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地產“白銀時代”,海南龍湖步入穩健新十年

世紀新十年之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襲。當地產行業受此影響傳遞悲觀信號時,龍湖集團(00960.HK)董事長吳亞軍將其看作一次“壓力測試”。繼去年實現2425億銷售額後,龍湖將今年銷售目標定為2600億,穩中有增。

“今年的指標,哪怕微弱,仍然要考慮有所增長。”在吳亞軍看來,這就是強者的姿態。龍湖的底氣,來自於過往幾年的持續沉澱。從114億到1510億,上市十年,龍湖營業額完成超13倍增長。危難突襲時,便能產生一定的爆發力。

過去一年,龍湖在穩控負債率的情況下,機會性進入熱點區域,將約90%的貨量集中在高能量級城市。盈利能力、現金流等指標持續向好,迎來歷史最佳的整體盤面。目前,集團已售未結轉銷售額2535億元,可鎖定未來業績。

當地產結束矇眼狂奔的高光年代,外部環境愈加風雲變幻。地產下半場,龍湖掌握主動性的砝碼在於堅守航道、苦練內功。通過培育地產開發、商業運營、租賃住房、智慧服務四大業務,在不確定的市場中,謀求確定性成長。

龍湖的新臺階

2020年3月24日,龍湖集團公佈2019全年業績。在複雜多變的市場及多元化競爭格局中,龍湖基於穩健的業績增長,迎來歷史最佳整體盤面。

報告期內,龍湖累計實現簽約金額2425.0億元,同比增長21%,穩居行業前十,全年簽約金額目標完成率達110%;簽約面積1423.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5% ,簽約金額及簽約面積均創歷史新高。

從銷售區域看,長三角、西部、環渤海仍是龍湖業績的主要貢獻地。長三角、西部、環渤海、華南及華中區域合同銷售額,分別佔集團上半年總合同銷售額的34.0%、24.4%、21.6%、10.8%及9.2%。

截至2019年底,在實現銷售的49個城市中,龍湖在22個城市入圍當地市場前十,7個城市簽約金額超百億元。長三角區域簽約金額超800億元,西部及環渤海區域簽約金額均超500億元。

一直以來,龍湖堅持有回款的簽約,有利潤的增長。期末,集團歸屬於股東的淨利潤183.4億元,核心淨利潤155.5億元;毛利同比增長28.5%至508.0億元,毛利率為33.6%。核心稅後利潤率15.5%,核心權益後利潤率10.3%,盈利能力穩步提升。

管理層對龍湖基本面頗有信心,並將今年銷售目標定為2600億。要知道,受疫情影響,百強房企2月同比銷售大跌40%。在行業規模攀頂、疫情打擊突襲時,唯有龍湖此類業務穩健、成長確定性高的房企有加碼的底氣。

“從市場反應和龍湖執行力來講,雖然有些衝擊,但整體可控。”龍湖集團CEO邵明曉稱,目前,集團不需大幅調整供貨、銷售結構,基本上能夠按照預定目標,順利、平穩往前運行,全年2600億銷售目標有信心完成。

據悉,從2月下旬到3月中旬,龍湖集團216個工地,已經有96%復工;工地所需的10萬左右勞務崗位,3月中旬已有96%全部到位。隨著市場如長三角地區逐漸復甦,房企業績有望穩步回升。管理層預計,4月份整個銷售市場會回到正常水平。

民營房企樣板

身處資金密集型行業,龍湖敢於逆勢加碼的底氣,還在於集團多年穩健沉澱出的資本護城河。

2020年,疫情疊加償債高峰年,現金流不足始終是懸在房企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延期復工下,部分房企現金流只能維持兩三個月經營。

報告期末,龍湖淨負債率51.0%,集團有息負債中一年內到期債務139.3億元,佔總債務的比例僅9.5%。在手現金609.5億元,現金短債比為4.38,而去年龍湖經營性收入102.3億,完全覆蓋利息支出。財務盤面持續向好,使集團在應對疫情時更加從容。

當下,融資環境趨緊態勢不減,房企增量發債愈發艱難,資金成本節節攀高,成為吞噬利潤的潛在“黑洞”。作為民營房企財務穩健的樣本,龍湖期末平均融資成本僅4.54%,無論是境外美元票據,還是國內公司債券,龍湖均以長年期、低票息刷新業內記錄。

2020年1月,龍湖發行6.5億美元票據,其中2.5億美金為7.25年期,票息3.375%,4億美金為12年期,票息3.85%,創下中國民營房企“最長年期”和“最低票息”雙紀錄。據悉,龍湖年初已完成全年基本融資,能順利平滑疫情帶來的波動。

得益於資本市場的優異表現,國際三大評級機構標普、穆迪、惠譽給與龍湖的最新評級分別為“BBB”、“Baa3”、“BBB”;大公國際、中誠信證評、新世紀均給予龍湖“AAA”評級,集團得以成為行業內唯一境內外全投資級民營房企。

龍湖能牢牢穩住財務基本盤,與集團審慎的拿地策略密不可分。一般而言,土地成本占房企開支的大頭,而龍湖堅持“不拿地王,不拿高價地”,以淨負債率控制倒算投資額度,土地市場趨熱時便稍加緩和,將淨負債率保持在50%~60%空間。

去年,在城市群協同發展導向下,龍湖看準土地市場時機,全年新增90幅新地,新增土地總建築面積1731萬平方米,權益面積1273萬平方米,環渤海地區、華南地區、長三角地區、西部地區及華中地區佔比分別為25.2%、22.3%、21.5%、20.2%及10.8%。

截至2019年底,集團土儲合計6814萬平方米,權益面積4742萬平方米,遍佈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等7個城市群的55個城市。項目區位既聚焦一二線城市,也圍繞城市群周邊適度佈局,成本合理,為後續盈利增長奠定基礎。

迴歸與重塑

“一個公司怎麼確定自己的主業,其實是能力圈決定的,是時代機遇決定的。”業績發佈會上,吳亞軍一陣見血地說到。當轉型成為房企白銀時代的“悖論”,龍湖不認為當下戰略是多元化。在管理層看來,集團四大板塊都是值得強化的主航道業務。

管理層堅信,地產行業“水大魚大、矇眼狂奔”的時代註定一去不返,迴歸、重塑成為共識。因此,龍湖將航道鎖定至地產開發、商業運營、租賃住房和智慧服務,堅守“空間即服務”的戰略,實現四大航道協同發展。

自2011年開始,龍湖就將每年銷售回款的10%作為上限,投資持有型物業。2019年,龍湖實現物業投資業務不含稅租金收入57.9億元,同比增長41.5%。商場、租賃住房、其他收入的佔比分別為79.0%、20.3%和0.7%。

作為龍湖最主要的投資物業,期末龍湖商場租金增長31.9%至47.5億元,累計開業商場數量39個,整體出租率98.5%,同店增長達到19%;商場銷售額為267億元,同比增長25%;全年平均日客流154萬人次,同比增長23%。

受疫情影響,全國零售業遭到衝擊。管理層稱,對商戶減免租金帶來的資金影響,將於未來逐步消化。目前集團39個商場已全部恢復營業,今年商業推進計劃不變,預計到2020年底,龍湖累計開業商場將達近50個,也力爭實現60億元的租金收入。

其它業務板塊同樣穩健生長。報告期末,冠寓累計開業房間數量7.5萬間,租金收入11.7億元,同比增幅150.6%,開業超過六個月房源的出租率87.3%;龍湖智慧服務營業收入42.8億元(合併抵消前約50.0億元),創新收入佔比近50%,後續這一比例將持續提高。

得益於集團多維度優異表現,在美國《福布斯》此前發佈的2019年全球上市公司2000強榜單中,龍湖躍居榜單第345位,較去年攀升149位。未來,龍湖仍將恪守審慎步調,洞悉時代發展趨勢,在複雜多變的市場中穩健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