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令下的“必要場所” ,疫情帶給澳洲最明顯影響“距離感”

截至3月24日下午,全澳“新冠”病毒確診病例持續攀升已超過2000例。為減緩病毒傳播速度,自3月23日週一中午開始,

全澳實施一級限制令,酒吧、電影院等“非必要場所”全部關停。

與此同時,一些“必要場所”仍然敞開大門,方便維繫民眾在“疫情”期間的必要日常生活。

今日澳洲App記者走訪了銀行、郵局、火車站和超市發現,“疫情”帶給民眾最明顯的影響,是無處不見的“距離感”。

銀行主動間隔,“一椅子”的距離

記者在澳新銀行發現,工作人員會詢問前來辦理業務的民眾抵澳日期,並查看其護照信息以獲悉,是否自動在家隔離14天。

銀行中工作人員都戴了口罩,其中一位職員引導記者走進辦公隔間,期間特意保持大約1米的距離。

在隔間內,銀行職員和記者之間會擺放一個貼著黃色膠帶的椅子,來確保兩人之間保持一定社交距離。

限制令下的“必要場所” ,疫情帶給澳洲最明顯影響“距離感”

銀行辦業務保持一定社交距離

記者走訪附近另一間銀行,並沒有設置黃色膠帶椅子,但在辦公隔間能夠看到銀行職員會刻意留出一定空間來辦理業務。

郵政業務增多,“怕感染買什麼都郵寄”

中午時分,記者走訪至悉尼唐人街附近郵局看到,前來辦理業務的民眾不少,他們大多戴著口罩。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最近來取包裹的人比之前多。

限制令下的“必要場所” ,疫情帶給澳洲最明顯影響“距離感”

唐人街附近郵局

郵局地毯上也貼上了醒目的黃色橫線,來提醒排隊時應保持一定距離。

限制令下的“必要場所” ,疫情帶給澳洲最明顯影響“距離感”

悉尼唐人街附近郵局

人們都井然有序的排隊,一名前來取包裹的中國留學生告訴記者,她很想念中國的快遞服務,同時抱怨澳洲快遞的不便捷,

“現在上網課,我天天在家但從沒聽到有郵遞員按門鈴,只能來郵局取。”

但由於最近澳洲“新冠”疫情確診病例逐日增多,平時愛逛街的她表示,“怕感染,買什麼都郵寄了。”

火車站繁忙不再,“擔心會失業”

火車站裡,站臺空曠,乘客稀少。記者看到幾名西人男子也戴上了口罩。

限制令下的“必要場所” ,疫情帶給澳洲最明顯影響“距離感”

悉尼中央火車站

即便是平日裡最繁忙機場線,站臺上也沒幾個人,只有幾名工人戴著口罩在一旁交談。

一名印度裔的站臺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疫情”期間,火車正常運營,但很多人在家辦公,機場又有很多限制,因此搭乘火車的人越來越少,“很擔心會失業”。

限制令下的“必要場所” ,疫情帶給澳洲最明顯影響“距離感”

從中央火車站到機場的火車上,車廂內乘客很少,只有一名西人低頭看著手機,記者在其他車廂也看到相同景象。

限制令下的“必要場所” ,疫情帶給澳洲最明顯影響“距離感”

限制令下的“必要場所” ,疫情帶給澳洲最明顯影響“距離感”

超市購物,“請站在綠色十字上”

在Woolies超市,記者看到在付款區域有綠色十字標線,以此讓人們保持距離。但很多人沒有按照標線排隊,仍然緊貼在一起等待付款。

限制令下的“必要場所” ,疫情帶給澳洲最明顯影響“距離感”

超市排隊綠色十字

在超市自助結款區域,人們也沒有意識,去按照地上的綠色標識排隊,但一旁工作人員大約每隔2分鐘來提醒,“請站在綠色十字上”。

限制令下的“必要場所” ,疫情帶給澳洲最明顯影響“距離感”

一名超市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人們還沒有意識,或者說還沒有形成一種保持距離的習慣。但她表示,會及時提醒排隊顧客,按照政府的要求做。

“為什麼中國人都有口罩?”

從機場回到市中心的火車上,人明顯增多,很多乘客提著行李,從他們的交談中,記者瞭解到,一行人剛完成了一次澳洲境內旅行。

他們出發時,悉尼只有4例確診,回來後增長到800多人,“真是難以置信。”

限制令下的“必要場所” ,疫情帶給澳洲最明顯影響“距離感”

其中一名澳人仍然有信心,稱,“應該比歐洲好一些,我相信疫情會盡快結束。”

限制令下的“必要場所” ,疫情帶給澳洲最明顯影響“距離感”

在車廂內,一名印尼女子正在擦免洗洗手液,但她沒有戴口罩。記者上前詢問,她表示,“首先我買不到口罩,其次,我平時都裹著圍巾應該也有點作用。”同時,她很疑惑,“為什麼中國人都有口罩戴?”

因為“疫情”,澳洲的“必要場所”雖有所調整,但仍能維持人們日常的生活,這便是“戰勝病毒”的希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