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報復性反彈拯救不了旅遊業!


講真,報復性反彈拯救不了旅遊業!

講真,報復性反彈拯救不了旅遊業!

疫情還未結束,但國內疫情防控在逐漸好轉,部分脫下口罩的疫情低風險地區踏春遊也隨之熱鬧起來。

根據同城藝龍平臺最新數據顯示,有關五一交通住宿、旅遊景點等產品的搜索量明顯上升,國內區域旅遊復甦趨勢明顯,五一期間的5天長假或將成為2020年的第一個出行高峰。

講真,報復性反彈拯救不了旅遊業!

2月28日飛豬發佈數據顯示,當週搜索五一機票和火車票的用戶,比上週增長了40%,搜索五一酒店的增長了35%。雖然出去旅遊的“小火苗”還只是在搜索階段,卻生動體現了抗疫持久戰下,人們騷動的遠遊之心。

講真,報復性反彈拯救不了旅遊業!

3月18日,攜程發佈上線“全國景區開園每日更新表”亦顯示截至今日全國已有1400多家知名景區開園並可在攜程預訂,5A級景區超4成開放。受眾調查發現,近八成人有意願近期出遊。

近期種種數據表明,旅遊業或許將迎來大復甦,業內將之稱為“報復性反彈”。

01“報復性消費”、“報復性反彈”

疫情時期,大家一定經常聽到“報復性”這個詞。很多業內人士分析市場即將出現“報復性消費”,“ '報復性反彈'強勢來臨,旅遊行業有救了!”類似此種聲音層出不窮。

所謂”報復性消費“,指的是疫情過後,人們壓抑已久的消費慾將迎來一次集中爆發,而旅遊業的”報復性反彈“,指的是旅遊業在疫情衝擊下市場停擺造成的連續性低迷後產生報復性上漲的現象。疫情過後能不能出現”報復性反彈“?”報復性反彈“真的拯救得了旅遊業?我們來看看專家們怎麼說。

02 疫情過後,旅遊業出現”報復性反彈“?

旅遊業界表示對”報復性反彈“充滿信心。從業者的信心來自17年前非典結束後行業的強勁反彈。

攜程非典後旅遊大數據顯示,2003年7月,經過3個月的“速凍期”,非典結束當月,攜程平臺票量增長200%,非典後的首個“十一”黃金週,攜程平臺上的機票訂單成交量同比增長200%。攜程聯合創始人、董事局主席梁建章之前在接受採訪時鼓勵全行業的從業者一定要有信心熬過去。

華住集團聯席總裁金輝曾直言:“非典過後,全國出現了報復性的旅行和消費,各家酒店的生意空前得好,這次出現同樣的報復性繁榮是大概率事件。“他對疫情過後的報復性反彈信心滿滿。

“我們相信,衝擊只是一時的,疫情過後,旅遊行業終將回暖,甚至會有‘報復性增長’”。途家民宿執行副總裁兼首席商務官李珍妮充滿信心。

03”報復性反彈“掀起狂潮?不存在的

在一片樂觀聲中,也有不同的聲音存在。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教授魏翔關於”報復性反彈“給出了不一樣的觀點,他表示,從宏觀動態的角度看,“報復”或“井噴”的可能性在減少,疫情後更大的可能是觸發旅遊產業的分化升級。

虎嗅網一個簽約作者這樣說:”這種樂觀的看法並非沒有根據,只是他們忽略了,疫情雖然沒傷及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但對企業和消費者群體造成了巨大沖擊。不排除少數經濟能力較強的群體,會在疫情解禁後進行報復性消費。但整體而言,報復性消費狂潮的可能性幾乎沒有,再別說帶動經濟復甦。“

講真,報復性反彈拯救不了旅遊業!

中國鄉村振興聯盟主席、清大文產(北京)規劃設計研究院李季院長在中旅聯盟【旅世大觀】戰“疫”特別版第五期分享時表示:在三重因素疊加下,他個人不認為在疫情結束以後,文旅行業會出現像2003年那個時間點那種報復性的增長,包括像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後那種報復性的增長。

這三重因素指的是和國家的整個產業結構重疊、和全球整個的貿易壁壘、和我們整個居民的收入停滯不前,也就是說緩慢增長疊加在一起。不單單隻從一個方面去論述”報復性反彈“到來,旅遊就能獲救。

因此,在當前的疫情的考驗下和旅遊業的前景熱議中,旅遊業要獲救,需要我們進行冷思考,理性研判旅遊市場。

04”報復性反彈“拯救不了旅遊業

2020年的旅遊業跟2003年的相比,隔了17個年輪,17個年輪的文化旅遊產品的多元化、產業化、遊客的消費需求、消費能力、消費結構等等不能同日而語。

講真,報復性反彈拯救不了旅遊業!

從遊客層面上說,講“井噴”和“報復式增長”時,我們還是需要保持理性,因為這關係到市場受眾的心理“預熱”期。“疫情給人們帶來“怕扎堆”的“後遺症”,尤其是中高端消費群體,決定了短期內很大一部分的遊客不會選擇出遊,會保持觀望態度。另外,旅遊不算是生活剛需,許多家庭在疫情期間承擔的生活各種壓力,會直接影響旅遊市場的消費支出,這種擠壓式”井噴“存在很強的特殊性,這點也是需要我們理性分析的。

講真,報復性反彈拯救不了旅遊業!

從旅遊企業上說,疫情期間, 多省市政府出臺補助政策,加大宣傳力度,為市場凝聚力量。很多企業申請政府施救資金,期待能補上一點資金缺口,但是仍然有很多旅遊社、酒店、文旅產業接連倒閉,像海航被接管、百程旅遊關閉、中國之旅申請破產等等的業內新聞也不少,旅遊企業仍處於生死存亡的水深火熱中。

05 自救才是生存之道

綜上所述,反彈是必然的,但是肯定不是短期內,會有很長的一段市場反應時間。在此期間,”杯水車薪“救不了旅遊業,企業應該學會自救,而不是眼巴巴地等著施救。旅遊企業應該自身先行動起來,自救才是生存之道。

最重要的幾點是學會預判市場,學會審視自身,學會創新產品和服務。

旅遊業的自救要從產業鏈條的完善出發,千萬不要避諱傳統的科技領域。要從我們的研發、我們的品牌、我們的內容設定,做一個完善的佈局。

文旅部要把中國的核心文旅景區推成旅遊目的地,景區要跟上動態的市場變化,針對不同市場遊客的不同訴求做好差異性服務。

講真,報復性反彈拯救不了旅遊業!

旅遊企業運營模式要與整個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相結合。現在旅遊大趨勢是數字旅遊,智慧旅遊,未來產業鏈的創新必須要和新一代的信息技術和VR、AI整個互動體驗型技術結合在一起。

最後,衷心祝願,我們旅遊業能熬過這次危機,迎來又一次巔峰。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部分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

阻擊疫情,眾志成城

中旅聯盟,與您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