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G退網的浪潮下,Cat.1背後的億級市場紫光展銳已先聲奪人

2G退網的浪潮下,Cat.1背後的億級市場紫光展銳已先聲奪人

集微網消息(文/Jimmy),去年年底,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就表示,我國移動通信的網絡面臨著2G、3G退網的條件已經逐漸成熟。

由於用戶業務大多遷移至4G網絡,全球已有100多個運營企業、通信運營商實施了2G、3G的退網,隨著5G的到來,2G和3G成為歷史已是板上釘釘的事。

2G、GSM等的退出,面向廣域連接的IoT市場出現空白。這段空白是NB-IoT所滿足不了的,諸如可穿戴設備這樣需要移動性、一定的帶寬傳輸能力甚至語音通信能力,2G之後誰能取代?

答案是LTE Cat.1

億級市場

要論Cat.1有何資格擔當此大任,要從其身世說起。

3GPP當年制定LTE標準時,對網絡服務能力劃分了等級也就是QoS概念,除了網絡之外,3GPP對用戶終端同樣做了分類。2009年,3GPP發佈R8版本提出LTE的時候,也推出了LTE Cat.1-Cat.5幾個類別,這幾個類別自然自下而上在上傳、下載速率及MIMO天線數量要求上做了階梯式的區分。

2G退網的浪潮下,Cat.1背後的億級市場紫光展銳已先聲奪人

其中,Cat.1作為3GPP很有先見之明劃分的類別,特別面向於未來的物聯網應用市場,其上行峰值速率僅有5Mbit/s,下行峰值速率為10Mbit/s。作為對比,目前4G手機採用的主流Cat.4類別的上下行速率是Cat.1的十倍。

在LTE發展初期,Cat.1並未被業界關注,隨著2015年可穿戴設備及M2M產品市場的爆發讓Cat.1看到了重獲新生的曙光,但另一方面,Cat.1的弊端也顯示出來。對於蜂窩物聯網市場中如可穿戴設備、通信模塊這種具有小型化特徵的產品而言,始終使用兩根天線的Cat.1顯然要求過高。

因此,3GPP在後續規範中對物聯網進行了更細緻的優化,eMTC與NB-IoT在R13中就此誕生。

NB-IoT功耗低、成本低同樣覆蓋面廣但相對可靠性、速率、延遲就差一點,適合像智能手錶這類對網絡質量要求極低的應用上,而eMTC相對NB-IoT而言,網絡質量方面有提升但相對而言功耗、成本、覆蓋面均有所下降,適合可穿戴設備、POS機此類對速率要求較大的應用上。

由於全球4G LTE運營商都是基於最低3GPP R8協議版本進行部署,若要使用eMTC勢必要升級網絡,而運營商不願意投錢,產業生態也沒跟上,致使eMTC的發展難如人意。而Cat.1是R8下的產物,可複用現有資源,也無需增加投資,芯片及模組成熟度也高,相比NB-IoT、2G模組在網絡覆蓋、速度和延時上具有優勢,相比傳統LTE Cat.4模組則擁有更低的成本和功耗,同時適配當前國內的4G網絡,非常適用於對性價比、時延性、覆蓋範圍、通信速度有要求的應用場景。

2G退網的浪潮下,Cat.1背後的億級市場紫光展銳已先聲奪人

紫光展銳工業物聯網副總裁鮮苗表示,未來3-5年,Cat.1將是蜂窩物聯網主要的制式,這背後是千萬級甚至是億級的市場。

紫光展銳“芯”佈局

面向Cat.1市場,紫光展銳已發佈了新一代物聯網芯片平臺“春藤8910DM”,這是全球首顆LTE Cat.1 BIS物聯網芯片平臺,應用廣泛,可帶動物聯網設備加速從2G/3G過渡到4G。

2G退網的浪潮下,Cat.1背後的億級市場紫光展銳已先聲奪人

目前紫光展銳已經在終端側擁有完整的物聯網芯片佈局,eMTC、NB-IoT、LTE Cat.1 BIS、LTE Cat.4產品解決方案豐富,而最新發布的春藤8910DM Cat.1 BIS填補了低功耗窄帶物聯網、傳統寬帶物聯網之間的蜂窩通信方案空白。

2G退網的浪潮下,Cat.1背後的億級市場紫光展銳已先聲奪人

鮮苗表示,春藤8910DM是面向多應用場景的全新芯片架構,支持LTE Cat.1 BIS、GSM雙模,同時支持VoLTE enh及eDRX /PSM,功耗進一步降低,此外還可通過軟件升級至R14協議版本。

搭載春藤8910DM芯片平臺的產品也陸續推出。2019年7月,全球首款LTE Cat-1 bis手機諾基亞220 4G發佈,其已通過世界各地主流運營商的認證及場測。搭載春藤8910DM的模組產品已有三款正式推出,分別是中國移動ML302、有方N58、廣和通L610模組,可用於共享經濟、金融支付、公網對講、能源、工業控制等場景。

鮮苗表示,未來還有一大波LTE Cat-1bis模組到來。

2018年至2019年間,全國4G基站數量激增,佔移動電話基站數比重也逐漸攀升,我國已經實現了行政村通光纖、通4G的比例雙雙超過98%。在2G/3G退網清頻的浪潮下,Cat.1所面向的物聯網市場將大放異彩。(校對/ Jurnan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