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電影的“岔路口”?

短短一週時間裡,全球範圍內的電影產業局勢就有了大“反轉”。

來源:獨訊頭條自媒體平臺:入駐獨訊頭條自媒體平臺,享受三億補貼

3月16日,新疆中影金棕櫚影城宣佈恢復營業,停擺了近兩個月的影院行業走上了復甦之路。貓眼數據顯示,截至3月21日,全國復工影院已經超過了500家,有專家預測,清明節前電影行業有望恢復元氣,5月初便可能實現全面復工。

而與之齊頭並進的,是內容層面的供給。

3月17日,中影宣佈《戰狼2》等影片以公益影片的形式復映,不久後,也相繼有影城收到了華夏的首批覆映影片(包括《紅海行動》等)拷貝。而根據外媒報道,《阿凡達》等進口大片的復映工作也在洽談當中,緊接著,4月初將有適合長線放映的文藝片進入市場,5月後則會有新片跟進。

2020,電影的“岔路口”?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有望復映

“這就是宏觀調控的第一步。”有從業者告訴記者,隨著這種逐步引導的推進,電影行業將會有節奏地復甦,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激勵相關從業者。

但同一時期,歐美影市的產業危機卻剛剛到來,不久前內地影視產業所發生的一切,如今又在歐美市場一一復刻:《007:無暇赴死》《花木蘭》等撤檔、《小美人魚》《神奇動物在哪裡3》等拍攝擱淺、北美排名靠前的院線關門、戛納電影節延期、部分熱門影片轉為線上播放……

來源:獨訊頭條自媒體平臺:入駐獨訊頭條自媒體平臺,享受三億補貼

而在此之前,很多好萊塢相關人士都認為疫情不會對美國影視產業造成衝擊。

面對歐美影視產業突如其來的危機,不少吃瓜群眾都紛紛表示“這集我看過”、“這不是春節檔故事的續集嗎”等等。但在記者看來,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任何一塊主要電影市場的風吹草動,都能牽一髮而動全身,我們絕非旁觀者,也還沒到能笑著調侃的時候。

2020,電影的“岔路口”?

無論是每年佔內地近一半票房的進口片供給,會在接下來一段時間裡成為“X”因素,還是電影節取消讓批片業務開展遭遇難題,又或者是更長期一些的中外相關影視內容製作合作的停滯,以及全球流媒體生態與窗口期問題的變化,都會影響中國電影市場下判斷、做決定,甚至帶來了格局上的洗牌。

在此前的文章中記者曾經寫過,2010年對於中國電影來說是特殊的一年,由《阿凡達》熱映帶來了一系列連鎖反應,影響了此後十年電影產業的發展。若干年後,當我們再站在歷史的高點回望時,2020年會同樣是一個新的起點、新的“顛覆之年”嗎?

電影產業的變革,可能才剛剛開始。

沒了進口大片,誰能充當激活市場的排頭兵?

來源:獨訊頭條自媒體平臺:入駐獨訊頭條自媒體平臺,享受三億補貼

“一般這種情況,讓進口片頂上去,然後再引導國產大片上映會比較好。按照當前進口片的排期來看,(從影片熱度和話題度來看)大概率會是迪士尼的《花木蘭》。”

這是3月3日,在《電影院真的做好復工準備了嗎?》一文中,記者所引述的某位影院行業資深從業者的觀點。在彼時的行業背景下,從業者們普遍認為,由於復工初期行業前景存在諸多的不確定性,因此頭部國產大片不敢斷然冒險,而一些中小體量的片子又很難撐起市場,所以靠熱度較高的進口片激活市場,帶動觀眾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然而這份美好的期許,隨著《花木蘭》於3月13日正式宣佈撤檔,也化作了泡影。

截至目前,原定於未來一兩個月時間上映,但已正式宣佈撤檔、改檔的好萊塢大片已經超過20部,其中《花木蘭》《黑寡婦》《新變種人》等均未公佈新檔期,而《007:無暇赴死》《速度與激情9》則改檔年底或者明年。

儘管此前國內一直有媒體表示,有消息源稱《花木蘭》可能會在中國市場復甦之後率先上映,不過考慮到盜版和北美市場的情緒等問題,記者認為這種操作模式的可行性並不大。而美國媒體Deadline也在一篇報道里指出,美國消息人士認為,短期之內《花木蘭》不會存在中國早於北美上映的可能。

2020,電影的“岔路口”?

電影《花木蘭》最新劇照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前Sir電影影迷社群一項涉及到70多個城市的調研中,《花木蘭》是今年受期待值最高的進口片,支持率高達63%,影片的撤檔無疑會影響到很多人在近期的觀影熱情。如此一來,一個現實的問題就擺在從業者面前:影院復工初期,誰還能充當激活市場的排頭兵?

現階段,有關部門和相關公司給出的答案是復映片和小眾文藝片。截至記者發稿前,已經確定,在近期復映的電影超過了10部,同時此前撤檔的《喬喬的異想世界》也有機會於不久後登陸藝聯,多家媒體更是爆料稱好萊塢“五大”都在和有關部門接洽,商討經典大片復映的事宜。

經典大片復映,能夠成功激活當下的市場嗎?關於這一點,目前行業裡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

一種觀點認為,雖然電影復映的消息傳出後影迷群體一片歡騰,表示想在大銀幕上一睹《阿凡達》《泰坦尼克號》等經典影片的風采,但因為各地疫情情況不同,有多少人會付諸行動還是未知數。

2020,電影的“岔路口”?

《財經網》調查統計

日前財經網一項調查顯示,1.4萬名參與投票的用戶中,有1萬人表示近期不會去影院,只有數百人明確表示願意去支持。可見對於很多路人觀眾來說,現階段為老片“冒險”的意願還不是特別強。

“最近兩個月裡,不少人都長期宅在家中,很多想看的老電影都通過視頻網站觀看了,再加上不少人都已經因此而習慣了用手機、投影儀等觀影方式,經典老片在影院復映屆時能製造多大熱度,我還是持保留意見。”某影視行業資深從業者告訴記者。

2020,電影的“岔路口”?

復映首日影院情況(圖片來源:貓眼專業版)

實際上,儘管3月20日時,《狼圖騰》《戰狼2》《流浪地球》等復映片的密鑰就已經生效,但這一天真正恢復營業的影院只有不到500家。而貓眼研究院數據顯示,當天僅廣東省、重慶市兩地有《戰狼2》個位數場次排映,且暫無觀眾入場觀影。

在二級市場分析師秋水(化名)看來,至少在3月20日-3月31日這十一天的時間裡,影院很難有太多產出,對減少Q1季度的票房損失收效甚微,而業內流傳的3月26日即將上映的第二批公益復映電影,也有可能是這樣一個結果,難在短期內掀起太大波瀾。

資深發行行業從業者李冰(化名)則認為,當前影院復映效果不佳,一方面是因為硬盤拷貝運輸確實需要時間,另一方面更是因為部分影院在排片、復工上不夠積極。

“這麼好的片單給到了,但不少影城還是不敢排片,都在等著別人把市場點燃,自己再去湊熱鬧,這是不行的。至少得一個城市中的Top級影城可以率先開業,發揮一定的帶動作用。”李冰告訴記者,雖然多方途徑都在給出復工影院數據,但並不具備參考意義。

2020,電影的“岔路口”?

截至3月24日,影院復工情況(圖片來源:燈塔)

對此,一位資深影院經理則向記者表示:“這些經過了市場檢驗的優質影片,對於復甦期緩衝作用還是有的,但是真正提振市場還要靠新片。”

來源:獨訊頭條自媒體平臺:入駐獨訊頭條自媒體平臺,享受三億補貼

而另一種觀點則相信,雖然現階段觀眾和影院更多還在保持觀望,但這種局面很快便會被打破。

此前便有一線城市的資深影院經理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提及:“活躍影迷的觀影熱情,一定會對普通觀眾起到帶動作用,首批觀影人群關鍵不在於多少,而在於主動觀影的動作。”某位發行端的從業者也有著同樣的信心:“首周只要有人去了,一週以後沒事,就會有大量的觀眾跟上。”

“這就像是打仗,第一批衝鋒陷陣的人肯定會‘死’,但如果沒有這些人,這場戰役肯定不會贏。”李冰認為,影院當前需要做的是正視問題。

對於4月影市的整體恢復,李冰表示很有信心。業內有消息稱,4月初將有《喬喬的異想世界》《等奧斯卡獲獎文藝片通過藝聯專線上映,緊接著包括《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等進口大片也將陸續復映,再加上還在商談的一大批經典進口片,他預測清明節前後整體上座率有望達到5%

針對相關問題,日前Sir電影影迷社群又進行了一項新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對於觀影頻次相對較高的影迷群體而言,有接近90%的人願意在復映片上映後去觀影,明顯高於普通觀眾;其中影迷觀影意願較高的影片為《這個殺手不太冷》《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阿凡達》,均有近半數投票率;而對於復映片,影迷們所能接受的票價區間主要集中在15-30元。

2020,電影的“岔路口”?

2020,電影的“岔路口”?

綜合以上觀點與數據,記者認為好萊塢停擺,對內地影市的第一重衝擊集中在了影院復工進度上。

因為缺少了《花木蘭》這樣的強力大片,影院復工的進度或許會有所放緩;這一時期復映片將充當過渡的主力,不過存在諸多的不確定性;活躍影迷群體觀影意願較強,但想要依靠復映片拉熱市場,可能還需要對影迷們足夠有吸引力的片單以及對票價上的動態調整。

進口大片“消失”,會出現“片荒”嗎?

進口片的“消失”,影響的不只是復工階段。

儘管復工階段遇到了一定的挑戰,不過記者所接觸到的從業者們,對於影院工作、秩序的恢復還是較為樂觀的。普遍觀點認為,到了5月初國內影院將實現全面復工,經過一到兩個月的緩衝和適應,最晚7月的時候影院就能完全恢復正常。

屆時,很多原先撤檔的大片、暫未確定檔期的大片,將會面對大批許久沒有進入到電影院的觀眾,理論上會具備不錯的市場前景。

雖然也有人認為,開學延後會導致暑期縮減,但從2018年的數據來看,國內13-17歲以下的學生人群暑期購票率只有5%,低於歐美的14%,這部分人群對票房的影響還是未知數。

除此之外,暑期的縮短可能會使得大片的排布更為密集,此起彼伏間,很難當下就對暑期檔票房的具體走勢做出判斷。但記者相信,如果今年暑期的國產影片質量夠硬,那麼或許會有“報復性觀影”的情況,進而助推一兩部大爆款出現。

基於此,記者認為影院復工之後,真正的挑戰或許並非出現在縮減了暑期檔,而是在暑期檔結束前後。按照往年的慣例,暑期檔最後一到兩週起至12月賀歲檔全面鋪開前,進口大片會逐漸成為除國慶檔外,多個檔期的重要票房支柱。如果國慶檔影片不夠強勢,甚至還會出現9-12月進口片票房佔比過半的情況。

近四年9-12月進口片票房佔比統計

2020,電影的“岔路口”?

這一方面是因為除國慶外,歲末前內地並沒有其他節假日和強勢檔期,所以國產大片一般不會選擇這一檔期,造成這一時期的頭部影片空缺;但另一方面,因為感恩節檔期等的存在,一些美國大片會瞅準這一時期上映,因而很容易成為市場上最強勢的存在。此前多年裡,11月單月的進口片票房常常會超過75%。

但如上文所言,目前全球疫情影響下,多部大片都已經宣佈撤檔且暫未公佈最新檔期;而雖然《007:無暇赴死》等片定檔11月,可考慮到歐洲疫情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如果今年下半年西方影院無法正常復工,片方是否會再做調整也是未知數——直接將《速度與激情9》推延一年,預示著環球影業對今年全球影市的整體形勢判斷並不樂觀。

再加上一些還處在拍攝、後期製作的進口片,相關製作工作也被迫停止(包括《黑客帝國》《上氣》《侏羅紀世界3》等),其中不少都是對準未來一兩年的檔期。所以最悲觀的預測可能是,今年下半年乃至此後一段時間內,全球範圍內,好萊塢進口大片在排期和影片供給上都會受到一定影響。

2020,電影的“岔路口”?

《侏羅紀世界3》宣佈停拍

這便是好萊塢停擺,將給內地影市的第二重衝擊:中長期裡進口大片的供給問題。

對於這一情況,記者認為可能會給內地影視行業帶來的影響,主要集中在三個層面——

第一,可能會使得一部分優質的中小成本國產影片有望脫穎而出

,從而對內容創作產生深遠的影響。雖然9月、11月一般情況下是好萊塢影片的強勢檔期,但這幾年像《無名之輩》《少年的你》等中小體量國產片卻常常都有機會在一時期成為黑馬,顛覆行業的判斷和認知。

其中《少年的你》於去年10月末臨時定檔,在不被人所看好的情況下拿下了15.58億票房,其中11月單月票房6.9億,佔了當月總票房的25%。在此前的文章中記者曾分析過,這既是因為《少年的你》本身質量出彩,也是因為當時上映的《終結者:黑暗命運》等進口片質量不佳,很快就被觀眾所“拋棄”了。

2020,電影的“岔路口”?

2019黑馬電影前三甲(圖片來源:2019騰訊娛樂白皮書)

因此在進口大片或將缺席的情況下,一些“非主流”的、優秀的國產商業類型片,可能就此得到機會。而按照凡影諮詢創始合夥人王義之判斷,“今年十月會對於影視題材等從上到下進行重新定調”(點此閱讀:文娛行業如何像“後非典”時代一樣抓住機會?)。所以如果有從業者能夠藉助這一機會洞察到消費者的訴求,也將收穫到不錯的機會。

第二,2020年的檔期排布、影片規劃被完全打亂,對於一些檔期的激活也未嘗不是一個機會。

影片扎堆上映,一直是國內電影市場所面對的一個難題,以至於雖然11月前後常常有進口大片上映,但這一時期優質影片整體的數量還是偏少,常常出現單日大盤不足4000萬的情況。

因此若是好萊塢大片缺席,而一些國產大片能夠藉機進駐,或許能夠給市場與受眾習慣的培養、片方信心的建立,提供一個不錯的激勵。某發行從業者就向記者表達了類似觀點:“我們應該重視賀歲檔,近兩年大家都忽略這個檔期的爆發力,要知道早幾年賀歲檔一直是全年最賺錢的檔期。”

第三,上述兩點都是基於國產影片質量過硬、能夠一定程度上彌補進口片空白所帶來的正向預測,但相反如果沒有足夠好的國產片選擇在這一時期上映,那對於很多中小影城來說可謂雪上加霜,而這也可能進一步加速院線行業的整合

秋水告訴記者,按照歷史數據,春節檔票房佔據Q1季度1/4-1/3之間,以春節檔70億票房數據測算,2020年Q1季度總票房原本能在210億-280億之間。但整個Q1季度當中,影院僅有1月23日前正常營業,票房收入22億,減去之後則得出中國電影票房市場Q1季度損失在188億-258億之間。

如果暑期檔之後票房收入進一步受損或者增幅較低,今年很多中小影城的經營壓力便可想而知。考慮到此前上影等企業已經就影院整合開始佈局,被行業提了多年的下游整合,今年會有更多大動作。

因此在影院經營方面,除了期待更多好片子能夠支撐行業發展外,或許也需要有關部門,在宏觀政策層面給予更多的支持和調整,來幫助影院緩解可能的片荒所帶來的壓力。

電影節延期,中國市場並非只是“看客”

進口大片供給受到影響,批片會迎來新機會嗎?

“中國電影市場上的主流首先是國產商業大片,其次是好萊塢商業大片,而中小成本的批片很多時候只能排在中小成本國產片之後,算是第四個或者第五個類型。”有從事批片業務的從業者告訴記者,批片確實會在之後一段時間得到更多機會,但想讓批片能夠攪動市場格局並不容易。

除此之外,由於大片檔期未定,很多批片玩家也不敢輕舉妄動。“之前批片都是儘量見縫插針地排在分賬片中間,避免成為大片炮灰,同時也對市場起到一定補充作用。”有相關業內人士表示,“一旦主菜變得不確定,我們這些輔菜甚至是涼菜,就變得有點兒不知所措。”

更讓人擔憂的是,國內批片業務不僅檔期受牽連,在全球影視項目停擺的大背景下,其內容供給也會受到一定影響。

2020,電影的“岔路口”?

第70屆柏林電影節閉幕

眼前,大量海外電影活動被迫延期、取消,讓批片採購問題開始浮出水面。其實早在上個月,據EFM(歐洲電影交易節)的組織者證實,原定參加柏林電影節的118家中國公司和個人,均由於疫情等影響並未赴約。

疫情發展至今天,柏林電影節並非個例。

原定4月24日至5月2日舉辦的第22屆意大利遠東電影節,已經延期至6月26日,而意大利是目前全球疫情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新日期或許也會變動;戛納電影節的官方組委會,也於當地時間3月19日,發佈官方公告宣佈電影節將推遲或者取消……和柏林電影節一樣,這些電影節除了評獎、展映,更是承擔了很多小眾影片的國際版權交易。

“這對於片方和買家來說,都將會是一個比較慘重的損失。”有資深從業者相信,儘管線上交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補救,很多資深買家甚至不在電影節市場露面,就可以在電影節之前完成交易,但這並不適用於大多數片商。“一部影片在電影節首映之後,其口碑的高低也會左右市場反應,假如失去了電影節這樣一個平臺,交易的效率和精準度,甚至是其熱火朝天的樣態都會大受影響。”

此前電影資料館的策展人沙丹(奇愛博士)便在自己的視頻節目裡提到,對於電影行業來說,戛納電影節其實是一個電影年的開端。因此如果戛納延期,會破壞很多片方原本的佈局,進而影響到後續電影節的選片,以及各類買家對於影片市場前景的判斷。

從對內的角度來說,電影節的延遲或取消,也打亂了片商們對已投資、購入影片的運作節奏。現階段,國內很多觀眾對批片信息的獲得,更多地是來源於電影節或頒獎禮,因此選擇在固定的時間節點、根據電影活動來鋪排宣傳,是許多批片玩家的首選,但今年這些計劃卻因為疫情連續受到影響。

“我們原本計劃,2月在柏林電影節上對已經採購的北美批片做一波亮相;3月借香港電影節和香港電影金像獎,對合拍片做一波預熱;4月通過北京國際電影節,將準備推向中國市場的印度片介紹給觀眾認識。但現在看來,我們整個的計劃都被顛覆掉了,這對我們批片這個垂直的領域來講,確實影響挺大的。”一位涉足批片業務的公司負責人表示。

2020,電影的“岔路口”?

北京國際電影節宣佈延期舉辦

基於此記者判斷,未來一段時間,國內批片玩家在打法上會變得相對保守。

一位曾操盤過多個批片項目的片商也印證了記者的觀點,他表示其所在電影公司之後一段時間在批片購買方面,無論數量還是預算都將有所下調。“一方面,當前市場風險極大,不適合操作穩定性較差且成本高昂的批片項目;另一方面,也會考慮先清光手中的庫存,再考慮購入新片。”

電影節延期,還有一個被很多人所忽視的連鎖影響,那便是華語影片出海。

在此前的文章中記者曾經提到過(點此閱讀:華語電影的海外版權,不如當年好賣了),現階段在華語影片出海的問題上,片子質量並不是很多中國賣家所擔心的,這幾年中國湧現出了不少在海外頗深認可的新人導演,而真正制約他們走出去的是渠道、是向海外市場展示的機會,因此電影節的放映便格外被很多做國際生意的公司所看重。

“我認為向海外出口、推廣華語電影將會是一個越發艱難的過程。本來海外的院線發行就非常不容易,現在國外影院也陸續關張,海外發行商雖然有更多時間來看片,但後續與影院和觀眾的對接遙遙無期。海外電影節的取消、影院關門,今年來源:獨訊頭條自媒體平臺:入駐獨訊頭條自媒體平臺,享受三億補貼華語影片肯定是‘滯銷’的狀態。”行業內相關人士認為,

電影節的延期和海外影院的關閉,對華語影片的海外推廣會有不小的衝擊。

對比之下,原本很多人擔憂可能會首當其衝的合拍片,受到的影響或許沒那麼大。

某瞭解海外合作的業內人士向記者指出:“受到政治因素影響,疫情來臨前中美兩國在相關合作上就已經碰到了一些困擾,因此這段時間雙方在文化合作上其實處在一個‘冷淡期’,兩個國家電影業之間的合作,包括中美合拍片,也相對並沒有之前那麼緊密。”

歐美窗口期變化,會加速流媒體“逆襲”嗎?

如果將目光放得更長遠一點,全球疫情或將成為“觀影渠道之爭”的轉折點。

自美國總統特朗普頒佈相關禁令以來,好萊塢就頻頻上演打破窗口期的戲碼,其中環球起了帶頭作用,率先將《隱身人》《愛瑪》《狩獵》等院線電影放到視頻平臺點播,而原定4月10日北美院線上映的動畫《魔發精靈2:世界巡演》更是直接宣佈將在影院上映同日,開始線上視頻點播。

2020,電影的“岔路口”?

《魔發精靈2:世界巡演》

雖然不久之後,院線的討伐聲也如期而至,美國影院業主協會宣佈,將抵制《魔發精靈2:世界巡演》破壞院線窗口期行為,但這並沒有阻礙華納、派拉蒙和獅門相繼跟進:日前,幾家公司均宣佈,《猛禽小隊》《紳士們》《刺蝟索尼克》《愛情鳥》等電影,都將登陸在線點播平臺。

這不禁使人想起兩個月之前,當春節檔因疫情而宣告破滅時,《囧媽》也是在爭議聲中轉為線上播出,從而引發了院線端的抗議。

而在此前記者和相關媒體的分析中都提到,由於頭條系一次性鉅額買斷的模式並不具備廣泛複製性,因此這種情況難以成為常態——不過不久前《大贏家》再度在頭條系免費播出(據傳購入費用不低),似乎又“打臉”了類似觀點。

線上電影時代真的已經到來了嗎?

對此記者仍舊認為,無論是國內的《囧媽》《大贏家》,還是好萊塢《魔發精靈2:世界巡演》,這種線上線下同步或者線下轉線上的模式,更多還是特殊時期的特殊手段,短時間內很難在平常時期成為一種常態。尤其是許多視效大片,不管是影院獨有的觀影體驗,還是平臺購入所需要付出的高成本,都是不易跨越的門檻。

“通過過去9年間電影市場的分析發現,觀眾在購票過程中確實會比價,但對於影片本身質量的關注則更高。”一位數據分析師告訴記者。來源:獨訊頭條自媒體平臺:入駐獨訊頭條自媒體平臺,享受三億補貼

但就像記者在大年初一的文章(點此閱讀:《囧媽》熱播,是對影視行業的一次“降維打擊”嗎?| 猛侃專欄)中所言,《囧媽》的模式難被廣泛複製、影院具備其特殊優勢,不代表對絕大多數觀眾來說,線下觀影具備不可替代性。雖然短時間內很多頭部電影的首選仍舊是電影院,可很大一部分觀眾在向網絡端遷移也是不爭的事實。

2020,電影的“岔路口”?

《囧媽》上線的界面

“去年上映電影《三重危機之跨國大營救》初期選擇在院線上映,但並沒有爭取到多少排片,隨後改變策略,選擇院網同步上映,其網絡分賬票房達到院線分賬票房十倍。”有發行行業的資深從業者告訴記者,越來越多用戶的彙集,讓一部分片方在策劃階段,就已經把網絡端列為了回本的第一渠道。

“觀眾原本在影院集中觀影的習慣,經過了最近兩個月的重新塑造,很容易被流媒體使用習慣所動搖,而這個恢復期,其實是在為流媒體爭取時間。”有行業觀察者就提出,對非影迷群體,觀影習慣是很容易被“重新塑造”的,此次疫情其實就是一個關鍵點。

因此在記者看來,真正對產業格局產生影響的,並非一兩部電影的轉網,而是一批大片窗口期的縮短。諸如上文提及的《隱身人》,正是當下北美最火爆的電影,類似熱度的電影一般要在下映後3個月或更長的時間才會轉網,通過較長的窗口期來保證影院端的收益。

2020,電影的“岔路口”?

《隱身人》

試想,如果某部熱門電影,下映一兩週內就能在網絡上免費或者以遠低於影院的價格觀看,那必然會左右一部分觀影意願不強的觀眾的選擇,從而難以將院線收益最大化。正因如此,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窗口期都是院線、片方和流媒體博弈的焦點,雙方的拉鋸戰從未停止。

如今因為疫情,原本在窗口期問題上立場頗為堅定的大片廠,在態度上有了鬆動,主動轉向網絡端,這無疑是打破此前的“平衡”,或許會就此成為窗口期博弈的新節點。

而一旦歐美大片的窗口期被縮短,就內地而言,真正獲益的可能是與其已經建立了密切合作的優愛騰等老牌流媒體——它們有機會更早更快上線熱門進口電影,進而豐富自己的電影內容儲備、吸引到更多影迷用戶。若是這一天真的到來,那流媒體在放映渠道生態鏈裡的地位,又將有大的變化。

因此,在未來如果我們要為諸多變化、變革追根溯源,此次疫情的全球化,或許就是一隻新的蝴蝶。

來源:獨訊頭條自媒體平臺:入駐獨訊頭條自媒體平臺,享受三億補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