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問4》傳奇的完結 民族的傲骨

“我是個練武之人,遇到不公義的事情,我一定要站出來,這就是我們學武術的初心。” 這句話總結了《葉問4》,總結了《葉問》這一整個系列,甚至更是總結了葉問的一生。

《葉問4》傳奇的完結 民族的傲骨

葉問

中華武術 民族公義

自從《葉問》系列問世,用10年為我們展現了葉問的一生,同時民族尊嚴貫穿了這個系列。從最開始的那句“我要打十個”到最後年邁卻仍死都美國特種兵,葉問在不同時期為中國人“打”出了名族的尊嚴。在開頭的時間設定中,我們可以看到葉問已是英雄遲暮,作為一個六七十歲的老人,同時又是武林宗師,應修身養性,不該與別人動手了才是。但他為了他的一生信仰,為了鋤強扶弱,又為了民族尊嚴,毅然決然重拳出擊。

在上個世紀,華人確實是受到了美國人的歧視,但是我們始終沒有一個有勇氣進行反抗、重拳出擊的人。萬宗華那種固步自封、忍氣吞聲的理念是迂腐的,但受到了大部分華人的支持。他們知道美國人想把他們趕出華人街依然以唯唯諾諾的防守姿態面對,這無異於慢性自殺。他們一步接著一步的緊逼終於使萬宗華“覺悟”,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就是面對問題,一味地逃避根本毫無用處。一味地避讓更無法贏得尊敬,而葉問已經給出我們贏回尊嚴的方法:“你有沒有嘗試過走出唐人街,直接與他們溝通,來爭取改變呢?”

《葉問4》傳奇的完結 民族的傲骨

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

葉問在與肥波的一段對話讓小編印象深刻。肥波問葉問:“你那邊怎麼樣啊?聽人家說你那邊空氣清新,地大物博,大到連對面樓都看不到。”葉問回頭望向窗外,正好看到對面樓一個半裸的男子,沉默片刻回覆道:“都看得見的。”

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這顯然是可笑的,這也是上世紀中國人對外國的謬誤。美國人是人,中國人亦是人。歧視都是源於無知,對人種或是特定區域特點的印象,讓我們給特定的人貼上了標籤。人種或者區域如何可以代表一個獨立的人呢?美國對黑人或者華人的歧視亦是如此,我們自己中國人的地域黑亦是如此。人一旦有了優越感就會無限膨脹,想要凌駕於他人,這某種意義上講就是不成熟的表現。

“葉問精神”

什麼是葉問精神?簡單來說,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就是葉問精神。這種說法是對的但也是不精確的,因為打架通常是無法解決問題的。不要將自己因為衝動或者魯莽發起的衝突歸類於葉問精神,無論原因如何,葉問每一次的戰鬥都是經過大腦思考理智的決定。《葉問》系列也絕不是鼓勵大家用衝動的暴力來解決問題,保留理智才可以真正的解決問題。當然也不是要怕事躲事,鋤強扶弱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精神之一,葉問也是這方面的實行者。這種勇氣值得我們尊敬,值得我們學習。

《葉問4》傳奇的完結 民族的傲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