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之慾》:黑澤明被忽視的得意之作,戳中了每個人的痛點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現在已經很少有人問這樣的問題了,每個人都挖空心思找六便士,沒有時間仰望星空,到頭來連一個便士也沒得到。

黑澤明被稱為日本的“電影天皇”,世人對他的追捧如蒼蠅一樣,鬧鬧哄哄,絕口不提《羅生門》剛拍出來時黑澤明遭到的冷遇。

一個飽嘗世間艱辛的人,才會有心思去追問人生的意義,總想讓人生有個標尺,人活一輩子總要搞出點名堂不是嗎?

黑澤明的電影都是對宏大主題的探討,嚴肅深沉的作品造就了後人難以企及的經典高度,偉大的藝術家都是慈悲的人道主義者,他們堅持為小人物發聲,引起廣泛共鳴,被大多數人懷念。

這世上大多數人都過得很苦,庸碌一生,這真是不忍戳破的真相。

01工作變成了生活,人就失去了靈魂

《生之慾》的故事很簡單:市民科科長渡邊做了三十年的蓋章工作,查出患有胃癌後決心做一件有意義的事,經過多方努力終於幫市民解決了汙水處理問題。在風雪夜,渡邊欣然離世。

《生之慾》:黑澤明被忽視的得意之作,戳中了每個人的痛點

在電影的開頭,渡邊日復一日地重複蓋章的工作,他不需要看公文內容,他的意見無足輕重。蓋完章後用紙擦拭乾淨,擦拭印章的是他二十年前寫的《促進辦公室效率方案》。

當青年人初次與這個世界相遇時,他想改變這個世界。他們總是盯著世界的破綻,因為只有青年人的心是純潔無瑕的。突然闖入油膩奸滑的成人世界會使他們極為不適,激發起青年人想要掃除汙穢的俠義激情。

每個人年輕的時候都會發光,像太陽一樣,骨頭都是暖的。時間長了,漸成朽木,難再逢春。我們時常為自己變壞嘆息,說什麼“我們要特別努力才能過上普通人的生活”,不過是掩飾懦弱的藉口,把自己說的可憐一點,就不會有人嘲笑我們無能了。

《生之慾》:黑澤明被忽視的得意之作,戳中了每個人的痛點

工作被視為謀生的手段,唯一的目的是改善生活。在描述工作時主語是“我”,我要買房,我要加薪,我要升職。而不是“他”或“他們”,不是他們的問題得到了解決,他們很開心,因為他們我的工作變得有意義起來。

一個心裡裝不下別人的人,註定也會被別人遺忘。

同事小田切講過一個笑話:“有一個職員從沒有請過假,別人恭維他說政府離不開他了,那人卻說是自己怕政府發現沒有他也可以。”

小田切無心,渡邊卻有意。小田切還給渡邊起了個外號叫“木乃伊”。果然,渡邊患了胃癌五天沒來上班,大家雖然奇怪,但並未影響工作正常開展。我想,大家是在奇怪固有習慣被打破,受不了精神上的細微波瀾,受不了周遭世界的改變而已。

02脆弱的父子情

渡邊罹患癌症,第一個想要傾訴的人是兒子,很正常。他應該不是期待烏鴉反哺,只是血緣的本能呼喚,他一手撫養兒子長大,可兒子只想要他的退休金買房子,渡邊話到嘴邊又咽下。

風燭殘年的老人失去了最可能的依靠,一條光明大道被堵死了。兒子代表了人們對“生之慾”的廣泛認知,活著就是為了錢,為了錢親情都可以摒棄,人倫都可以不顧。

渡邊原以為起碼撫養兒子長大,成家立業,人生多少有點意義,事實上並非如此。多少人把養育兒女牽強地算作自己人生的光輝,這也是在為自己碌碌無為開脫。被動地,按部就班地養育兒女,和結婚生子,生老病死一樣,其中不包含個人實現自我價值的強烈意識,不值得被拔高。

《生之慾》:黑澤明被忽視的得意之作,戳中了每個人的痛點


渡邊在兒子的背叛下完成了自我價值實現的覺醒,不為他人活著的人生是沒有意義的。此時,他沒有找到解救自己的出路,一個人意識到自己無能又無力打破困境,是非常痛苦的。渡邊蒙上被子,蜷縮著身體哭了起來。世上很多事很奇怪,善良正直的人總喜歡哭,虛偽油滑的人卻總是笑,天理何在。

03肉體的歡愉不能解救痛苦的靈魂

渡邊在酒吧遇到了一個小說家,小說家帶他去遊樂場,咖啡館,脫衣舞會。黑澤明安排小說家這個身份去帶渡邊解悶大有深意。

《生之慾》:黑澤明被忽視的得意之作,戳中了每個人的痛點


在小說家的筆下,所有的世界都是虛構的,光怪陸離,荒誕不經每個讀小說的人都能在小說裡看到自己。某種強烈的戲劇衝突,某種曲折的故事情節,小說是生活荒誕面的集中體現。

小說家帶渡邊進入到光怪陸離的現實世界,正面呈現了渡邊,或者說大部分人不堪的一生。這是渡邊對自己人生的自省,大快朵頤也罷,聲色犬馬也好,都是暫時的精神麻醉,像在一張經常熬夜長痘的臉上,塗上一層厚厚的油脂,自欺欺人而已。

渡邊坐在人聲鼎沸的脫衣舞會中,神情慘淡。周遭的一切他都看不進去,也聽不進去。人之將死,其心也明。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在死亡面前我們才分得清楚孰輕孰重,孰真孰假,以死亡為代價的覺醒,也真是悲哀。

《生之慾》:黑澤明被忽視的得意之作,戳中了每個人的痛點


04女同事讓渡邊豔羨青春

女同事小田切受不了政府工作的枯燥乏味,來找渡邊蓋辭職公章。小田切是劇中唯一一個主動反抗枯燥人生的人,好像很勇敢,渡邊也深受震動。他欣賞小田切身上天不怕地不怕的勇氣,更懷念從小田切身上散發出的,自己已經失去的青春氣息。

渡邊很驚喜,他自認為找到了救命稻草,拼命想要抓住。他請小田切吃東西,帶她看電影,自己卻看著她吃,卻在看電影時睡著了。小田切受不了渡邊接二連三的邀請,忍無可忍拒絕了渡邊。

《生之慾》:黑澤明被忽視的得意之作,戳中了每個人的痛點


渡邊沒有想過,小田切之所以敢辭職,完全是青春的衝動使然。羅曼羅蘭說過:“世間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明白了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年輕人不缺乏對生活的熱愛,那對他們來說輕而易舉,年輕人缺乏的是對生活真相的瞭解。也許多年後小田切人到中年,也會如渡邊一樣渾渾噩噩。

渡邊把青春時期正常的心理特徵,誤認為靈魂的高貴純潔,進而想尋求小田切的解救。他像祥林嫂一樣把自己愁苦的精神世界展現給小田切,對方並不能感同身受,才導致了自己以熱臉貼冷屁股的鬧劇。

05為市民排憂解難獲得真正救贖

經過種種尋求自我解救而不得,渡邊想到了一件事,他想起了那份被他束之高閣的《汙水池改建方案》。市民們曾找渡邊抱怨過汙水池影響居民正常生活,渡邊渡邊把方案遞交上去,各個部門都在踢皮球,最後無疾而終。渡邊要把這件別人不願意辦,也不好辦的苦差事辦好,讓自己在臨死之前有一點價值。

《生之慾》:黑澤明被忽視的得意之作,戳中了每個人的痛點


影片一共143分鐘,渡邊在92分鐘的時候就去世了,黑澤明通過參加葬禮的眾同事之口,向觀眾再現了渡邊為改建汙水池四處奔波的過程。

渡邊想要改建汙水池大家都很奇怪,在背後議論紛紛,沒有人理解他,把他當做怪物。勇於任事的人在混日子的人堆裡,是一根刺,一根正直的刺。所有人都素餐尸位的時候,鞠躬盡瘁就成了錯誤,這不是給同事難看嗎?

《生之慾》:黑澤明被忽視的得意之作,戳中了每個人的痛點


渡邊把方案提交給副市長被無視,他從未放棄,終於得到批准。在改建的過程中觸及到黑幫的利益,他被威脅,即使這樣也毫不退縮。終於,汙水池改建成了公園,風雪之夜,渡邊一個人坐在公園的鞦韆上安然離世。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是自我實現的價值感。這種價值感不是世俗名利,而是對他人的救濟和幫助。任何滿足一己私慾的事都會使人愈加貪婪,愈加狹隘,愈加麻木不仁。相反,犧牲自我利益,為民請命,為大多數人而活,你的人生才會充實,幸福。

一個人的生命是應該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才能夠說:“我這一輩子沒有白活。”

《生之慾》:黑澤明被忽視的得意之作,戳中了每個人的痛點


在電影結尾,參加渡邊葬禮的同事藉著酒勁,高呼繼承渡邊精神,第二天上班還是老樣子。也許渡邊這個人本就是不存在的,他是黑澤明美好的幻想,而這個沉重的結尾才是生活的真相。

很多人說,聽了很多大道理還是過不好一生。錯的不是道理,道理也沒有大小之分,錯的是聽道理的人。光聽不做和光說不做比,有一個好處:聽了別人的做不到,可以把責任推給別人,說了自己做不到責任只能自己承擔。現在狡猾的人變多了。

人生的意義就是竭盡全力幫助更多的人。這個道理大嗎?大。空嗎?未必空。求仁得仁,我欲仁,斯仁至矣。

這部電影上映於1952年,這樣的好電影再也沒有了,現在誰還會關心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