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豆並不是敗給了美國轉基因大豆,而是敗給了我們中國人自己

中國大豆並不是敗給了美國轉基因大豆,而是敗給了我們中國人自己

轉基因大豆的優勢還不足以摧毀我國大豆種植業所以我們振興中國大豆產業不能只依賴大豆品種更新

我在一篇介紹美國轉基因大豆的文章中看到,轉基因大豆的實際單產和我們國家普通大豆的實際單產是相差無幾的。以我們東北為例,我們東北的大豆每畝地單產可達到300-350斤/畝,個別經營較好,地力較好的地區畝產在400斤/畝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而我們看到美國的轉基因大豆的單產也是在400斤/左右,我們單從產量來看美國的轉基因大豆還是很有優勢的,但是我們還要考慮積溫等因素所以我們綜合考慮美國轉基因大豆和我們中國大豆來對比其優勢並不明顯。

轉基因大豆主要的優勢在於抗蟲,其抗蟲優勢可以減少蟲害增產20-50斤左右,這也是轉基因大豆主要的優勢所在。而美國大豆的最大優勢是土地成本,他們的土地價格只相當於我們土地租金的1/2-1/3左右,地租少才是美國大豆成本低的主要原因。

中國大豆並不是敗給了美國轉基因大豆,而是敗給了我們中國人自己

轉基因大豆和我們國產大豆產量的差距其實是很小的,最關鍵的因素是因為轉基因大豆抗蟲所以才會有產量較高的假象。在當前農業技術難以突破的當下,我們要想用種子技術的升級在產量上壓倒轉基因大豆是不現實的,也無法彌補地租的成本差距所以我們必須要從其他層面入手來振興我們中國大豆產業。

我總結了一下我們大豆產業迅速萎縮的三大主要原因,大家看看有沒有道理?

中國大豆並不是敗給了美國轉基因大豆,而是敗給了我們中國人自己

中國養殖模式和美國等發達國家養殖模式趨同是外國大豆進入中國的主因

集約化養殖和我們國家傳統養殖業的根本區別我在這裡就不和大家多說了,我們只是簡單的說一下我們傳統養殖業崩塌所帶來的問題。

第一,集約化養殖必然會要求全球性養殖資源優化,否則集約化養殖根本在中國難以立足,這也是我們進口大豆的主要原因。

第二,資源利用性質的傳統農業迅速萎縮被集約化養殖所替代加速了大豆進口的速度。

關於集約化養殖對於大豆的影響我們就不多說了,我們接著說下一個原因。

中國大豆並不是敗給了美國轉基因大豆,而是敗給了我們中國人自己

第二,大豆產業迅速萎縮給農業帶來了連鎖反應導致農業物資價格升高,我國大豆和美國大豆的差距被進一步拉大

大豆種植對於化肥的需求是很小的,因為大豆有固氮的作用所以大豆只需要使用很少的氮肥,而且種植大豆有修養得力的作用。隨著我國大豆產業的萎縮,而集約化養殖又對於玉米等飼料的需求旺盛,一時間我國玉米種植面積增長迅速。玉米麵積迅速增長帶來了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種植玉米需要大量化肥,導致化肥需求猛增化肥價格節節攀升。

第二,常年種植玉米使用大量化肥導致土地地力下降,鹽鹼化問題嚴重。

第三,大量玉米秸稈得不到妥善處理又增加了農業成本。

由於我國的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攀升,我們國家的大豆成本優勢實際和美國大豆的成本又被拉大了,這是我國大豆產業萎縮的第二個原因。

中國大豆並不是敗給了美國轉基因大豆,而是敗給了我們中國人自己

第三,中國人用嘴摧毀了自己國家的大豆產業

當牛奶代替了豆漿,當豆腐變成了辣條,我們國家的大豆產業其實就已經註定了衰敗的結局。在遙遠的古代,甚至是在幾十年前豆製品還是我們國家很多家庭的主要食品,也是深受歡迎的美味佳餚。但是隨著外國大豆的進口,以及大豆飼用的推廣,肉製品開始豐富起來,再加之外國飲食文化的侵蝕,使得我們本來依託自然資源的傳統飲食方式被徹底打破,從此大豆產業就徹底一蹶不振了。

我們完全可以說是我們中國人自己打敗了自己的大豆產業,這句話不知道大家認不認同?

中國大豆並不是敗給了美國轉基因大豆,而是敗給了我們中國人自己

大豆的大量進口主要的原因是養殖業需要大量的植物蛋白;人類需要大量的動物蛋白而我們又沒有足夠的土地生產如此多的大豆,這才是我們國家大豆產業迅速萎縮的關鍵問題。簡而言之就是以前大豆是人吃的,現在變成飼料了,我們國家的大豆怎麼可能有競爭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