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們不要急!學會這三種育兒方式教育孩子不用愁?

現代父母的教育方式

在這個現代化的時代,許多人教育孩子都是十分盲目的,要麼就全權交給學校,要麼就直接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卻不知道父母事實上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據所知在家庭教育中對孩子設立積分獎懲制度,是最近幾年來非常受父母接受的一種家庭教育方法,所以十分受家長的喜歡。 要是在孩子們常常出現的不聽話和做錯事情的時候,父母總是以一種威脅的語氣對孩子們說很嚴格的話而自己又做不到,因此因此慢慢的孩子就會越來越叛逆。所以現在社會上就出現了許多所謂的“正面教育專家”或者是育兒專家都在推行積極的教育方法,要求家長要多多關心孩子的情緒和感受,要是你,你會怎麼如何選擇教育方式呢?



父母們不要急!學會這三種育兒方式教育孩子不用愁?


教育方式的討論

虎媽覺得,要想把孩子教育好,首先要開始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堅信家長也會通過各種各樣的途徑尋找培養好習慣的方法。 但是孩子優秀的定義有非常多,學習好不一定代表孩子就優秀了。 當自己當了父母以後,就會經常和其他父母討論教育孩子的問題,許多父母不知道怎樣實行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才好,就像大家常說的讀書沒用,高分低能等等,很多新手父母慢慢的發現儘管夫妻感情再好,還是會由於孩子的事情發生爭論,脾氣上也許會變得更加的暴躁,根據美籍華裔母親、耶魯大學法學院教授格·(amychua)2011出版了回憶錄《虎媽戰歌》介紹,書中要求完美的嚴格教育孩子,就批評與鼓勵這兩種教育的方法在西方引起了熱烈的討論。 當然是後者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更加有益處。 ,大家都知道,目前非常多的育兒理念都是在倡導對孩子進行快樂教育,不得不說這個的出發點是好的,不過有的家長卻扭曲了“快樂教育”的原本意義,以為就是讓孩子無憂無慮,學習和玩耍都依照孩子自己的性子,不過我只能遺憾地告訴你"孩子小時候是快樂了,長大了那就未必了,這種方式倡導的是從生活中讓家長親近孩子。所以父母應當培養孩子正確的思維方式,這才可以讓孩子會有更強烈的學習興趣,重視孩子的生活與學習,這樣才可以增進你們之間的親子關係。 因此,到底什麼樣的育兒方法才是正確,而且值得大家學習的呢。

父母們不要急!學會這三種育兒方式教育孩子不用愁?

讓孩子講述自己的收穫與體會

1、讓孩子講述自己的收穫與體會 ,在6歲以下的孩子心裡,父母是對自己是非常重要的人,可以得到父母的認可一樣十分重要,在這個年齡的孩子會被父母的情緒所影響,並且模仿能力很強,父母的喜怒哀樂都會影響到孩子們,當父母們不知道通過怎樣的方法來讀懂孩子的時候,畫畫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在孩子開始絡繹不絕的跟我講,她在繪畫時的感受,孩子講述自己的體會與收貨的時候,同樣是孩子內心情感得放飛自我的時候,那家長就要抓住和孩子交流與探討的好機會。 因此要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那就要從心理出發,慢慢的用愛和行動去培育心理教育輔導,和孩子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感恩教育,讓孩子審視自己內心等等,因此從交流中可以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

父母們不要急!學會這三種育兒方式教育孩子不用愁?


父母應該學會和孩子一樣的同理心

2、根據英國育兒專家美凌格·羅伯特在《心靈育兒法》一書中講到:體會孩子的收穫與感受,讓家長和孩子的思考處於同一頻道上,可以使孩子變得更優秀 ,因為無意中,他們就會主動把自己的思想接近大人,變得更加的成熟穩重懂道理。 這也就是專家所得出的同理心,有關同理心的解釋有非常多的解釋,不過虎媽卻更加同意菲施巴赫在1969年提出的說法,他覺得同理心是一種足夠了解、預測他人行為與感受的社會洞察能力。 家長對孩子需要同理心,因為他們的心理是十分脆弱的,家長在對孩子進行鼓勵教育的時候,就能非常好地防止對孩子的心理的傷害,這種教育方法既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又有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的發展。

讓孩子對自己當天表現的進行自我評價

3、讓孩子對自己當天表現的進行自我評價, 根據臺灣著名親子教育專家,周虹導師進行親子教育的理論和實操的活動中看出,這樣不但使家長可以全面的理解與吸收教育孩子的理念,而且還可以增進他們的親子關係。 不過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同樣會出現過分的表揚或者批評,因此要合理的運用讚揚的方式來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周虹覺得經過讓孩子們每天對自己進行的評價,可以使孩子自己找出的缺點以及值得學習的地方,進而使自己變得更優秀。 我發現很多家長過度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更多的時候忽視了孩子的成長,認為只要孩子成績好了就可以,絕大多數的父母都是非常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和考試分數的。 所以父母要保持平常的心態,不要給孩子施加太多的壓力,應當多鼓勵孩子,幫助孩子舒緩緊張的心理或煩躁的情緒。 大家覺得呢,如果有更好的育兒方法,歡迎在下方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