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將帶來的一個嚴重問題:物價的不穩定性


比特幣將帶來的一個嚴重問題:物價的不穩定性

物價的穩定是個非常複雜的問題,但我們可以利用美聯儲加息這個事情簡單說一下。所謂美聯儲的加息,非常簡略的說,就是提高美元的價格,使美元更值錢。

不過,使錢更值錢,這話可能還是讓人有點困惑,那麼我們再舉一箇中國古時候的例子。

古代,老百姓自己生產出來的財富,基本是糧食和布匹兩大類,但是糧食和布匹在市場上直接當貨幣交易不方便,所以很多時候,老百姓把糧食和布匹先換成銀子,再用銀子在市場上交易,這裡糧食布匹是實體財富,銀子就是貨幣,銀子對糧食布匹有一個兌換比例,當銀子對糧食布匹的兌換比例升高,就意味著錢更值錢了,說到這裡都還是很簡單對不?

但我們再加兩個背景,情況就不一樣了。

第一是,大概自明朝起,張居正一條鞭法要求農民納稅必須是用銀子,以前可以用糧食布匹等實物抵消的現在統統不行;

第二是,銀子大部分掌握在商人手上。

這兩條結合在一起有個什麼現象呢?

有篇節選自葉聖陶小說的小學課文《糶米》,很多人都看過,就是描述了少數掌握大量銀子的商人聯合起來,在農民收糧納稅季節提高銀價,往往使得銀子價格短期內跳漲兩三倍,農民於是要付出多兩三倍的納稅成本。

這種舊時代大商人主動提高白銀這種貨幣的價格,使白銀這種貨幣更加值錢來盤剝農民的例子,是為中國古代版的“白銀加息”,這種古代版的白銀加息一個季度的幅度就可以高達200%-300%。

相比下今天美聯儲每次加息幾十個基點,一個基點是0.01%,大約每次只是0.5%以內的加息,都讓世界經濟地動山搖,這還是美聯儲態度極其謹慎、每次加息大約還提前半年放出風聲,以便讓市場提前消化加息影響以求平穩過渡。

古代中國的大商人們都是等農民辛辛苦苦把大米搬到市場後,才讓農民們知道原來銀價跳漲了兩三倍,兩者相比,真是不可以道里計。

可想而知,在使用所謂去中心化的金銀自然貨幣時代,又讓少數大商人壟斷金銀供應,物價會被操縱到什麼地步,如果我們任由比特幣氾濫,少數壟斷大量比特幣的玩家們同樣可以給我們上演這一幕。

物價莫名的暴漲暴跌將隨時上演,在中國古代“去中心化”的金銀貨幣時代,這本來是常事,歷代文人對此常有記載,中國人習慣物價相對穩定的日子,其實只是建國之後幾十年而已。

此外,很多人說比特幣抗通脹,但通脹往往不是經濟問題的成因而是經濟問題的表徵。

技術極客們常常對通貨膨脹這種經濟現象有一個錯誤的認識:即以為通貨膨脹造成了經濟問題,所以沒有通脹就沒有了經濟問題。

這就像看到有人受傷出血,以為是出血導致的受傷,所以以為把血抽光人就不會受傷了,這是技術極客們在經濟問題上的幼稚認識。

我們也知道美國政府有美元濫發的問題,但它為什麼要濫發美元呢?

因為支持美國人的高消費、建立軍力維持全球秩序、反恐、社會福利科研投入等等這些統統需要錢,這些問題沒有處理完美所以超支了,所以要用美元濫發彌補,但不允許濫發美元,就能使得美國政府完美解決以上問題了?

當然不是,任何政府都不可能從來不出差錯,就像再健康生活方式的人都不可能從來不生病,通貨膨脹就像是政府出差錯時候的一劑強心劑,它雖然不直接解決問題,但通常還是為解決問題多留了一些時間窗口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