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嶺鄉:明前茶飄香 茶農採茶忙

陽春三月,暖意濃濃,但清晨還是春寒料峭,過了金桃大橋,踏進金寨縣桃嶺鄉,雲霧繞繚,山水相間,遠遠就能看見茶農們早早揹著茶簍,彎著腰,低著頭,兩手在不停的動著,嫻熟的將一片片脆嫩的茶葉摘下,放進茶簍。一排排修剪好的茶樹,整整齊齊,隨地勢綿延不絕,春風拂面,嫩綠一片,清新的茶香隨風飄過,沁人心碑。

“我每天可以摘6斤左右一芽一葉的茶草,傍晚到茶葉合作社或茶廠賣,每斤45元至50元,每天收入有200多元左右。如果再快點還不止這些錢呢。”桃嶺鄉趙院村年輕村民葉乃霞抿著嘴笑著說。

“現在是春茶上市的時候,也是全年最忙的時候,每天在茶葉基地採茶的茶農有150多人,最多的時候一天有300多人在茶葉基地採茶。清明節之前採摘的是“兩指尖”,製作“沐芽茶”及一葉一芽製作“黃芽”及“碧毫茶”。”桃嶺鄉四季春茶業合作社法人代表陳先志介紹著。桃嶺鄉茶產業是該鄉的特色主導產業,這裡的氣候條件、生態環境和海拔高度都非常適合種植茶葉,看,這都是今年茶樹剛發的新芽,茶葉新鮮翠綠,味道極好,是製作明前茶最好的查材料。

桃嶺鄉三面環水,一面環山,非山即水的地理環境,造就了這裡茶葉的內質。現在全鄉成立茶葉合作社有9家,合作社對農民原來一家一戶的山地實行集中統一流轉,對茶葉基地實行統一管理,統一標準採摘,注入科學技術,引導農民走生態有機之路,提高茶葉的產量和質量,讓農民增收,提高農民加入合作社的積極性;合作社對茶葉基地統一流轉後,茶農可以在茶葉基地採摘茶葉,所採茶葉按照市場價賣給合作社,這樣茶農每年除去土地流轉費用收入外,農戶每年可在合作社基地緊靠採茶一年可增收3萬元左右,有的可增加5萬元左右。

一片茶葉,帶動一個產業,致富一方百姓。近些年來,桃嶺鄉將茶產業作為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主導產業來抓,也是該鄉帶領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該鄉將荒山打造成茶葉基地,現有標準茶產業基地3萬畝,其中龍頭企業四季春茶葉合作社就有基地上萬畝,全鄉有茶葉合作社9家,年產系列茶150噸,實現收入上億元,取得了環境保護、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的有機結合。全鄉有310戶貧困戶靠茶產業脫了貧。(熊遠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