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115家A級旅遊景區有序恢復開放

截止3月23日中午12:00,湖北省共115家A級景區,經當地防疫指揮部批准,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工作前提下,有序恢復開放。全省共421家A級景區,恢復開放的佔比超四分之一。

恢復開放的景區中,襄陽市24家,宜昌市18家,黃石市2家、十堰市48家,荊州市4家、荊門市3家、孝感市3家、黃岡市12家、隨州市1家。旅遊線路主要為賞花遊等當季景。

其中,5A級景區4家,分別為襄陽古隆中景區、宜昌三峽人家風景區、秭歸縣屈原故里景區、長陽清江畫廊旅遊度假區。恢復開放的4A級景區共35家,包括襄陽唐城景區、宜昌高嵐朝天吼景區、十堰市五龍河旅遊景區、荊州古城歷史文化旅遊區、荊門漳河風景區、孝感市雙峰山旅遊度假區、黃岡遺愛湖風景區、隨州大洪山風景名勝區等。

3月22日,湖北省文化和旅遊廳印發了《湖北省旅遊景區應對疫情有序恢復經營的指導意見》,提出20條意見指導旅遊景區有序恢復經營,強調堅持分區分級分項實施差異化開放,對疫情低風險地區的旅遊景區恢復開放工作,實行分區域分項目恢復開放,提出恢復開放的具體要求、管理和服務細則以及注意事項。對疫情高、中風險地區的旅遊景區繼續閉園。(鄂文旅)


附件1:5A、4A旅遊景區開放名單

附件2:湖北省旅遊景區應對疫情有序恢復經營的指導意見


附件1:

5A、4A旅遊景區開放名單

5A:(4家)

襄陽古隆中景區、宜昌三峽人家風景區、秭歸縣屈原故里景區、長陽清江畫廊旅遊度假區

4A:(35家)

襄陽市:襄陽唐城景區、保康九路寨生態旅遊區、南漳縣香水河景區

宜昌市:昭君村古漢文化遊覽區、朝天吼漂流景區、宜昌秭歸縣三峽竹海景區、宜昌遠安縣武陵峽口生態旅遊度假區、宜昌西陵峽風景區(含三遊洞景區)、三峽九鳳谷景區、當陽玉泉山風景區、遠安鳴鳳山景區

十堰市:十堰市人民公園、竹山縣女媧山旅遊區、鄖縣九龍瀑旅遊區、鄖縣虎嘯灘旅遊區、鄖西縣天河旅遊區、鄖西龍潭河旅遊區、十堰市五龍河旅遊景區、鄖西上津文化旅遊區

荊州市:荊州古城歷史文化旅遊區、荊州博物館

荊門市:荊門漳河風景區

孝感市:孝感市雙峰山旅遊度假區、孝南區金卉莊園度假區、安陸白兆山景區

黃岡市:黃岡遺愛湖風景區、麻城孝感鄉文化園、麻城龜峰山景區、麻城五腦山國家森林公園、英山四季花海景區、英山桃花衝旅遊風景區、英山縣大別山主峰旅遊風景區、黃梅五祖寺景區、武穴廣濟時光景區

隨州市:隨州大洪山風景名勝區


附件2

湖北省旅遊景區應對疫情有序

恢復經營的指導意見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及在我省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組織推動旅遊景區有序恢復經營,特制定如下指導意見。

一、穩步推動旅遊景區有序開放

(一)嚴格執行屬地管理原則。嚴格執行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有關通告和《關於印發分區分級分類分時有序推進企事業復工復產指導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指導方案》)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由當地黨委政府根據疫情形勢確定旅遊景區開放時間。

(二)旅遊景區恢復開放實行報審制。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由旅遊景區按程序申請,經所在縣(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批准後恢復開放,市轄區的旅遊景區由所在市指揮部審批,並報上級主管部門及文化和旅遊部門備案。

(三)堅持分區分級分項,實施差異化開放。根據最新發布的《湖北省縣(市、區)新冠肺炎疫情風險等級評估報告》和《指導方案》,對疫情低風險地區的旅遊景區恢復開放工作,實行分區域分項目恢復開放;對疫情高、中風險地區的旅遊景區繼續閉園。旅遊景區及鄰近區域出現確診或疑似病例的暫不開放,風險降級或解除後按程序恢復開放。

低風險地區的旅遊景區,分區域分項目逐步恢復開放。大空間、開放式街區、自然類景區優先;景區遊覽功能服務優先;景區內部大空間區域優先,室內場館暫不開放;以室內參觀為主的旅遊景區暫不開放。

二、嚴格科學做好開放準備

(四)防控機制到位。全省旅遊景區要繼續把疫情防控放在首位,毫不放鬆抓緊抓實抓細各項防控工作。擬恢復開放的旅遊景區,要提前制定復工復產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參照省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印發的《湖北省在生產及復工復產企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預案(導則)》),明確疫情防控應急措施和處理流程,制定科學可行的具體措施,把防控責任落實到部門和個人,並根據當地疫情防控最新意見及時進行動態調整,切實落實好防控措施。加強應急演練,確保可執行、可實施,及時應對各類突發事件。

(五)員工排查到位。應按照當地要求做好員工健康管理,掌握員工出行軌跡等情況,落實“健康碼”應用,做好“一人一檔”建檔工作。要實行“一進一測一登記”制度,進入景區前須進行體溫檢測,出現異常情況要及時報告。要關心關愛員工身心健康,及時解決實際問題。

(六)設施物資到位。景區開放所需的資金要準備到位,口罩、消毒液、洗手液、紅外測溫儀等防控物資必須充足到位,設置臨時隔離場所,強化醫務室功能或與醫療機構建立聯繫,為遊客和員工提供必要防護保障和醫療服務,滿足景區開放需要。

(七)環境消殺到位。對景區密閉建築、公共場所、衛生設施、遊樂設備、餐飲場所等進行通風換氣、清潔消毒,並建立消毒、檢查等臺賬,做到有據可查、有跡可循。景區內洗手、噴淋等設施應保持正常運行。被徵用的酒店等設施,要全面做好消殺工作,經疾控部門驗收後方可開放使用。

(八)安全生產到位。景區要在應急管理、市場監管等部門的監督指導下,對供電、供水、遊娛、索道、觀光遊船、觀光車、交通車等基礎設施設備進行逐一排查,做好運營前的檢查維修工作,做到無故障、無遺漏,確保符合恢復運營條件,確保安全。

三、加強防控,細化管理和服務

(九)及時發佈開放事項。做好恢復開放公告公示工作,明確開放時間、服務項目、入園須知等有關內容,通過線上線下等多種渠道向社會發布。

(十)強化疫情防控培訓。組織對員工開展傳染病預防知識、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等培訓,確保員工上崗前具備必須的防控和處置知識與能力。售票窗口、檢票口服務人員、保潔員、講解員等近距離服務遊客的一線工作人員必須正確佩戴口罩(手套),講解員與遊客保持1.5米以上距離,儘量採用藍牙耳機等電子設備講解。

(十一)嚴格上崗工作規範。個人辦公距離保持1.5米以上,應嚴格落實“戴口罩、勤洗手、保距離”要求,做好個人防護。減少人員聚集,不集中開會、不扎堆聊天、不相互串崗,加強員工用餐管理,實行錯峰就餐。必須召開的會議應縮短時間、控制規模。

(十二)控制遊客流量。科學合理設置景區承載量,景區日接待量不超過核定承載量的50%,瞬時流量不超過最大瞬時流量的30%,確保遊客間距1.5米以上。要有效採取門票預約、智慧引導等手段,科學分流疏導遊客,做好遊客流量關口前置管控。

(十三)防止人員聚集。應採取分時段、間隔性辦法安排遊客入園。景區出入口、重要參觀點等容易出現人員聚集的位置,要增加管理人員,加強遊客秩序管理,優化設置遊覽線路。

(十四)落實實名登記。應實行實名制購票,採取適當方式完整記錄入園遊客聯絡方式、來往交通等信息,做到可查詢、可追蹤。鼓勵景區利用大數據和智慧手段,做好遊客信息動態監測。封閉式景區入口實行入園體溫必檢並登記在冊。開放式景區根據屬地聯防聯控要求設立卡口,做好遊客管控措施。

(十五)加強公共衛生管理。團隊和自駕車輛實行分區停放,車輛隔位停放,引導遊客分散入園,每日定時做好消毒工作。景區垃圾箱(桶)實行“一日兩清理兩消毒”制度,及時清運,封閉儲存,保持景區內環境整潔。增設廢棄口罩回收專用箱(桶)。公共衛生間保持良好通風,衛生設施完善,需配備洗手液、一次性擦手紙,並確保供水正常和烘乾機正常使用。便池、洗手檯、把手等清潔後用消毒水消毒,地漏每天用消毒水沖洗。公用設施、電子觸摸屏每天用75%酒精擦拭消毒不少於4次。

(十六)加強遊客防護。鼓勵景區採取互聯網售票、二維碼驗票等方式,有效減少人員接觸。遊客在出示全國或湖北健康碼“綠碼”、測量體溫、佩戴口罩後方可入園。保持交通、購票、遊覽、休息、餐飲等場所人員間距。餐飲服務單位應加強循環使用餐具清潔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餐具。

(十七)加強現場巡查。應增配人員,加大景區巡查力度,對不配合體溫檢測、隨意摘除口罩、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等不符合疫情防控要求、不文明旅遊等行為進行及時制止和勸導,對明顯違反防控規範的遊客或有關行為,第一時間報告當地防控部門處置,切實維護好景區遊覽秩序。

(十八)加強防控知識宣傳。通過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提示牌、廣播、電子顯示屏等平臺,及時發佈景區恢復經營管理措施和疫情防控知識,提醒遊客遵守疫情防控相關要求、常識和注意事項,營造安全、健康、文明旅遊良好氛圍。

四、及時做好應急處置

(十九)加強溝通聯動。旅遊景區要成立應急防控小組,落實屬地管理原則,嚴格按照網格化管理要求,實施“日報告、零報告”制度,每日分別向屬地防控機構、行業主管部門上報疫情防控情況、人員健康狀況、接待遊客數量及其他相關情況。加強與當地衛生防疫、公安、交通運輸、文化旅遊等部門的溝通聯動,發生異常情況應及時上報。

(二十)做好應對處置。發現疑似症狀員工或病例的景區,要第一時間向當地社區(村)、上級主管部門及當地疾控機構報告,立即發佈企業內部預警通告並實施隔離。按當地指揮部及相關部門要求,做好接觸排查、消毒處置、嚴格管控等工作,情況嚴重的臨時關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