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春季繁育技術,記住以下要點,能提高品質與產量

天津地區夏季溫度高、雨水集中,高溫高溼的自然條件易暴發病害;冬季氣溫較低、陰天霧天偏多、光照條件較差,均不利於馬鈴薯秧苗的生長。而採用春茬和秋茬栽培,利用天津地區馬鈴薯脫毒微型薯種薯可取得良好的種植效果,特別是馬鈴薯脫毒種薯春季繁育配合一定的基礎設施條件、合理的生產週期、適當田間管理,效果好。

本文介紹了馬鈴薯脫毒微型種薯春季繁育技術。

馬鈴薯春季繁育技術,記住以下要點,能提高品質與產量

1 基礎要求

1.1栽培季節:馬鈴薯脫毒組培苗從定植苗床到脫毒微型種薯收穫,在田間的生長時間為90天左右,組培苗應在天氣回暖後開始定植,在高溫多雨季節來臨之前完成收穫。設施條件下,春茬馬鈴薯較為適宜的栽培時間為2月中旬至6月下旬,而馬鈴薯脫毒苗最為理想的定植時間為2月底3月初,收穫時間為6月上旬,此栽培期內馬鈴薯秧苗前期受低溫影響較小,利於幼苗緩苗及生長;中期氣溫和晝夜溫差適宜,利於馬鈴薯秧苗生長和發育;後期受高溫影響較小,利於脫毒種薯的幹物質積累。

馬鈴薯春季繁育技術,記住以下要點,能提高品質與產量

1.2設施隔離條件

馬鈴薯微型脫毒種薯繁育要求嚴格的物理隔離條件,需要在溫室等可密閉設施條件下栽培,對棚室用60目的防蟲網進行全面封閉後再覆蓋棚膜備用。對通風口、操作間入口及窗戶配置同標準防蟲網,設施大門配置封閉效果良好且規格略大於室門的紗門,出入時隨手關門,防止外界蟲源進入。

在操作間和棚室入口處定期撒施石灰,栽培期內保證有1m²以上消毒緩衝面積,以保證消毒效果。定期對通風口、入口及周邊噴灑殺蟲劑,降低外界蟲源進入的幾率。

馬鈴薯春季繁育技術,記住以下要點,能提高品質與產量

1.3栽培床

馬鈴薯組培苗的栽培苗床可採用懸空石棉瓦高架苗床、塑料盤苗床或深槽苗床。苗床的有效深度保持10cm以上,即可滿足馬鈴薯組培苗生長對基質厚度的要求。栽培苗床要與土壤隔離,懸空石棉瓦高架苗床、塑料盤苗床及支架要消毒,深槽苗床除消毒外要採取鋪磚、鋪彩條布或鋪膜等隔離措施避免基質直接接觸土壤;棚內非種植區域要進行鋪磚、地面硬化或地膜覆蓋,減少土壤對栽培的影響。

馬鈴薯春季繁育技術,記住以下要點,能提高品質與產量

1.4水利條件

設施內的灌溉系統一般採用吊掛微噴系統。根據實際需要合理佈置微噴高度和密度,保證栽培區域的全面、均勻覆蓋。棚室靠近通風口的區域水分損耗較快,可適當加大噴頭密度以保證充足的水分供給。田間管理上可對局部缺水區域進行適當額外補水,以保證基質溼度。

馬鈴薯春季繁育技術,記住以下要點,能提高品質與產量

含鹽量較高的灌溉水對細嫩的馬鈴薯組培苗的緩苗和前期生長影響較為明顯。天津地區很多地方的灌溉水水質較差,含鹽量偏高,栽培中可根據當地的水質情況適當配置淨水系統提高水質,以保證組培苗栽培順利進行。

馬鈴薯春季繁育技術,記住以下要點,能提高品質與產量

2 定植準備

2.1定植時間:馬鈴薯脫毒組培苗在棚室栽培的定植時間以2月下旬3月初為宜。

2.2組培苗準備:脫毒組培苗的苗齡在25~30天,苗高6~8cm為佳,幼苗整體色澤較深、莖粗壯、葉片多且較大為壯苗。定植前5~7天,組培苗從組培車間移入煉苗室進行煉苗,促進幼苗健壯,增強幼苗對外界自然光照和溫度變化的適應性。

馬鈴薯春季繁育技術,記住以下要點,能提高品質與產量

2.3 棚室準備

對棚室的隔離網紗進行檢查、維修,棚室全面消毒,組培苗定植前5~7天密封棚室烤棚升溫,以提高地溫和棚內溫度。

2.4 苗床準備:苗床內填充草炭淵或蚯蚓糞冤和蛭石,比例1:4,填充要均勻平整,基質厚度6cm左右。撒施水溶性良好的45%三元複合肥(15-15-15)25kg/667m²,澆足底水,刮平後備用。

2.5幼苗清洗:將組培苗從瓶中掏出,根部的培養基質清洗乾淨,剪掉多餘老根,並用1g/kg的生根粉浸泡1~2h後裹上薄膜放入苗盤中備用。

馬鈴薯春季繁育技術,記住以下要點,能提高品質與產量

3 組培苗定植期管理

3.1組培苗定植:開溝栽苗,溝深5cm左右,株行距可在10cmx10cm、10cmx5cm、5cmx5cm3個定植密度中選擇,建議選擇株行距為10cmx5cm的密度,定植株數為13萬~14萬株/667m²。

種植深度以3~5cm為宜。大苗宜深,小苗宜淺,做到上齊下不齊,地上苗高5~6cm。栽後輕輕按壓,不要壓得太結實,否則影響幼苗成活。

馬鈴薯春季繁育技術,記住以下要點,能提高品質與產量

3.2緩苗期管理

幼苗栽植完畢後需及時噴水。田間定植時儘量安排當日定植滿棚,以便定植後及時澆水和管理。根據棚內溫度與溼度情況及時補水,定植後3天之內保證苗床基質溼度95%以上,空氣溼度要保持90%以上。定植初期,陽光充足的時段應對棚室進行階段遮蔭3~5天,早晚光照不強時適當見光。根據氣溫、光照等天氣情況逐步縮短遮蔭時間,增加光照時間,直至正常光照管理。

定植3~5天后,根據幼苗緩苗情況、棚內溫度和棚外氣候條件如:風力、溫度、光照等實際情況適當通風,並逐步加大放風量、延長放風時間,直到正常田間管理。棚內溫度保持12~30℃,白天溫度過高時採用遮蔭或改變通風量大小等手段進行調節。

馬鈴薯春季繁育技術,記住以下要點,能提高品質與產量

4 生長期管理

4.1溼度管理:幼苗進入正常田間管理階段後,棚室內空氣溼度白天要保持在70%以上,夜間保持自然溼度。基質的含水量保持在80%左右。溼度的保持一是噴水,要勤噴水,每次水量不易過大;二是通風,通風要適度,注意幼苗生長情況和外界天氣變化情況。

根據基質乾溼情況澆水,一般情況下基質變鬆散時及時澆水。澆水時間一般為10:00前,16:00後,以早上澆水最好,中午不要澆水。每次澆水量不宜過大,澆水間隔適當。如出現大風、強光等情況使基質溼度急劇下降時,應及時進行補水。

馬鈴薯春季繁育技術,記住以下要點,能提高品質與產量

4.2溫度管理

白天棚內溫度控制在20~30℃,以25℃左右為佳,不超過30℃。可根據具體天氣條件,如光照強度、棚外溫度、風力等因素,通過控制放風時間和風口大小來調節棚內溫度。

夜間棚內溫度控制在10~20℃,最好保持15℃左右,不低於10℃。可通過控制保溫棉被覆蓋位置、通風口大小來調節溫度。夜間氣溫10℃以上時不需要將保溫被放到棚室近地面處,可停在大棚中上部(距地面2m左右),如遇大幅度降溫可把棉被放到近地面處。外界夜間氣溫穩定在15℃以上時不需要採取保溫措施,可根據溫度情況適當增加夜間的放風量,直到完全打開放風口、裙膜和棚膜。

馬鈴薯春季繁育技術,記住以下要點,能提高品質與產量

4.3肥料與培土管理

馬鈴薯組培苗定植後10~15天,植株8~10cm高時第1次用蛭石培土,培土前均勻撒施水溶性好的三元複合肥(15-15-15)25kg/667m²,培土厚度1cm,培土後澆透水。培土時謹防壓苗,若出現壓苗情況,應及時清理苗上浮土。第1次培土後10~15天,秧苗15~20cm高時第2次用蛭石培土,培土前撒施水溶性好的三元複合肥(15-15-15)25kg/667m²,培土厚度2cm,培土後澆透水。

馬鈴薯春季繁育技術,記住以下要點,能提高品質與產量

在秧苗封壟前,根據植株長勢進行2次追肥,2次間隔10~15天,每次施入水溶性良好、無磷或低磷的複合肥,以無磷高鉀二元複合肥(15-0-30)為佳,施入量20kg/667m²,施月巴後及時澆透水。秧苗封壟後,根據馬鈴薯秧苗長勢和天氣情況進行2~3次葉面追肥,葉面肥以多元複合肥和微量元素為主,可以和澆水相結合,也可單獨噴施。

馬鈴薯春季繁育技術,記住以下要點,能提高品質與產量

4.4病蟲害管理

組培苗定植前2~3天密閉棚室,使用煙霧劑對棚室進行滅菌殺蟲,滅菌劑可採用百菌清煙霧劑,殺蟲劑可使用異丙威煙霧劑。消毒完畢後及時通風,無氣味即可關閉通風口。栽苗前將顆粒殺蟲劑撒施到苗床上,用於消滅地下害蟲。栽培期內定期對牆根和壓膜處噴施殺蟲劑,預防昆蟲爬入。

栽培期內定期噴施藥劑防治病害和蟲害,噴藥間隔7~10天殺菌劑和殺蟲劑可混合噴施,混合時注意防止出現沉澱。如遇連陰天可增加噴藥次數及藥量。後期馬鈴薯秧苗較大,噴施藥劑效果欠佳,可密閉棚室使用煙霧劑來提高藥效。

馬鈴薯春季繁育技術,記住以下要點,能提高品質與產量

蟲害主要有蚜蟲、白粉蝨、菜青蟲、紅蜘蛛等,殺蟲劑可使用吡蟲啉、溴氰菊酯、阿維菌素等農藥。病害前期以預防為主,輪換噴施百菌清、甲基託布津(甲基硫菌靈)、多菌靈等廣譜藥劑。中後期以防治早疫病和晚疫病為主,噴施苯醚甲環唑、氟菌窯霜黴威、肟菌窯戊唑醇、甲霜靈、霜脲窯錳鋅、代森錳鋅等藥劑。

馬鈴薯春季繁育技術,記住以下要點,能提高品質與產量

5 種薯收穫

5.1適時收穫:馬鈴薯組培苗在田間生長90天左右即可收穫。收穫前7~10天停止澆水,讓植株自然落黃和降低基質含水量。如收穫期遇到陰雨天氣,應及時拔掉植株、清理殘葉以防止病害發生。待基質乾透後,對基質仔細過篩,清除雜質,收穫全部微型種薯,寫好標籤裝筐,陰乾存放,存放期間避免強光照射。

5.2種薯分級:微型種薯收穫後,陰乾7~10天。在種皮乾燥後,將微型種薯按大小進行分級裝袋。一般分為3g以下、3~5g、5~8g、8~15g、15g以上5個級別,每袋質量30kg,袋內寫好標籤,標明品種名稱、規格、收穫時間、質量等。

馬鈴薯春季繁育技術,記住以下要點,能提高品質與產量

5.3入庫貯藏

種薯分級後及時放入低溫庫,按品種、規格堆放整齊,在垛上標明品種名稱及收穫時間。一般碼放6~8層,不宜過高。每2行之間留有通風的縫隙,避免局部溫度過高。低溫庫溫度保持1~4℃,貯存時間一般為7月到次年4月,貯存期較長。貯存期間定期檢查冷庫溫度及庫內種薯情況,如果出現腐爛要及時處理。

馬鈴薯春季繁育技術,記住以下要點,能提高品質與產量

總結:以上就是本文全部內容,希望對廣大農業者有所幫助,覺得文章還不錯話幫忙筆者點一下關注,如果大家有更專業的知識願意分享,留言即可!感謝大家的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