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回答學生提問可斷定老師是否優秀


檢驗一個老師是否優秀,有很多手段。最簡便的方法,就是看他怎麼回答學生的提問。


比如,有的學生會問:"老師,這篇課文這個地方我不懂?""老師,這道數學題我不會做?"較差的的老師會說:"這麼簡單的問題都不懂,老師不是講過了嗎?然後噼裡叭啦一頓訓訴。久而久之這樣老師班上的學生就再沒有人發問了。好問為學,連問題都沒有了,還淡什麼學習

這是專門培養笨蛋的老師。

其次,水平一般的老師會這樣回答:這個問題很簡單,你聽好了,是這麼的,這麼的,連答案帶方法一股腦兒全說了,大多數學生都會非常滿意,這樣的老師也最受歡迎。但問題是學生下次碰到同樣的題,還是不會做。這樣的老師培養的學生都是苦學無效型的。

接下來,我們看看優秀的老師怎麼回答。

他會先反問:課文裡這個地方是怎麼不懂了?是不認得字?還是不明白這段話的意思?全文讀了麼?課文寫了什麼人?什麼事?上一段和下一段知道什麼意思麼?那好,你把上下幾段合起來讀一讀,再思考一下,怎麼樣?這道數學題不會做?是嗎?你題目看懂了沒有?那你告訴我,題目問的是什麼問題?解決這個問題需要什麼條件?這些條件題目都告訴了嗎?不知道?那你去找啊!哦!找著了。現在會了吧?會了。那你想過沒有,還有沒有別的方法可以做出來?好,那我再想想……

試想一想,這個老師告訴學生答案了麼?沒有。學生學會了麼?學會了。不告訴答案,引導學生能學會,這就是一個優秀老師經常做的。

不同的老師,不同的回答問題的方式,有什麼差別呢?

就老師方面講,前者盯的是學生的問題與答案,是靜態的知識。後者盯的是學生在怎麼思考怎麼學,是動態的學習過程。前者是灌輸式的,學生只會亦步亦趨,後者是啟發式的,學生會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就學生方面的感受講,前者是簡單的坐享其成的是讓人舒服的,感覺自己笨無能,有挫敗感。後者是複雜的,還得靠自己充滿挑戰的,感覺自己能行很棒,有成就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