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記》“移花接木”


讀《史記》“移花接木”

“移花接木”一詞,最早出處於明朝凌濛初的《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七:“同窗又認假作真,女秀才移花接木”。後文人學者多有使用。魯迅先生在《且介亭雜文.病後雜談》:“不過中國的有一些士大夫,總愛無中生有,移花接木的造出故事來,他們不但歌頌昇平,還粉飾黑暗”。蔡東藩《宋史演義》第六回:“可巧殿前副點檢高懷德,適賦悼亡,他遂想出一個移花接木的法兒,玉成兩美。”移花接木原指嫁接花木。現在比喻暗中使用手段變換人或事。近義詞有偷樑換柱、移天換日、偷天換日等等。

戰國末期,齊有孟嘗君、趙有平原君、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號稱戰國四君子。那個時候,四君子爭著禮賢下士,招攬賓客,以相傾權,輔國持政。移花接木的典故就來自於四君子中的春申君。

楚國春申君,姓黃名歇,遊學博聞,官至楚國宰相。當時,楚國考烈王一直沒有兒子,春申君作為一國宰相,十分著急,為國分憂,為王解難,四處遍求“婦人宜子者”,敬獻考烈王,結果都不行。趙國的李園想將自己的妹妹獻給楚王,藉此自己攀上高枝,飛黃騰達。但轉念一想楚王不能生養,怕妹妹日久失寵,自己目的落空。苦思冥想之後,李園生出一計謀。《史記》記載:“李園求事春申君為舍人”。李園找關係,先成了春申君的門客,瞅準機會將自己妹妹敬獻給了春申君。不久,李園妹妹受春申君寵幸就有了身孕。兄妹倆商量並找準時機,說服春申君,將懷孕的李園妹妹,由春申君敬獻給楚王。《史記》記載:“楚王幸之,遂生子男,立為太子,以李園女弟為王后。”。楚王有了兒子,妹妹成了王后,李園順理成章也當上了國舅爺。李園害怕春申君洩露內情,便陰養死士。楚考烈王卒,李園伏死士於棘門之外,俠刺春申君,斬其頭。這就是成語移花接木的典故。

讀《史記》“移花接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