清在錄音棚錄過多少首歌的劉彧軒,這一次終於在棚裡做了屬於自己的歌。


第三首歌:《逆行》


“2020 年你好

希望你能善待那些可愛的人”

——周芳芳《逆行》


周芳芳是西南大學音樂學院的大四學生,像許多大學生一樣,她度過了一個超長寒假。她每天刷新聞,關注疫情一線,也總是被醫護人員的採訪觸動。


家鄉的醫療隊出發援鄂的那一天,周芳芳在唱鴨上寫下了一首歌:《逆行》。


冬天臘梅花,夏天石榴花:戰疫故事裡的三首歌

“白大褂下的醫療人員都是普通人,他們不是神,也不是無所不能,但卻願意冒著被感染甚至會死亡的危險堅守在一線,正是這種大無畏的奉獻精神直擊我的內心。”


《逆行》的唸白部分,周芳芳引用了近期新聞報道中一線醫護人員的真實採訪內容:“我年輕,無牽無掛自願趕赴前線;別告訴我的父母,我很好;我們不是天使,我們也是跟大家一樣的普通人。”


兩天一夜的時間裡,周芳芳的這首歌在唱鴨收穫了 2 萬多點贊和 800 多條評論。


周芳芳和音樂結緣,是從民歌開始,從小愛聽民族唱法的她,升高中的時候瞞著家人報考了藝術高中,自己選擇了音樂這條路。三年學習下來,她考上了西南大學的音樂教育專業。今年畢業之後,她就會回到家鄉,成為一名音樂老師。


在這段疫情裡,周芳芳的同學們也寫了不少原創歌曲,用自己的一技之長為前線人員加油。周芳芳說,不論對於普通人還是音樂專業的人,音樂都是一種心靈上的支持。


“我覺得學音樂的人都蠻樂觀的,包括我們的老師也是,大家的心態都非常的年輕,活的很開心。音樂給我最大的一個感觸,是可以保持樂觀的心態,保持一顆善良的心來面對生活。”


如今,周芳芳家鄉的援鄂醫療隊已經從武漢返回,奔赴一線的抗疫戰士們很快就能與家人團隊。周芳芳和同學們,則一邊按照學校安排學習網課,一邊等待著返校通知。


冬天臘梅花,夏天石榴花:戰疫故事裡的三首歌

△圖片來自 8KRAW


生活恢復正常秩序的那一天,似乎不遠了。


武漢已經寂靜了兩個月,人們格外想念它瀰漫著煙火氣、滿城喧囂的樣子。


在一場抗疫的戰爭裡,醫療治癒身體,靈魂中的隱秘傷口,則需要另尋告慰。


太多人在過去這段時間裡感到無能為力、無所適從。


能懂音樂的人是幸運的,因為音樂自有其治癒力與陪伴力。


它就像一個秘密基地,總有人能在其中汲取力量,再戰生活。


唱著“冬天臘梅花、夏天石榴花”的人呀,現在讓我們去看看櫻花吧。


春天來了呀。


互動時間


來說說,在過去的兩個多月裡,哪一首歌曾經給了你安慰,給了你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