鎢--難見流動性

23日美國單日新增確診病例破萬、疫情擴散189個國家地區、東京奧運會可能推遲,在疫情蔓延如此迅速的背景下,美聯儲宣佈了開放式的資產購買計劃,即無限量、無限續杯式的量化寬鬆,直到達到穩定金融市場流動性和經濟的目的。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 ,我國想獨善其身--難啊,大有色價格直線跳水,鎢市集體恐慌心態增強,甚至市場聽聞的8萬元/噸礦價也罷,12.7萬元/噸的APT價格也罷,真實沒有成交,在無量支撐下的鎢價,疲軟這一形容詞已經不足以說明這個市場了。

合金廠的對四月中下旬後的擔憂,導致粉末企業也出現報價降低,206元/公斤的左右報價能聽到了,但是同樣,沒有實際的訂單支撐,也僅僅是報價。好多冶煉廠反饋1.05-1.06元/噸度的毛紗價格,但是小鎢在詢單的過程中,未看到礦企能在這個價位上出貨,所以礦是否真的已經到這個價位,可能還是要訂單說話吧。

鎢市場,即使降價出貨也要能出的去呀,冶煉廠,粉末企業甚至合金廠在自身庫存量已經滿負荷的情況下,採購可能不大現實,小合金廠恢復性採購能看到,但是量太少,也存在壓價情況,致使,整體鎢市場說看不到成交不為過。

當前鎢市場面對的不再是降價的危機,而是流通的危機。整體鎢產業鏈流動性看不到,訂單看不到,後端合金廠的庫存也存在壓力,在對春節後的預期破空後,對賭的庫存怎麼解決,交給時間?還是交給政策引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