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節跳動忙著籌劃線下教培收購,網校戰爭下半場就快開始了嗎?

近日有消息透露,表示字節跳動正忙著籌劃線下教培的收購計劃,就連作業幫也加入了和線下教培的深度接觸中。對於這一消息,小編腦海中浮現的第一句話就是“網校戰爭下半場就快開始了嗎”?

字節跳動忙著籌劃線下教培收購,網校戰爭下半場就快開始了嗎?

然而深度瞭解此熱點事件之後,發現有業內人士認為,字節跳動這次線下教培的收購動機,極有可能是通過線下教培機構的收購,去搭建一個區域網校、再輻射到一個省的目的。而個人的領悟,則是字節跳動此舉並不一定是搞什麼本地化網校,去達到網校彎道超車的目的。

回頭想想,會發現在多年之前就有很多線下教培機構,他們把本地化內容的優勢誇大其詞。現階段重要的是高考卷就快要統一了,各地的中高考內容又會有多大差異呢?真正有本地化教培壁壘的,絕大多數都是那些授課有難度的學校,但是想要本地化網校還是很難實現的,除非是可以從在線本地化的小班開始。

另外一點,想要實實在在地做好線下教培領域,就需要往OMO方向發展。線下機構的OMO概念,倒不是意料之中的規劃,而且遇到了疫情這道坎被趕鴨子上架了。等到他們真正把發展領域轉移到線上之後,會發現原來線上教育也並沒有特別難。但是網課的基礎一定是學生們願意接受網課,沒有線下上課的地方。就像是這次疫情的隔離在家,線下教培機構被迫轉移線上,而學生們也是無奈轉移到網課模式學習。

當疫情徹底結束之後,大部分的學生還是會迴歸到線下的教育當中。除了字節跳動忙著籌劃線下教培收購計劃之外,bat持續加碼的生存之道也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在線教育在疫情之前並不受學生家長的看重,因為在家長們的眼裡,在線網課就是給孩子玩遊戲、學壞的機會,這種傳統的思想也是很難在一朝一夕改變。

而本次新型冠狀病毒的打壓,讓學生們被迫加入網課學習的體驗,這也的確讓很多學生陷入了遊戲的漩渦裡。這個期間我們也看到過很多網課偷完玩遊戲,並大量充值遊戲幣的情況發生,這一點也是線上教育很難突破的一道難關。在bat的教培收購主要分兩個領域,一個是“自營”模式,另一個就是“買買買”模式,而bat持續加碼的生存之道在圈內已是常態。

在BAT的教育領域的佈局裡,這些巨頭們認為手握流量並不代表可以做出好的教育,於是BAT在2013年就開啟了“買買買”模式。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線教育裡的K12、早教和素質教育等等,這些戲分化的領域都接受了新的巨頭投資,雖然教育是慢領域不會很快分出勝負,但教育服務的未來,需要互聯網和科技聯手,融資、跨界和協作,也都是教育領域的生存之道。

相信此次疫情的歷練,讓很多學生或者家長都習慣了網課學習,但線上網課始終都是一種替補方式,當疫情徹底結束之後,孩子們還是要回到課堂去學習,這種和老師真實面對面,和同學們一起學習的環境,會更有氣氛、也更有利於學習提升。當然,也並不是說線上培訓模式不好,線上培訓模式也帶來全國各地的知識量惠及。為了讓教培這個機構更有價值,疫情過後線下教育和線上互聯網也會強強聯手,在線教育發展迅猛的同時,也要做到和線下教育優勢的互補互利,線下教育作為主攻的同時,再加以線上教育的靈活安排,也更容易勾起學員學習的積極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