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市避風港,央企大舞臺?


公共事業 | 熊市避風港,央企大舞臺?

隨著疫情在海外蔓延,全球都將面臨經濟滑坡的現實,資本市場被拖入週期性熊市的概率在不斷增加,海外股市仍在劇烈震盪之中。大A股雖然在走勢上經歷了二次探底,但面對充滿挑戰的未來,如何做好"防禦"已經是不可避免的話題。

一般來說,由於大盤整體的震盪與不確定,防禦策略會首選與大盤波動相關性較低的板塊,或者叫低Beta板塊,比如大家熟悉的醫藥、必選消費以及公共事業等。由於此次衝擊的源頭是新冠病毒,而我國又很快採取了嚴格的自我隔離管控,在此預期之下的資本市場層面,與之相關的醫藥和必選消費板塊其實已經經歷了一波短期炒作。

也正是由於此,本次我們在選擇"避險資產"時,將目光投向了一個平時不起眼的板塊 - 公共事業。

公共事業 | 熊市避風港,央企大舞臺?


01 公共事業板塊的定海神針 - 長江電力


我們參考申萬宏源的一級行業分類來看,公共事業板塊主要包括了電力與環保(光聽名字就能體會到這個版塊常被投資者評價為"不性感"的原因)。的確,該板塊的優勢在於穩定的分紅回報,風險小,波動率低。公共事業裡面可選擇的股票標的有很多,這次我們想說的是一個典型而特殊的公司,能夠以點帶面的追蹤如何進行公共事業板塊的投資,這就是 - 長江電力。

長江電力成立於2002年,通過逐步收購母公司三峽集團已建成投產的水電資產,已成為目前A股最大的電力上市公司、全球最大的水電上市公司,擁有長江干流上的三峽、葛洲壩、溪洛渡、向家壩4座巨型水電站,總裝機容量4549.5萬千瓦,其中三峽電站為全球裝機容量最大的水電站。未來,三峽集團正在興建的烏東德電站(2020年投產)、白鶴灘電站(2021年投產)將擇機注入公司,屆時公司將擁有長江干流上的6座電站,裝機容量可達7169.5萬千瓦,梯級電站聯合調度作用將進一步發揮。公司的電能主要銷往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電能需求旺盛、電價較高的地區。截至2019年年末,

三峽集團持有上市公司57.92%股權,實際控制人是國務院國資委。

公共事業 | 熊市避風港,央企大舞臺?

東吳證券的研究報告顯示,2016-2018年,公司收入分別為489.39、501.47、512.14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101.90%、2.47%、2.13%;歸母淨利潤分別為207.81、222.61、226.11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80.39%、7.12%、1.57%。盈利能力方面,2016-2018年,公司的毛利率分別為60.69%、61.21%、62.89%,淨利率分別為42.78%、44.42%、44.21%,ROE(攤薄)分別為16.21%、16.48%、15.90%。總體來看,公司的電量、電價、盈利狀況都比較穩定,長江來水的波動對公司業績基本沒有形成影響。

一個字總結,就是"穩"。

公共事業 | 熊市避風港,央企大舞臺?

同時,由於公司的水電業務商業模式清晰、業績較為穩定、折舊佔比較高,因此現金流狀況十分穩健,2016-2018年公司的經營性淨現金流分別為389.90、396.93、397.37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120.07%、7.12%、1.57%,佔比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87.62%、178.31%、175.74%。充沛的現金流為高分紅政策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1)2013-2015年,公司每股股利分別為0.28、0.38、0.36元,分紅比例分別為51.01%、52.88%、68.17%;

2)2016年重大資產重組完成後,承諾2016-2020年每股股利不低於0.65元,2016-2018年實際每股股利分別為0.71、0.68、0.68元,分紅比例分別為75.49%、67.20%、66.16%,股息率分別為3.97%、3.80%、3.80%;

3)2021-2025年承諾分紅比例不低於70%。

公共事業 | 熊市避風港,央企大舞臺?

可以很清晰的看出,公司核心業務具備壟斷地位,其水電穩健的運營與分紅預期具備很強的防禦屬性,而目前A股因受外資流動性危機的影響導致被動減倉,在此行情之下,相信會出現對國內投資者具備吸引力的買點,尤其是對於有意願長週期持股的價值投資者。除此之外,我們注意到公司的大股東三峽集團與上市公司的聯動,長江電力的超額收益也來自於集團資產收購及注入的預期,這樣一個資本運作邏輯與我們之前在

《環球醫療 | 是時候重新認識你》裡提到港股的環球醫療倒有幾分相似。


02 以點帶面,追蹤長江電力與三峽集團的公共事業投資版圖

長江電力現金牛的屬性,使其不僅在主營業務方面遊刃有餘,更是成為行業內"買買買"的標杆。公司通過二級市場及一級半市場分別持有湖北能源(28.45%)、三峽水利(20.00%)、廣州發展(19.62%)、川投能源(11.12%)、國投電力(10.71%)、桂冠電力(5.93%)、申能股份(5.00%)、黔源電力(4.97%)、廣安愛眾(4.12%)等諸多電力相關的能源行業上市公司股權。

公共事業 | 熊市避風港,央企大舞臺?

2020年2月6日,申能股份發佈公告稱,長江電力持有公司股份的比例升至5%,構成首次舉牌。這是進入庚子鼠年資本市場的首例舉牌。對於增持的目的,長江電力表示,此次增持是基於對申能股份經營理念、發展戰略的認同,及對上市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看好,從而進行的一項投資行為。與此同時,長江電力表示,在未來12個月內將根據證券市場整體狀況並結合申能股份的發展及其股票價格情況等因素,擬繼續增持申能股份不低於100萬股。

新年伊始,不僅是長江電力,其股東三峽集團,亦是在A股與港股的二級市場動作頻頻。根據上海證券報的報道:

2月21日,興蓉環境公告,長江環保集團2月19日通過集中競價方式,增持公司173.39萬股,長江環保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三峽資本累計持股1.49億股,佔總股本比例達5%,構成舉牌;

2月24日,納川股份將10.02%股權轉讓給長江環保集團及三峽資本持有,總價款4.12億元;

3月6日,福能股份公告,三峽資本於2月25日-3月4日通過集中競價交易買入公司760萬股,三峽資本自2015年累計通過定增及增持對公司的最新持股比例達到7.89%;

3月13日,國禎環保公告,公司控股股東國禎集團原本擬向三峽集團轉讓15%股權的事項終止,改為賣給另一家央企中國節能環保集團,而此前三峽系資本已累計持有國禎環保11.63%股權。

據上證報記者梳理,2019年以來,如果算上港股的北控水務集團,三峽集團已先後買入12家上市公司及子公司股權,可追溯的耗資已超過50億元人民幣

公共事業 | 熊市避風港,央企大舞臺?

自此,在公共事業領域,或者說在電力和環保板塊,央企三峽集團已經構建起控股長江電力、湖北能源、三峽水利3家上市公司,參股20多家上市公司的資本市場版圖。


03 行業整合進行時


從三峽集團的一系列資本運作舉動中,我們看到的是公共事業領域資源、資金整合正在進行時,而這個主角,仍然是央企。

第一,在公共事業領域,央企具備整合的天然優勢。一如我們之前在環球醫療一文中分析的,與醫療機構相似,在公共事業領域,央企同樣具備天然的資金與資源優勢。如電力與環保領域,項目前期大多需要重資產投入,而後期涉及與電網、各地方政府部門的頻繁經營往來,從大邏輯上看,央企能夠憑藉其資金成本優勢在前期最大化資金槓桿,而在後期運營之中更好的協調與其他領域壟斷型央企、地方政府或國企之間的利益平衡,作為頂層設計的整合者和管理者再合適不過。

第二,國資借鑑"淡馬錫"模式,從管資產到管資本。同樣與醫療機構類似,以產業背景央企的投資,突出旗下上市公司資本運作平臺和治理結構優點,借鑑新加坡淡馬錫模式,踐行國資管資產向管資本的角色轉換。三峽集團頻頻出手,也側面反映出政策頂層對於公共事業領域資源整合的加速,如三峽集團這般有先天佈局優勢的央企,正加緊跑馬圈地以期在後續深化整合中佔得先機。此外,作為"長江大保護"核心的籌資平臺,長江綠色發展投資基金於2019年11月正式成立,這個由國家發改委與三峽集團共同設立的國家級產業投資基金,首期募集資金200億元,未來計劃形成千億級規模。該基金將通過市場化運作引入社會資本,解決"長江大保護"資金需求。同時,在國禎環保的案例中,我們也看到另一家央企中國節能環保集團的顯現,不禁想到在醫療機構改革中頂層設計下的6大央企,華潤和通用一如這邊的三峽和中節能。

第三,公共事業板塊估值處於歷史低位,經濟大環境之下更具投資價值。如果我們以市盈率PE為指標,從歷史估值來看,當下公共事業的核心板塊電力、環保、水務均處於較低位置。

公共事業 | 熊市避風港,央企大舞臺?

如文章開頭所談到的,在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的背景之下,資本市場亦受到經濟基本面及海內外資金面的衝擊,這時公共事業板塊不僅是資金的避風港,從長期來看更突顯其投資價值。


儘管國家給政策、給資金、給資源,但我們都明白,改革和整合不會一蹴而就,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更需要時間來驗證。作為金融從業者,我們也同樣明白這塊地界上的大金主向來是銀行機構,而由於銀行融資的特殊性,國有企業很多時候會扮演行業中的資金媒介。通過對諸如教育、醫療、公共事業等特殊行業的頂層設計,讓央企國資平臺以直接融資的通路為行業注入充實的資本,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如果你發現自己身處一艘不斷漏水的船裡,換一艘船所需的能量可能比填補漏洞所需的能量更有效率。"趨勢在,機會也在,如果沒有更好的選擇,要不要考慮駛進避風港呢?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