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錄】省生態環境廳舉行3月例行新聞發佈會

【實錄】省生態環境廳舉行3月例行新聞發佈會


3月25日上午,廣東省生態環境廳舉行3月例行新聞發佈會。廳長魯修祿,副廳長何國森、周國英出席發佈會並答記者問,副廳長陳金鑾主持。以下為發佈會實錄。


【實錄】省生態環境廳舉行3月例行新聞發佈會


陳金鑾: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歡迎參加省生態環境廳3月例行新聞發佈會。本次發佈會的主題是: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汙染防治攻堅工作,重點介紹我省疫情防控環保工作、2020年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形勢和任務、以及環境執法、環評改革等工作情況。省生態環境廳高度重視此次發佈會,魯修祿廳長出席發佈會,出席發佈會的領導還有何國森副廳長、周國英副廳長。我是今天發佈會主持人、副廳長、廳新聞發言人陳金鑾。


今天的發佈會共有兩項議程:一是請魯修祿廳長通報相關情況;二是答記者問。


下面,進行會議第一項議程,請魯修祿廳長通報相關情況。


【實錄】省生態環境廳舉行3月例行新聞發佈會


魯修祿:尊敬的各位記者朋友,上午好!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時期,各位記者朋友不辭辛苦出席今天的會議,這得益於廣東防疫戰鬥的重大成功,得益於各位對廣東生態環境保護和汙染防治攻堅的高度重視。我代表省生態環境廳和出席今天會議的同事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謝,祝福大家平安健康、事業順利。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也是汙染防治攻堅戰決戰決勝之年,這場疫情確實給攻堅增添了特殊的內涵,但總體上我們有條件、有信心打好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我們制勝的法寶就是習近平總書記指示的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我們制勝的武器就是省委書記李希、省長馬興瑞關於汙染防治攻堅戰“一號令”。生態環境部門作為汙染防治攻堅戰的主力和參謀,關鍵是抓好各項工作推進落實,咬定一個目標,統籌三個大局,壓實三個責任,深化三個改革,做好三個服務。


咬定一個目標,汙染防治攻堅戰有很多的任務和工作,但是關鍵的約束性指標是黨中央國務院向全國人民做出的承諾,是必須完成的硬任務。對於廣東來說,主要是三個指標:一個是優良天數達標率AQI要達到92.5%以上,一個是要消除國考斷面劣Ⅴ類水體,一個是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要達到84.5%以上。所以我們要咬定這些目標,統籌三個大局,一個大局是做好防疫工作,一個大局是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工作,一個大局是服務於經濟發展的工作。


壓實三個責任,第一個責任是黨政責任。通過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通過中央環保督察,省委、省政府身先示範,生態文明思想和綠色發展理念已在廣東落地生根,各級黨委政府的主要領導高度重視,全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對於生態環境的責任是非常到位的。第二個責任是各有關部門的責任。最近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家部委部門生態環境職責的清單,包括中央的機構、人大的機構、政協的機構、政法口的機構以及政府各組成部門的職責。省委省政府也正在制定省裡的責任清單,壓實部門的責任,使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成為大家共同的責任。第三個責任是企業的主體責任。一方面是對企業的管理和監管,另外最根本上的還是企業要自覺履行生態環境保護的主體責任。


深化三個改革,第一個是環境審批管理改革。這也是今天發佈會的一個內容。關於環境評價以及環境管理方面,比如排汙許可、“三線一單”、規劃環評等全鏈條的環評管理改革。第二個環境執法監督改革。大家也很關心,尤其是疫情以後,我們如何執法、如何既減少對企業的不良干擾又能夠有效執法,這塊我們要通過改革、通過現代科技來解決。第三個是環境大數據的運用與改革。因為環境是一個龐大的體系,所以要運用大數據來推動和引領環境管理改革。


做好三個服務,第一個是做好對於重大基礎設施、重大產業項目的服務。我廳在這兩年服務的基礎上,也準備對一些重大項目、重大產業基礎項目,組織廳領導進一步分工強化對口指導服務。第二個是服務於民生。要著力解決老百姓身邊的一些環境問題,以及一些涉及發展、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問題。第三個是服務好中小企業。在汙染防治工作中有“散亂汙”企業的治理,但是對於絕大部分的中小企業來說,他們既是經濟活力所在,也是就業所在,也是經濟發展的韌勁所在。我們要進一步強化對中小企業的服務。去年底我們開展企業面對面的服務,效果還是很不錯的,這套機制我們將不斷深化。


下面,根據議程我向大家簡要介紹三方面情況:


一、生態環境戰“疫”交出滿意答卷。


主要包括兩個方面,集中處理醫療廢物和加強生態環境監測。


第一,關於醫療廢物的處理。1月20日至3月23日,全省共處理16819噸醫療廢物,其中涉疫的醫療廢物處理量是1420噸。目前,我省醫療廢物集中處理能力是449.2噸/天,實際每天的收集量大約在250噸左右,設施的運行負荷不到60%。也就是說,在疫情期間,醫療廢物的收集量、處理量低於平常,所以處理能力是有保障的。從去年12月29日到1月10日,廳裡組織開展對醫療集中處理設施的檢查。對一些準備在春節期間檢修的設施,疫情發生以後,我們協商調整檢修的時間,確保在疫情期間能夠安全有效地處置醫療廢物。二是對集中處理設施加強防疫期間的規範指導和服務。


第二,加強生態環境監測。首先,從常規性的環境質量監測情況來看,對235個空氣站點、對136個水質自動監測站、對174個水源地進行了611次監測,總體的情況是,環境質量未出現異常,飲用水源地的水質均優於三類。二是對疫情敏感源應急的監測。敏感源主要是這麼幾個方面:全省共有20個醫療廢物集中處理設施,數據均達標。對107家汙水處理廠開展了210次監測,監測的糞大腸菌菌群數均達標,其中有13家總餘氯略有超標,及時交住建部門指導相關汙水處理廠進行整改後達標排放。對49家醫療機構進行了54次應急監測,對部分餘氯、糞大腸菌菌群數、氨氮超標的情況及時交衛健部門指導整改,這都在國家監管的合理範圍。對39家汙水處理廠下游35個地表水監測斷面餘氯進行了59次監測,均未檢出餘氯。這方面,我們從春節期間就和衛健部門、住建部門建立協調聯動的機制,及時共享數據,協調解決問題。


二、今年第一季度我省汙染防治攻堅戰開局良好。


總體來說,今年第一季度我省汙染防治攻堅戰開局良好。首先是我們做好宣傳發動工作,把習近平總書記對汙染防治攻堅戰、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最新要求,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的精神,進行宣講。把李希書記和馬興瑞省長在1月初簽發的關於汙染防治攻堅戰2020年一號令的內容進行宣講。各地黨委政府主要領導有的是發一號令,有的開專題會,有的直接掛點指導,全力以赴推進治汙攻堅工作。


從環境質量來看,1月1日到3月23日有這麼一些簡單的數據給大家報告一下。在空氣質量方面,全省AQI在1月1日到3月23日是98.8%,這是什麼概念?我們今年全年的平均值的目標是92.5%,過去連續幾年都沒有達到90%。我們現在第一季度是98.8%,去年同期是96.2%,前年同期是90.9%。其中珠三角1月1日到3月23日是98.7%,去年同期是94.4%,前年同期是88.8%,也就是說珠三角在這個區域裡改善的情況還是比較大的。其中有些城市像廣州、佛山、東莞等體量比較大的地區,這幾年改善的幅度是比較大的。以廣州為例,廣州今年1月1日到3月23日AQI是98.8%,去年同期是92.7%,前年同期是79.3%。佛山今年這個時間段是97.6%,去年同期是96.3%,前年同期是85.4%。東莞今年同期是97.6%,去年同期是93.9%,前年同期是81.7%。大家看得出來,這個數據還是一直在向好,而且是比較穩定地向好。


在生態環境部近日公佈的全國168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中,我們有6個城市排在前20位,其中深圳排在第5位,惠州排在第6位,珠海排在第8位,中山排在第13位,江門排在第17位,肇慶排在第18位。大家也知道肇慶曾經有一段時間是廣東空氣質量比較差的一個城市,從現在的變化來看,肇慶AQI今年同期是98.8%,去年同期是85.4%,前年同期是79.3%,所以肇慶的變化,我們這一年要總結一下、分析一下他們的舉措和經驗。


從水的情況來看,1到3月,71個國考斷面中,Ⅰ-Ⅲ類的優良率是83.1%,高於去年,沒有出現劣Ⅴ類水體。比較典型的是惠州的紫溪斷面,目標值是消除劣Ⅴ類,但是1到3月份已經出現了Ⅲ類水的水平,說明我們的綜合治理措施還是發揮了很好的效果。


三、創新環境管理,助力企業復工復產,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第一,抓好服務。廳領導帶頭,每個廳領導都有分工,堅持做好一市一策一專班,在疫情期間堅持重點事項、重點區域,深入到一線做好對口服務重大項目、強化服務工商企業的工作。廳里正研究廳領導分工跟進服務重大產業和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對口專班服務的方案。


第二,強化改革。通過一系列的舉措,使我們能夠兼顧好這三個方面的關係。2月14日我們出臺了《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優化生態環境保護服務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若干措施》,簡稱“生態環境支持復工復產9條”。3月6日我廳又根據省委省政府和生態環境部的有關部署,出臺了《關於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汙染防控攻堅工作的通知》,簡稱“統籌20條”。前不久,省政府常務會議又審議通過了我們擬定的關於深化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環評改革舉措,既體現了國家的要求、改革的方向,也體現了廣東的特色和粵港澳大灣區的探索。廳裡研究出臺《廣東省實行環境影響評價重點管理的建設目錄》和《廣東省豁免環境影響評價手續辦理建設項目名錄》,這是根據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改革相配套的兩個文件。


我們同時也研究出臺廣東省2020年生態環境監督執法正面清單的實施意見。有些可能是免於到現場檢查,有可能只要企業作出環保承諾。我們會跟企業有聯動的關係,與排汙許可制度也結合起來,一起來改進精準執法工作。我的通報就到這裡。謝謝各位。


陳金鑾:感謝修祿廳長的介紹。下面,進行會議第二項議程,答記者問。請大家踴躍提問。提問前,請報上各自單位名稱。謝謝。


【實錄】省生態環境廳舉行3月例行新聞發佈會


南方網:請問魯廳長,此次疫情對於我省完成汙染防治攻堅戰任務帶來了哪些直接的影響?接下來為了打贏這場汙染防治攻堅戰,我們會有哪些措施確保打贏它?


【實錄】省生態環境廳舉行3月例行新聞發佈會


魯修祿:謝謝你的問題。剛才跟大家通報了情況,可以看出來,在疫情期間,生態環境質量接受了考驗。數據是比較好的,這也給我們提供了兩個方面的啟示。像珠三角、廣東這樣的區域,經濟體量這麼大,人口這麼多,未來環境質量的目標可能是什麼?因為在疫情期間,生產排汙和生活排汙大幅度減少,可以理解成是一個減少的極限狀態。在這種情況下的環境質量情況,對於我們未來的科學制訂目標是一個很好的啟示。這種特殊情況下,也倒逼了我們思考,怎樣既做好管理又做好服務。另外,作為疫情防控來說,生態環境也是公共安全方面的重要事情,涉及到環境安全、環境應急,包括核技術、核電的安全,對於我們如何做好有效應對和能力建設,也是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啟示。


如何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我們就是要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的要求。這不僅僅是一個戰略要求,而且是一個科學指導。省汙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簽發的“一號令”,體現了三個治汙的要求。那麼,我們怎麼去貫徹落實好?重點是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個重點,要堅決完成硬指標、硬任務。在汙染攻堅戰上的幾個硬任務或約束性的指標,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有困難的主要是三個約束性指標:


第一,大氣的優良天數達標率。全省PM2.5去年已經達到27微克/立方米,已經低於30微克/立方米,接近世界衛生組織二級標準25微克/立方米的水平,其中有7個城市已經達到25微克/立方米。但是這兩年臭氧沒有進入下降通道,反而上升了,成為首要汙染物。臭氧作為首要汙染物影響AQI的佔比大概佔70%,所以我們AQI要實現92.5%以上的目標,臭氧是我們一個重點防控的對象。從去年開始,省領導帶著我們一起做了一系列的研究,借鑑了全國的治理經驗,結合了廣東面臨的新情況,探索新的工作方法、新的工作機制。在組織機制上,成立了達標攻堅攻關辦,把科學指導和減排工作、達標工作結合起來,包括國內大氣汙染防治的專家、院士,省內的一些團隊省環境科學研究院以及監測相關的都整合在一起,開展治理研究和指導。最近分管副省長也與各個市建立了一個大氣工作群,及時在群裡進行交流、討論,落實一些事項。最近兩個月有兩次不利氣象引起的空氣汙染,我們應用檢驗了一些研究成果,應對的效果很不錯。


第二,水的方面,要提優消劣。提高提升優良水體的佔比,目標是84.5%,現在是83.1%,全省優良水體達標率目標經過努力應該是可以實現的。消除劣Ⅴ類水體是必須要實現的任務,我們做了一些任務分解、壓實了責任。在流域系統方面,我們整體部署,作了謀劃落實。


第二個重點,還是做好減排和管控。有很多新建的項目會增加排放,新增人口也會增加排放。我們要以更大的力度,通過結構調整、通過減排措施、通過產業轉型升級,實現減排管控。


在大氣方面,我們要重點做好三個方面工作。一是移動源的管控。移動源要重點做好城市車輛包括公交、出租車、泥頭車的電動化。我省機動車電動化工作這兩年推進的效果非常明顯,各個市都有積極性。現在廣州、深圳、珠海的公交都已經基本實現公交電動化。這塊是我們今年的一個工作重點。另外,對於柴油車,最近我們做了一些研究。柴油貨車目前全省是155萬輛,它只佔機動車保有量的5%,但是氮氧化物和顆粒物的排放卻佔了機動車的67%和88%。雖然車輛數量少,但排放的佔比高。我們計劃針對5000多家車用大戶,這些車用大戶佔了37.4萬輛車,進行強化監管,會同公安、交通部門加強管理,監督落實減排的措施。另外,從中長期來看,積極推動內河船舶的電動化。


第二個是固定源治理。排查了5583家VOCs重點監管企業,要實現減排VOC21.2萬噸,氮氧化物3萬噸。這個目標,都分解到企業、分解到城市。這項工作,爭取上半年能夠有重大的突破,這樣對於減排,對於在臭氧比較多發的8、9、10月的季節,就能帶來正面的環境改善貢獻。


第三是控制工地揚塵。它不僅是對PM10的影響大,而且對於PM2.5、對於臭氧的影響,關聯度也很高。


在水的方面,由於疫情的影響,治汙工程的建設,推進的速度、進度帶來了比較大的影響。現在我們要集中力量,加快治汙工程建設。一是儘快發揮好已建汙水管網和設施的效應。過去講一年建了7000公里汙水管網,但是這7000公里與國考斷面相關的重點區域,它是不是完全聯通了?是不是發揮效用了?這是我們近期的重點。另外,要加強續建和新建項目的建設。


第二,加強執法監管。去年東莞等不少市都有很多有效的做法,比如採取有獎舉報,對惡意偷排、超排的企業進行打擊。對於企業的環保設施,我們要給予指導和服務,這塊要不斷加強。


第三,開展聯調聯控。廣東71個國考斷面,有25個處在感潮河段,水的影響區域是一個單元。所以我們要進行聯調聯控,會同水利部門、住建部門、氣象部門做好聯調聯控。


第三個重點,發揮企業的主體責任。應該說這些年企業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的意識是普遍增強,但還是有不平衡,另外,有一些企業主和企業對於生態環境的科學性和專業性都還有欠缺。我們最近也是跟一些企業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討論,他們都願意主動承擔起依法履行生態環保責任,也準備發出倡議。我們也準備聯合省直有關部門一起向企業發出倡議,並且要逐步推出一些對環保做得好的企業的激勵措施,對不依法履行環保責任的進行精準治理。


在改革服務方面,建立全鏈條的環境管理體系,這方面我們在不斷深化。同時,建立起重大產業項目、重大基礎設施和為中小企業服務的工作體系。


在執法監管方面,主要是兩個方面,一個是以環境質量為導向,加強督政,壓實責任,根據不同地區、不同指標,根據環境質量的情況,落實地方政府的責任。第二個是以精準為導向,提高執法的科學性和針對性。


只要我們採取綜合性的措施,把工作、減排、管理的措施落實到位,我們今年的汙染防治攻堅戰一定能夠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謝謝。


陳金鑾:謝謝修祿廳長,請大家接著提問。


廣東電視臺:在當前做好疫情防控、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的形勢下,如何做好環境執法?如果減少現場檢查,同時減少減輕處罰等措施,是否意味著放鬆環境監管?


【實錄】省生態環境廳舉行3月例行新聞發佈會


何國森:謝謝這位記者,同時也非常感謝各位媒體朋友對生態環境執法一直以來的支持。


目前,疫情防控的形勢可以說穩定向好,企業的復工復產也在順利推進。在這個時候,省生態環境廳一定會充分發揮部門的職責,積極地支持企業復產復工的各項工作,與企業一起共克時艱,特別是在生態環境執法方面,既要有監管的力度,同時也要有服務的溫度,要做到對守法的企業無事不擾,對於違法的企業是利劍高懸。具體來說有三方面的措施:


第一,要實施環境監督執法的正面清單。我們準備對五類企業實行一般不進行現場執法,具體包括:生產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物資的企業,供應水、電、氣等保障民生的企業,汙染少、吸納就業能力比較強的企業,重大工程項目以及先進裝備製造業。這五類企業我們一般不進行現場執法檢查。當然一般不進行現場的執法檢查也有例外,假如有信訪投訴,我們需要現場核實的情況除外。另外有一個情況,我們會根據企業的環境信用,對於環境信用比較好的企業,我們也會減少現場檢查的頻次。


【實錄】省生態環境廳舉行3月例行新聞發佈會


第二,繼續完善對環境違法的容錯糾錯機制。我們會根據企業排汙對環境影響的情況,對有主動消除或減輕環境違法行為危害後果的,配合生態環境部門查處環境違法行為有立功行為情形的,從輕或減輕處罰。同時對違法行為沒有造成環境汙染後果,而且主動實施關停汙染工序的,違法行為持續時間比較短、汙染小等違法行為比較輕微,並且能夠及時改正的,那麼我們可以免予處罰。


第三,幫扶做好汙染治理工作。我們會把執法和服務結合起來,做好企業復工復產的環境法規宣貫和技術支持,指導企業做好復產復工後環境保護設施的運行管理,確保設施正常運行。


當然,我們採取提振經濟的措施,並不意味著就放鬆對環境的監管,我們對符合要求的企業免於或減少現場執法檢查,不等同於“不管不問”或“降低監管要求”。我們準備對納入正面清單管理的企業,會利用遙感、無人機巡查和在線監控等科技手段,開展非現場的檢查,及時提醒復工復產的企業正常地運行治汙的設施。與此同時,我們也會把有限的執法資源用到主觀惡意排汙、違法犯罪的企業的監管上,對這些企業存在的違法行為依法進行查處,使生態環境執法工作更好地發揮社會效益,既助力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又切實防範“劣幣驅逐良幣”,維護市場公平以及市場秩序。謝謝。


陳金鑾:謝謝國森副廳長,請大家繼續提問。


廣州日報:剛才領導提到要進行環評制度改革的問題,環評很受關注,關於深化環評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也即將出臺,請問指導意見具體有哪些新的措施,怎樣推動這些措施落地?


【實錄】省生態環境廳舉行3月例行新聞發佈會


周國英:謝謝您的提問,也謝謝媒體關注環評制度改革工作。環評制度改革是我們在實施過程中一直推進的一項工作。這些年來,我們一直按照生態環境部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不斷地推進環評的改革,包括前幾年一些權限的下放、程序的優化、內容的簡化。從目前統計情況看,在我省建設項目一年約有18萬個,98%以上可以在當地“就近辦”,80%以上通過登記表備案形式“馬上辦”。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國務院關於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決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我廳著手擬訂了《關於深化我省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該意見近期通過了省政府常務會的審議,最近就會出臺。


在環評改革中,我們總體思路是強化宏觀、簡化微觀,就是按照強化“三線一單”的總體空間管控,優化區域規劃環評的作用,簡化具體項目環評的管理,有效把環評制度和許可制度銜接,構建固定汙染源環境管理體系的總思路來推進環評制度改革,應該說這次改革的力度和程度是歷次以來最大的。主要的措施有幾個方面:


【實錄】省生態環境廳舉行3月例行新聞發佈會


第一個是進一步支持粵港澳大灣區的先行先試。賦予廣州、深圳以及改革試驗區省級審批權限,同時我們也希望大灣區內的城市能夠先行先試,在省的框架下更好創新。


第二個是優化區域規劃環評機制。我們的園區規劃環評一直在實施,但是在實施過程當中,剛性的力度不夠,這次特別強調對園區規劃環評的管控要求和准入要求,同時也要求園區要每年開展環境質量的統一監測和評價,公開和共享園區環境信息,這樣也可以為我們建設項目的環評簡化提供基礎。


第三個是優化建設項目的分類管理。我們按照“該嚴則嚴、能簡則簡”的原則,改革建設項目分類管理。第一是該嚴的嚴,對石化、採掘、冶金、重大交通基礎設施等生態環境影響大、風險高的項目實施重點管理,嚴格環評要求。第二是能免的免,對一大批基本不產生生態環境影響的項目,不再要求納入環評管理。第三是試行環評審批告知承諾制,對已開展規劃環評的專業園區內的建設項目,或符合有關情形的建設項目試行告知承諾制。


第四個是簡化建設項目環評的內容。對符合工業園區規劃環評要求的項目,精簡環評編制內容,園區規劃環評已有的內容項目環評無需另行編寫。另外也簡化了海岸工程的環評,原來海岸工程既要編海洋環評,又要編項目環評,現在就明確無須另行編制海洋環評。


第五個是進一步優化審批服務。在現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對項目的服務力度,而且建立全省上下統一環評審批系統,推動信息共享。


最後,試點推進許可制度和環評制度深度融合,希望通過試點推動環評和許可統一受理、統一審批,實現一個項目一次辦理,推動兩個許可的融合。


為了落實好這個意見,首當其衝,我們正在著手製訂兩個目錄,一個是重點管理項目的目錄,目前包含八大類35小類的建設項目,佔了所有項目的2%左右。一個是豁免環評手續的名錄,這塊也是結合目前生態環境部為了疫情防控出臺的一些關於環評豁免試點的工作要求,在此基礎上,我們也做了清單,大概包含了30大類53個小類的項目。這些項目佔的比重會比較多。當然豁免項目的環評審批並不是豁免它的環保要求,該做的環保要求還是要落實。


為確保改革舉措的落實,將提出以下保障措施:一是要求各地結合實際制定細化改革實施方案,定期總結評估,並加快制定實施“三線一單”,建立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有效指導環評微觀管理。二是強化環評報告質量管理。依託國家環評信用平臺,建立信用管理制度、黑名單制度,加大環評編制質量抽查複核頻率和懲處力度等,督促建設單位保證環評報告質量。三是加大對建設項目事中事後的監管,通過環境監管執法以及日常的監督,使環評的要求能夠落實到位。


總之,希望通過環評改革,更好地落實“放管服”的要求,同時從嚴管控重汙染項目建設,推動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能夠更加協調,服務好我省經濟高質量發展。


陳金鑾:謝謝國英副廳長,接下來請大家繼續提問。


南方日報:國家要求今年年底前完成固定汙染源排汙許可全覆蓋,請問我省排汙許可工作進展情況如何?下一步如何推動?


【實錄】省生態環境廳舉行3月例行新聞發佈會


周國英:謝謝您的提問。按照國家排汙許可證改革的要求,今年要實現固定汙染源排汙許可的全覆蓋。廣東是全國任務最重的省,根據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的數據,廣東有60多萬家排汙單位。因為普查數據是到2017年底,加上這兩年新增的排汙單位,初步估算全省汙染源總量約有70萬家,要完成整個汙染源排汙許可證的發放,任務非常繁重。


我省高度重視該項工作,年初省委、省政府在出臺汙染防治攻堅戰一號令的時候,就對排汙許可工作進行了部署。3月6日,省政府專門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專題部署工作。從省到各地市生態環境部門迅速行動起來,印發了整體的工作方案、給排汙企業發一封信、發放通告等,積極、有序推進排汙許可全覆蓋工作。目前,我省已較好地完成了國家要求的摸清底數、排查無證階段工作任務,形成了固定汙染源發證和登記的初步清單。在排汙許可證發放方面,到目前為止已累計發證13270家,登記企業52390家,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最近部裡對廣東工作也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剛才我說了全省排汙單位總數約有70萬家,現在實際上完成發放的大概是6萬多家,也就是不到10%。前期主要是摸查的基礎工作,接下來我們的工作任務還非常繁重。按照國家的部署,9月底之前要全面完成2020年排汙許可發證登記工作;然後在這個基礎上,利用3個月的時間進行全面查漏補缺、監督檢查,年底前實現固定汙染源排汙許可全覆蓋。所以,目前整個排汙許可的工作,屬於剛剛起步階段,接下來我們重點要做以下幾項工作:


第一,加快發證登記。按照國家要求“核發一個行業、清理一個行業”,督促按照分類中需要領證的企業,指導通過網上來申報,同時對登記的企業,通知及時辦理手續。目前該項工作我們已經部署,從省到市要定期調度,確保4月底前完成已核發的33個行業清理整頓工作;7月底前完成全部排汙單位發證率、登記率的60%,9月底前基本完成發證登記。


第二,做好“分類處置”。對清理整頓對象分門別類,對可以發證的,加快核發;對禁止建設的,堅決不予核發;對登記管理的,通知排汙單位按時在國家平臺進行排汙登記。對存在一些問題的排汙單位,下達整改通知,給予合理過渡期。能按時完成整改的,依法核發;逾期未完成整改的,依法查處。


第三,強化監管執法。按照部署,從5月起組織開展對33個行業清理整頓的專項執法行動,10月起對全省所有的固定汙染源開展執法監督,嚴厲查處無證排汙的行為,督促企業落實責任,推動排汙許可的全覆蓋。


第四,加大幫扶和引導的力度。因為許可證是一個技術性比較強的工作,對於企業來說,在填報過程中會存在一些疑惑,所以我們加強排汙許可制和清理整頓政策解讀,出臺了排汙許可百問百答等指導信息,引導企業按時申領許可證或填報排汙信息,及時發佈工作動態,積極回應社會關切。下一步,我們會與行業協會聯合,通過每個行業協會加大對企業的宣傳引導;另外我們也會支持地方生態環境部門在過程中,通過引導、幫扶、服務,做好上門服務的工作。我們還會建立專業團隊,採取每個專業團隊包幾個市的方式,幫助地方做好這方面的工作,推動排汙許可證實現全覆蓋。


藉此機會,拜託各位媒體朋友也多幫我們宣傳,讓企業自覺主動地領取排汙許可證,依法按照排汙許可證來實施企業的環保行為,共同推動企業落實環保主體責任。


陳金鑾:謝謝國英副廳長,由於時間的關係,還有最後一個問題,請大家提問。


鳳凰網:近期企業復工復產,環保治汙設施停運時間較長,請問生態環境部門如何確保治汙設施正常運轉呢?


【實錄】省生態環境廳舉行3月例行新聞發佈會


何國森:謝謝你的提問。前段時間一些地方在檢查中也發現,確實有部分的企業由於停工的時間比較長,導致汙水處理工藝中菌種死亡,所以部分企業的汙水處理設施運行不穩定。現在隨著企業有序恢復生產,這個問題可以說已經得到了解決。接下來我們各級生態環境部門準備做好三方面的工作,繼續指導和幫扶企業在治汙方面,在設施運行方面,幫助他們做好檢查和維護,做好既戰“疫”又治汙,兩個工作不耽誤。


第一,加強信息調度。我們會及時調度醫療廢物處置單位、接受定點醫院汙水的城鎮汙水處理廠治理設施運行資料,同時密切掌握相關情況。及時核查處理在線監控平臺異常數據反映的問題,暢通信息溝通的渠道。


第二,主動提醒幫扶。主要是通過兩個措施,一是通過現場或網絡等渠道向企業發放提醒函和企業守法指引;二是通過電話和微信等方式解答企業相關問題。提醒企業在復工復產的同時落實好汙染防治的責任。


第三,監管與服務一起抓。通過“服務企業接待日”,聯繫行業社會組織、網上公告等方式,摸查企業生態環保方面的困難和需求,及時提供我們的幫助和指導,以解決企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


陳金鑾:謝謝國森副廳長。全省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將繼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生態環境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準確把握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形勢的階段性變化,因時因勢對相關政策和工作著力點作出相應的調整,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治汙攻堅工作,為堅決奪取疫情防控和今年經濟發展的雙勝利做出環保的貢獻。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也衷心希望各位媒體朋友對今年決戰決勝汙染防治攻堅戰繼續給予大力支持。今天的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來源/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公眾網

【實錄】省生態環境廳舉行3月例行新聞發佈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