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開展農村垃圾分類

2018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明確重點任務之一就是: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統籌考慮生活垃圾和農業生產廢棄物利用、處理,建立健全符合農村實際、方式多樣的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有條件的地區要推行適合農村特點的垃圾就地分類和資源化利用方式。由此,農村垃圾分類工作也逐漸成為一項社會熱點,浮現在公眾面前。

農村垃圾分類的必要性

對許多人而言,城市垃圾分類效果仍需提升,在農村推廣垃圾分類真的有這個必要麼?

答案是肯定的!

垃圾分類意味著環保與節約,而垃圾混合則意味著汙染與浪費,通過垃圾按照屬性分類,可以降低垃圾處置的成本和難度。

此前,隨著農村居民生活水平的穩步提升,生活垃圾的產出量也與日俱增。在中央發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後,雖然許多地區農村垃圾圍村問題得到了明顯改善,但因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能力較城市相對薄弱,易腐垃圾、磚瓦碎片等各式垃圾混投的模式,進一步加大了後續垃圾轉運和處理工作的壓力。而實施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將不同性狀、組分的生活垃圾分門別類的投放、收集、運輸與處置,能從根本上解決生活垃圾收運環節二次汙染並有效控制末端處理中出現的汙染問題,減少垃圾處理總量、降低處理難度。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是從根本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的民生大事。

農村垃圾分類的特點

儘管我們明白垃圾分類對於農村生活垃圾處置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但知易行難,在鄉村地區,由於垃圾種類、居民生活習慣、垃圾收集和處理等相關條件不同於城鎮,推行垃圾分類要解決的問題和難點也有所不同。因此,想要在農村做好垃圾分類工作,必須立足於農村實情,不能一味照搬城市模式。

漫談|如何有效開展農村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桶

首先,農村居民產出垃圾的成分與城市相比有較大不同。除了日常餐飲產生的餐廚垃圾外,農村還有許多生產垃圾,如秸稈、野草、牲畜糞便等;同時由於生活模式的差異,農村還會產生較多煤灰、磚、瓦、石、土、陶瓷等惰性垃圾,而這些都是城市生活垃圾所不具有的特點。

其次,農村居民人際關係更加緊密,人與人來往更加親近。雖然農村居民對於垃圾分類更陌生,但是穩固的人際關係更有利於分類監督與評比的開展,能讓垃圾分類工作開展事半功倍。

此外,農村由於相對於城市土地相對較多,有利於分類後部分垃圾的就地處置。

農村垃圾如何開展

據瞭解,目前推行垃圾分類的農村地區,通常採用的是兩種辦法——“二次四分”法和“一次到位”法。而在實際推行過程中,兩種辦法也均有優劣。

“二次四分”法,即由村民執行第一次分類,將自家的垃圾分成易腐垃圾和非易腐垃圾,再由村保潔員對收集來的非易腐垃圾按照可回收、有毒有害、其他垃圾進行二次分揀。這種模式對於普通村民而言簡單易懂,初期推廣效率較高,但因二次分類需要專門投入人力物力,若村組垃圾量較大,二次分類就有壓力和難度。

而“一次到位”分類法,指的是結合當地垃圾產出特點,按照四分法或五分法制定詳細的垃圾分類辦法,由村民在家中按照指引一次性將生活垃圾分類到位。這種方法省去了中間環節,如果落實到位分類工作將更加精準高效。但因分類辦法相對複雜,村民需要較長時間的適應,也需要更強的監督管理機制。

究竟應該採用哪種分類辦法,並不能一概而論,只有結合當地政府實施意見、村鎮規模、垃圾產出特點,因地制宜制定垃圾分類實施辦法,讓村民能夠接受、能夠上手,才能形成真正有效的垃圾分類長期機制。

多措並舉保實效

  1. 做好易腐垃圾處置

前文曾經提到,農村垃圾較城市垃圾一大不同點即:不僅有生活垃圾,還有各類因農業生產活動產生的生產垃圾。華中科技大學陳海濱教授曾指出:高效經濟的處理易腐垃圾是完善農村垃圾分類的關鍵環節。因此做好易腐垃圾的處置工作是農村垃圾分類工作的一項重點。

漫談|如何有效開展農村垃圾分類

堆肥產物

結合環境保護部發布的《村鎮生活汙染防治最佳可行技術》,易腐垃圾最適宜的處理方法就是發酵堆肥,通過就地資源化制肥技術將廢棄易腐垃圾轉化為有機肥料等資源化物,迴歸田地實現有機肥的回收與利用,推動鄉村環境和諧發展。

2.加強監督引導機制

對於農村居民而言,垃圾分類是一項義務,在初期推行的過程中,合理的監督與引導機制是必不可少的。在具體實踐中,宣傳動員、網格化管理、村內評比等辦法多措並舉,能夠取得良好的收效。

在垃圾分類工作開展初期,宣傳動員工作是否深入關係著垃圾分類能否深入走入村民內心,關係著垃圾分類工作的長期效果。通過入戶宣傳、動員會議,並在村內設置固定宣傳欄等方式,將垃圾分類方法、責任與義務、等應知應會內容廣泛深入地植根於村民內心之中,幫助村民瞭解垃圾分類、遵守垃圾分類,最終實現自發自願踐行垃圾分類,才能為後續垃圾分類持久開展打下良好基礎。

考慮到農村人際關係特點,採取網格化管理的措施更具有群眾基礎。由行政村黨員、幹部或婦女代表分塊包乾、分段負責、就近包戶等方法,每人聯繫若干農戶,負責垃圾分類政策宣傳、工作指導、巡查監視和考核評比工作,以點帶線,細化監督責任,發揮模範帶頭作用。

漫談|如何有效開展農村垃圾分類

獎懲機制

在網格化管理的基礎上,還可開展村民垃圾分類情況評比工作,在固定週期內對各家各戶分類情況進行打分評比,並以“紅黑榜”、“先進榜”等形式予以公佈。由於農村相對城市更偏向熟人社會、這種榮譽評比往往更能引起村民的重視。在這套制度激勵下村民相互競爭、互相監督,更有利於形成良好的垃圾分類氛圍。

3.激勵拉動

積分兌獎無論在城市垃圾分類還是在農村垃圾分類中,均有被廣泛應用的案例,在實際實施中,也能取得良好的收效。

通過垃圾分類專員對村民是否按照垃圾分類要求投放易腐垃圾、無極垃圾和有害垃圾進行評分,當積分達到一定數量後,可憑積分兌換生活用品或小獎品;對於可回收垃圾則可以直接兌換獎品。獎品雖小,但通過正向激勵能夠有效引導村民培養垃圾分類的良好習慣。

在鄭州航空港區,傲藍得環保港區農村項目部自2019年10月起,每週二、週五開展垃圾分類回收日活動。轄區村民可在活動當日將可回收垃圾分揀打包,並在活動當日集中兌換日常生活用品。該項活動開展以後,得到了各家各戶的積極響應,村民活動參與熱情也得到明顯提升。同時在活動當日配合垃圾分類主題宣傳活動,也能有效提升村民的環保意識與垃圾分類常識。

結語

垃圾分類關係到生活環境、資源節約,也是社會文明水平的體現。農村的廣闊地域、農民的生產生活特點,決定了垃圾分類處理既有明顯收益,也有比城鎮更大的難度。

目前,農村垃圾分類工作尚未大面積鋪開,未來如何讓農村垃圾分類工作得到真正有效的實施開展,從而提升鄉村的人居環境和文明水平,推動鄉村的可持續發展,仍需我們進一步摸索與嘗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