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打通全鏈條 助力外貿企業復工復產

3月11日,滿載著1萬噸美國大豆的集裝箱抵達蕪湖港,10分鐘後,該批貨物就辦理完所有通關手續並予以放行。期間,蕪湖海關還指導企業開展對美加徵關稅商品市場化採購排除申請,僅該票貨物,就為企業免徵稅款834.18萬元,大大減少企業進口成本。

據介紹,疫情防控期間,市商務局、蕪湖海關、蕪湖海事等多部門精準協作,圍繞企業原料進口、運輸和產品通關、出口等全鏈條,保障蕪湖港口岸正常運轉,減輕企業稅費成本,助力外貿企業復工復產。

開闢綠色通道 物資通關全保障

蕪湖海關梳理出2019年全市進出口總值排名前100的企業目錄,每個縣、區均指定一名分管負責人實行包保服務,每日動態瞭解企業復工情況、近期進出口計劃。同時,設立進口防疫物資快速通關專用窗口和綠色通道,選配黨員業務骨幹全程服務企業防疫物資通關,日夜奮戰,確保物資通關“零延時”。制定蕪湖港應急通關保障制度,指派人員對蕪湖港進出口貨物實現24小時預約通關,有力保障了蕪湖港這一安徽外貿樞紐通道的暢通。

截至3月15日,蕪湖海關共監管核放進口防疫物資38批,貨值704萬元。其中企業為復產復工進口自用物資8批,貨值77萬元人民幣。在相關措施的有力推動下,蕪湖港前兩個月進出口貨運量逆勢增長,共計49.5萬噸,同比增長13.6%;進出口集裝箱3.5萬標箱,同比增長6.9%。

不見面審批 提升便利化水平

疫情防控與復產復工疊加,蕪湖海事擔當在一線、服務在一線,切實把疫情防控各項措施在復產復工中落細落實。

在協助運送進出口貨物船舶復工復產方面。對因受疫情影響而導致船舶相關證書過期,不予處罰;船員任解職手續可直接在手機APP中國海事綜合服務平臺或網頁中國海事綜合服務網進行辦理;對於過期的船舶安全管理證書予以展期,未取得安全管理證書的船舶滿足一定條件,直接核發等。

在針對可能到來的國際航行船舶方面,為提高審批效率,國際航行船舶進出口岸申請均由“單一窗口”受理審批,實行不見面審批;根據《財政部 交通運輸部關於減免港口建設費和船舶油汙損害賠償基金的公告》,免徵出口國外和國外進口貨物的港口建設費,降低企業經濟負擔;對於未發生明顯違法行為的國際航行船舶,減少對其檢查頻次,提高通關效率等。

紓急解困 推動全鏈條復工復產

日前,財政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聯合發佈公告,自2020年1月1日至3月31日,適度擴大免稅進口物資範圍、捐贈人及受贈人等免稅主體範圍,對進口的直接用於防控疫情物資免徵進口關稅,對免稅進口物資已徵收的應免稅款予以退還。為此,市商務局積極牽頭組織,提請市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進行落實。目前,相關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據悉,為加快推動外貿全鏈條復工復產,努力打通外貿企業上下游產業鏈、國內外供應鏈,結合蕪湖實際,蕪湖海關還編制了《蕪湖海關防疫情保民生穩外貿服務手冊》分發給轄區重點企業,推出了包括對符合要求的進口農產品和食品隨報隨批、准許企業適當延期繳納部分稅費、實施“不見面”海關查驗、不下廠開展賬冊核銷等一系列“含金量”十足的服務政策。

數據顯示,截至3月15日,蕪湖海關共減免滯報金9筆,合計0.8萬元;對5筆3.2萬元稅款實施延期繳納;開展33次“不見面”查驗;在線審核各類原產地證書702份,貨值7237萬美元;為12家企業16本手(賬)冊辦理加貿延期手續;積極開展對美加徵關稅商品市場化採購排除工作,目前已有7家企業通過採購計劃申請。

(蕪湖日報記者 俞冰清 張永勝 通訊員 王煉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