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正解—正心穩心之解》

【現原文】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正解文】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子貢曰:若《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歟?

子曰:賜也,始可與汝言《詩》矣,告諸往而知來者矣。

《論語·正解—正心穩心之解》/學而•第一•習也.14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順天地應人心道法自然

【註釋】

貧:窮也,困也。

諂:諂媚,不自重也。

富:富貴。

驕:驕橫,驕奢淫逸也。

何如:如何。

樂:樂其道,樂有道,樂正道也。

好:喜好,好好色之好也。

禮:亦理也,恭而示之於人謂之禮也。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切磋琢磨而成器也,正心修身而進於道也。

歟:呢、吧之語氣詞。

賜:子貢也。

言:討論也,講習也,切磋琢磨而可共進也。

告:訴也。

知:預也。

往:過往也。

來:未來也。

【正解】

子貢曰:貧困而不諂媚,富貴而不驕橫,如何?

夫子曰:可也,卻不如,清貧而樂道,富貴而好禮者也。

子貢曰:若《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歟?

夫子曰:賜也,始可與汝言《詩》矣;汝,告諸往而知來者矣。

《論語·正解—正心穩心之解》/學而•第一•習也.14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順天地應人心道法自然

【引解】

夫子教化於人:

勿忘本,勿忘初心也;人,貧不能失其本心,富亦不能失其本心也。

貧應樂有道,富亦應樂有道也;此之謂,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人,貧,非旦不能諂媚,且應樂有道也;人,富,非旦不能驕橫,且應好禮也!

貧,應修道也;富,亦應修道也。

故而,切磋琢磨,正其心也,修其身也,方可成器也;方能循有道而正焉,方能告諸往而知來也。

《論語·正解—正心穩心之解》/學而•第一•習也.14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順天地應人心道法自然

注:

1. 吾等雖不才,然用心學習實踐體悟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知行合一致其知,從心體悟《傳習錄》《周易》《道德經》《大學》《中庸》《孫子兵法》《鬼谷》《論語》等, 大道至簡,而後從易而解,期以正心穩心,堅定國人四個自信;為吾等原創,實屬吾等之淺見;

2. 不求異於人,旦求同於理,歡迎廣大 有志於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者 交流探討批評;

3. 學而時習之,希翼能為大家帶來清新明朗的心身體悟,若著實受用,乃吾等榮幸,望對大家能有些許參閱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