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鏡成像》教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掌握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知道平面鏡成虛像以及平面鏡在生活中的應用。

【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實驗的過程,提高設計實驗及實驗操作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物理與生活的緊密聯繫,提高物理聯繫生活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平面鏡成像特點。

【難點】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探究過程。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師活動:教師組織學生回憶照鏡子的情景。

教師指出鏡子中發現的另一個自己是像,並補充一些例子加以說明。提問:鏡子以及湖面等相當於平面鏡,那麼平面鏡成像有什麼特點呢?由此引入課題。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研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教師活動:多媒體展示:觀看圖片:小鳥與模特在水與平面鏡中的像。

提問:平面鏡成像有什麼特點?

猜想與假設:學生通過觀察得出猜想:像與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

制定實驗計劃與設計實驗:通過問題引導學生設計實驗以及實驗器材的選取。學生選擇:平面鏡,玻璃板(提供實驗箱),白紙、筆和直尺;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係(同桌之間討論,老師適當提示);比較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關係?測量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直接測量不方便,引出通過確定平面鏡的位置,連接像與物的連線,比較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

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實驗步驟和注意事項,教師加以引導。

接下來將學生以前後四人為一小組,討論五分鐘。五分鐘後請小組代表回答。

實驗步驟如下:

1、在紙上豎一塊玻璃板/平面鏡作為平面鏡,在紙上記下平面鏡的位置

2、把點燃的蠟燭放在玻璃板前,可以看到玻璃板後面的像

3、再拿一支沒有點燃的蠟燭放在玻璃板後面通過移動與像重合,在紙上記錄下物像的位置

4、用直線將物像位置連起來

5、改變位置再測幾組;將測得數據填入表格中。

注意事項:玻璃板要與桌面垂直,只點燃一根蠟燭。

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

實驗過程中發現平面鏡成像無法確定像的位置,選擇玻璃板再次實驗。

分析論證:

平面鏡成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像與物的連線與平面鏡之間的關係,得出像和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

利用數學中有關對稱知識總結歸納: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關於鏡面對稱。

二、平面鏡成虛像

通過提問平面鏡後面沒有蠟燭,但看到平面鏡後面好像有蠟燭,為什麼?引發學生思考,教師通過畫光路圖給學生解釋成像原理,並指出成的是虛像以及原理是光的反射。

三、平面鏡的應用

通過多媒體展示平面鏡在生活中的應用

二、大氣壓的測量

多媒體展示:托里拆利實驗。

環節三:鞏固提高

找小組說一下平面鏡在生活中的應用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內容

作業:實驗過程中發現點燃的蠟燭隨著燃燒會慢慢變短,並且蠟燭容易倒下,那麼我們可以用什麼來代替蠟燭呢?讓學生說一說本節課的收穫,並梳理本節課的知識點。

四、板書設計

《平面鏡成像》教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