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認識它嗎:賓白「bīn bái」

賓白「bīn bái」

釋義:

“賓白”就是戲曲中的說白、唸白。公認的解釋是:戲曲以唱為“主”,“說白”就只可稱“賓”了。

主角兒亮相的自我介紹叫“定場白”,唸叨些來龍去脈,愛聽不聽;配角兒帶著“衝場白”出來大放異彩可不稀奇,一字一句,得把家長裡短給觀眾道個明白。

別忘了還有“帶白”、“獨白”、“旁白”。臺子大了跟林子大了一樣,角兒多了,說啥的都有。

拿捏指數:四星。上了啥山就“白活”啥,這叫能耐!

清代的李漁是自編、自導、自演的全才,唱、念、作、打都會,帶著全家人組團滿世界開場子。在《閒情偶寄》中他就專門研究過“賓白”的重要地位。

李漁很嚴肅地指出,前人的唱腔唱詞千錘百煉,切不可隨便改動,怕觀眾不依;唯有“賓白”必須善變,到什麼山上“白活”什麼才招人喜歡。

李漁還自信地說,在給前人的劇目改編“賓白”方面,他可是真正的“大咖”。

你真的認識它嗎:賓白「bīn bái」

屈原 · 獨白: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閒情深究:

“白”本來就有陳述、表白的意思,元雜劇偏偏不用“白”,也不用“說白”,而是用了一個令人費解的“賓白”;更令人費解的是很多人沒完沒了的研究這個問題,有的還真靠它研究出名了。

1、明·徐渭《南詞敘錄》:唱為主,白為賓,故曰賓白,言其明白易曉也。

2、明·姜南《報璞簡記》:兩人相說曰賓,一人自說曰白。(獨白)

3、清·李漁《閒情偶寄·賓白》:自來作傳奇者,止重填詞,視賓白為末著。

4、舉例:元雜劇·《氣英布》第一折:(唱賓)住者!你休跟前下說詞那!(韻白?)

你真的認識它嗎:賓白「bīn bái」

《玉堂春·蘇三起解》(崇公道):公道不公道,自有天知道!

擴展閱讀:誰是主人誰是客?

戲劇專家當然得會看戲,但不一定都能看出門道。王國維大師也認真研究“賓白”,得出過重要的結論:古人都認為“賓”和“白”應當是有點區別的,我也覺得他們是對的。學問夠大。

有人說,“賓白”的遠源是漢賦的“主客問答”,班固作品中的“賓曰”就是“賓”首先發問;也有人說“賓白”的近親是佛教的“賓主問難”,“唸白”應當跟“唸經”更靠譜兒。

倒是《蘇三起解》中有著名的“唸白“:你說你公道,我說我公道,公道不公道,自有天知道!

閒情偶寄的時候,探究“賓白”的來歷也是一樣!

技不壓身,別成了網紅還讓人笑話!

你真的認識它嗎:賓白「bīn bái」

你真的認識它嗎?別成了網紅還讓人笑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