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孩子被“割金”,為何家長寧願忍氣吞聲,也不願報警

寶寶出生以後,我們常常會給孩子帶上金手鐲、長命鎖、小金佛,為孩子的健康祈福。然而就是這個承載著美好願望的飾品,可能把孩子置於危險之中。

越來越多的孩子被“割金”,為何家長寧願忍氣吞聲,也不願報警

​昨天晚上在群裡和媽媽們聊天,一位媽媽講了一件事兒,引起了許多媽媽的注意。最近天氣轉暖了,她就帶孩子去商場買幾件衣服。

就是這次外出,把她和家人嚇出一身冷汗。她買完衣服回到家,女兒說自己一直佩戴長命鎖被人搶走了。

越來越多的孩子被“割金”,為何家長寧願忍氣吞聲,也不願報警

媽媽就問孩子:“這是什麼時候的事情?”

女兒說:“買完衣服,你正在結賬。一個叔叔走過來和我說話,然後拍了拍我肩膀,就跑了。”

媽媽嚇壞了,以為遇到人販子了,心想只要孩子沒丟,長命鎖丟就丟了吧。

越來越多的孩子被“割金”,為何家長寧願忍氣吞聲,也不願報警

群裡的其他媽媽說,你是遇到“割金”的了,他們目的就是孩子身上的貴重物品,不是偷孩子的。

什麼是“割金”?

越來越多的孩子被“割金”,為何家長寧願忍氣吞聲,也不願報警

其實這種犯罪行為不是什麼新鮮手段,之前受害者多是老年人和年輕女性,最近他們開始對嬰兒和孩子下手,成功幾率更高。家長髮現後,往往會錯誤的認為是遇到了人販子,好在孩子安全,只是損失了一些財物,就會選擇忍氣吞聲,很少有人報警。

家長應該如何保護寶寶安全呢?

越來越多的孩子被“割金”,為何家長寧願忍氣吞聲,也不願報警

1、不要給孩子戴飾品

很多學校和幼兒園一再提醒家長不要給孩子佩戴任何首飾,這麼要求其實是有道理的。一方面,孩子還小,很容易把貴重物品弄丟。另一方面,一些小飾品過於小巧和尖銳,孩子玩耍的時候很容易劃傷。

2、把孩子控制在有效範圍內

一些不法分子,為了行動安全,開始對孩子下手了。因為孩子還小,沒有任何自保能力。為了孩子安全,家長帶孩子外出時一定要讓孩子始終在自己的視線範圍之內。否則,稍不留神,就會有意外發生。一般認為家長和孩子的有效控制範圍是2米,超過這個距離,家長就無法保證孩子的安全了。

越來越多的孩子被“割金”,為何家長寧願忍氣吞聲,也不願報警

3、財不外漏

為了孩子安全,家長儘量不要給孩子佩戴任何金銀首飾,尤其是夏天的時候。即使佩戴了,也要把它們放在衣服裡面,做到財不外漏。否則,孩子就會成為壞人作案的目標。

4、及時報警

當孩子隨身的貴重物品丟失後,家長不要簡單認為孩子沒丟,就忍氣吞聲,不報警。這樣只會助長壞人的氣焰,增加弱勢群體的出行的風險。

越來越多的孩子被“割金”,為何家長寧願忍氣吞聲,也不願報警

​總結

為了孩子健康、平安,我們儘量不要給孩子戴任何首飾。不要讓我們的孩子成為壞人的獵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