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1、2月消費總額,和同比下跌超20%,有1.5萬億消費被疫情抑制

一場沒有硝煙的新型冠狀病毒,給全國各地都帶來了極大的經濟影響。根據國家統計局站內數據情況瞭解,我國社會消費品的零售總額,在1-2月份保守估算的話,社會消費品的零售總額減少了1.5萬億元,其中交通、旅遊、文化娛樂和住宿等行業,在1-2月份減少的消費額超過1萬億元。

我國1、2月消費總額,和同比下跌超20%,有1.5萬億消費被疫情抑制

在這場疫情的經濟打壓下,有一些具有季節性的行業所損失的經濟是很難補回的,比如有交通出行、和消費餐飲等等。除此之外,加上金銀珠寶、服裝,日用品和汽車這類商品消費,隨著現階段疫情的逐漸平穩化,這些需求都會逐漸被釋放並出現“報復性反彈現象”。

報復性反彈現象涉足的行業有很多,就拿房產和車企這類消費企業來說,房產在近期頻現的“搶房”風波,就引起了群眾們對“報復性反彈現象”的擔憂。就拿龍湖旗下的“戰績”項目來說,這個項目一共有311套房源,在開盤後的10分鐘內就被一掃而空。

事實上,在搶房風波之下,北京的部分房源因為銷售情況不錯,便取消了此前的購房優惠。那麼,房產的“報復性反彈現象”會不會波及更廣面呢?對此問題的疑惑,也有業內人士分析道:“近些年推出“房住不炒”的政策,包括以剛需為主的購房結構,也體現了房產市場很難出現非理性的價格波動”,也就是說房市不會出現大規模“報復性反彈現象”。

在暫時“報復性反彈現象”下,各省各地開始推行消費補貼,最先推出消費補貼的特大城市是南京,率先推出了3億元消費購物券幫貼,可以用來抵扣電子、圖書等行業的消費。隨後寧波、和四川等地也紛紛消防,也推出了相關消費劵。

在一波報復性的“反彈”下,消費已經貢獻了將近56%的GDP。一時之間消費成為了經濟增長拉動的主要力量,在消費增長起來的同時經濟增長也就有了保障性。在這場疫情帶來的各大企業經濟危機,包括“報復性反彈現象”的經歷之下,我們會發現即便是人腦很聰明,但在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方面,我們不得不承認,在計算方面人腦和電腦還真是無法相比。

想想拿著計算器算賬的模式,再感受感受如今結賬的一掃總額秒出的時代,是不是有種飄忽的感覺呢?有多少人在結完賬之後,拿著購物小票一筆一筆相加,生怕電腦給我們“算了賬”,於是口算耗時半小時的情況下,發現“咦,我這個錢算的不對呀”,為了確認最終的消費總額,無奈之下我們又拿起手機裡的計算器,一筆一筆地加起來,最終的金額結果一毛不缺、一分不少。

這就是高科技的網絡化時代,雖然有很多人總是不信任一個機器的工作效率,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現代化的生活已經越來越離不開電腦這些高科技玩意了。你知道世界上運算速度最快的計算機是什麼嗎?相信經常關注科技領域的朋友,對天河二號不陌生吧,對,沒錯!它就是世界上運算速度最快的計算機,是由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專研的超級計算機,也是中國首臺以千萬億次速度運行的超級計算機,以峰值計算的話每秒速度5.49億億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