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豬肉大幅增加,農村的養豬人該如何應對?

“缺豬少肉”,這是2020年我國豬市的現狀。有關“豬”,但凡有點風吹草動,就會引起熱議。最近,大家關心的話題除了“中央儲備冷凍肉”將適時投放市場外,還有一個話題異常火熱——“進口豬肉”。

若在以前,無論是養豬戶還是消費者,可能對“進口豬肉”都沒什麼感覺。但是在今年這個特殊的條件下,“進口豬肉”4個字可以說刺激著每個人的神經,尤其是廣大養豬戶們朋友們。

至最近這段時間,為了穩定生豬生產,從中央到地方開始接連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從貸款貼息到獎勵補貼、從豬肉運輸恢復“綠色通道”到允許生豬養殖用地使用一般耕地、從規模養殖場到農村養豬散戶,能想到的辦法幾乎都已經提出來了,只為鼓勵養豬朋友復欄補欄,儘快恢復生豬市場供應,穩定豬價。

因為非洲豬瘟的影響,養豬戶對於復欄補欄這事兒一直很猶豫。可看到有這麼多政策扶持,加上豬價高漲的誘惑,養豬朋友開始恢復了一些積極性。

可眼下,又冒出了“進口豬肉”的消息。有的養豬朋友稱:剛剛恢復的信心,因為這些進口豬肉一朝回到解放前,不敢養、不敢養啊!

“進口豬肉”影響真的有這麼大嗎?今天咱們就來談談,我國目前豬肉進口現狀,以及對養豬戶朋友們復養究竟有什麼影響!

我國目前豬肉進口現狀

進口豬肉大幅增加,農村的養豬人該如何應對?

由於非洲豬瘟,我國已經累計撲殺超過100萬頭生豬,養豬戶復欄補欄積極性不強。截至2019年7月末,我國能繁母豬同比下降31.9%。

種種因素疊加,導致當前豬肉市場供應緊張。

正所謂遠水解不了近渴,養豬戶復欄補欄具有一定週期性,從豬仔到出欄,哺乳、保育、育肥都需要時間,可老百姓可是幾乎每天都吃豬肉,等不了。

供應有缺口,即使暫不考慮積極性問題,如果就靠養豬戶復欄補欄,可隨著時間推移,缺口會越來越大,咋辦?

顯然,進口豬肉是短期內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

進口豬肉對養豬人的影響

因為“進口豬肉”短期內彌補了市場缺口,豬肉價格下降,消費者是高興了,可是養豬朋友卻犯了愁,不知該咋辦?這些進口豬肉與國內豬肉相比,價格非常具有競爭力,如果市場供應有了保障,豬肉價格則會下降,復養後,利潤也就下降了啊,那還復欄不爛幹啥?

先給養豬戶朋友吃下定心丸:進口豬肉解決不了我國豬肉價高的問題

2018年,我國豬肉消費總量約為5600萬噸,其中進口豬肉僅182萬噸,約佔豬肉消費總量的3.25%。可見,我國豬肉消費主要還是靠我們自給自足,對進口豬肉依賴相當低,進口豬肉是不會大幅度直接影響我國豬肉供給量和豬肉價格的,對於養豬戶來說,影響也很小。

進口豬肉大幅增加,農村的養豬人該如何應對?

我國豬肉消費量還是得靠國內供應,即靠廣大國內養殖戶。進口豬肉無法“叫停”我國缺豬的勢頭,只要我們自己一天不能填補豬肉供應的缺口,豬肉價格就會“高居不下”。

所以,養豬戶朋友們按照自己節奏,把豬養好,同時密切關注市場動態。對於我國養豬業,目前“這是最好的時代,這也是最壞的時代”。機遇有,風險也有,提醒養豬朋友們,注意該注意的,小心該小心的,把風險降到最小值,把機遇發揮到最大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