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消費變化應順勢而為 後疫情時代酒業路在何方 ?

 3月12日,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總體上,我國本輪疫情流行高峰已經過去。如今,整個社會正從突然按下的暫停鍵裡逐漸解凍、復甦。企業陸續復工復產,城市裡車多了人多了。然而,社區依然封閉,餐廳還未全部營業,正常的社交還未恢復,經濟依然沒有流動起來。

  有人說,這場疫情是對中國經濟的一場“大考”。那麼,後疫情時代,身處考場中的中國酒業正處在怎樣的發展軌道上,酒企和酒商應如何調整策略?

產業面臨重新洗牌

  減少外出、避免聚集,以聚餐形式為主流的消費場景銳減,飲酒需求也隨之大幅降低,並且從短期內來看是不可逆轉的。酒類消費的重創,打亂了諸多廠商今年新年戰略的落實和推進。但也有不少業內人士持樂觀態度,認為疫情過後,酒業將迎來一輪報復性消費。對比非典後期,餐飲增速反彈至16.9%,一度超越疫情前的行業增速。深究其原因,禁錮在家多日的消費者在疫情得到有效緩解後,會更渴望走出家門,更能體會到線下消費的快感及逛街聚餐的樂趣。消費行為驅動內核的凝聚,讓人們有理由相信新冠肺炎疫情之後,餐飲業、酒業有望再次迎來跨越式消費增長。

  此外,由於經濟發展的不確定,酒類消費預期也可能下降,這將加劇酒企間的競爭,酒類品牌集中度的提升成為必然。以白酒行業為例,近3年來,白酒行業實現了良好的發展,利潤總量於2017年超過千億元,至去年已高達1400億元。這種增長帶有明顯的集中化趨勢,行業利潤進一步向行業前50名酒企集中,儘管擁有生產許可證的酒企數量超過7300家,但行業利潤基本集中在前4%的企業當中。中國酒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宋書玉表示,疫情對2020年酒類市場的影響,將加速白酒產業的集中發展。到2020年末,白酒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很可能減少至1000家以內。突發情況考驗了企業的抗風險能力,頭部企業和大型企業憑藉財力、資源、組織等多方面優勢,能夠有力應對,而中小企業的“抗擊”“止損”能力顯然要弱一些。

關注疫情後的消費變化

  正如業內人士所言,短期內酒水消費受到了巨大影響,酒業應更關注疫情之後的消費變化。

  把目光拉伸到整個產業鏈來看,打造心智定位、聚焦拳頭產品、創造消費需求將成為王道。消費場景的變革,或許就要提上日程了。一是飲酒從“交際應酬”的“山吃海喝”轉變為“感情交流”的“怡情小調”,理性飲酒會成為酒桌的“常態”。二是喝酒喝健康的觀念轉變為“生活方式”,小酌怡情的品質生活將成為主流觀念,喝酒為了健康會讓一些酒種成為生活必需品,這是消費意識和觀念的巨大轉變。企業應順勢而為,為產品打通新的消費思路。

  疫情讓各類“在線”服務幾乎一夜之間成為風口,突破了空間限制的“在線”服務因其非接觸的特質,在疫情之下顯現出巨大價值。消費者對酒類線上消費模式認同感加深,新消費習慣正在養成。今年1月底,1919酒類直供宣佈:受近期疫情影響,1919門店推出“無接觸配送”服務。2月4日,1919酒類直供發佈“‘無接觸配送’全新升級”海報,宣佈“共克時艱……門店防護措施全面升級,每一次配送都對外包裝袋進行消毒”。阿里1—2月酒類電商數據近日披露,阿里渠道酒類總計銷售額34.09億元,同比增長29.94%,銷量1542.14萬件,同比增長1.44%;單2月阿里渠道酒類總計銷售額5.16億元,同比增長24.10%,銷量318.72萬件,同比增長10.64%。酒類在線電商幾經蛻變後,再度成為業界眼中渠道變革的希望所在。

協助酒商突破困境

  隨著疫情防控工作持續向好,生產企業大多已經復工復產,但在整個酒類產業當中佔有重要位置的酒商復工率卻不高,大多仍處於半復工或待復工狀態,更有不少酒商擔心現金流斷裂,無法持續經營……由此看來,酒商仍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進入後疫情時代,解決好酒商面臨的問題,將成為整個酒類產業穩健發展的關鍵。近日,中國酒業協會收集了廣大酒企與酒商共同應對危機的一些措施和想法,並進行了梳理。

  一是儘快協助酒商解決庫存問題,增強酒商市場信心。由於疫情影響,終端和零售受阻,這給廣大酒商造成了嚴重庫存積壓與現金流短缺。中國酒業協會的調研中,甚至聽到了有酒商擔心現有庫存,可能會順延至“五一”甚至國慶、中秋節前的旺季銷售。由此可見,當下解決庫存對酒商來說是極為重要的。基於此,不少名酒企業與區域龍頭企業,針對酒商的庫存問題已拿出了相關解決措施,甚至是有的酒企直接劃撥資金幫助酒商應對當前危機。與此同時,不少酒企在疫情期間走到酒商中間,深入瞭解酒商面臨的困難和問題,針對酒商提出的問題進行了一對一的解決,真正做到了利益均沾、風險共擔,有效增強了酒商的信心。

  二是重新調整酒商年度責任目標,保障酒商正常運轉。面對疫情的嚴重影響,年度責任目標成了不少酒商的心病,老是擔心疫情會造成一系列惡性循環,導致市場經營無法正常運轉。為消除酒商的心病,不少名酒企業率先行動,為廠商共同應對疫情影響作出了表率。如宜賓五糧濃香系列酒有限公司於3月4日向品牌運營商發佈相關通知顯示,公司原定於2020年一季度進行產品價格調整事宜,現因受突發疫情影響,出於維護各品牌運營商實際利益考慮,暫緩到2020年二季度執行;瀘州老窖國窖酒類銷售有限公司則取消了國窖1573經銷商2月份的配額,並表示,如有國窖1573經典裝配額需求,由國窖公司各大區組織進行本區域內庫存調劑。對此,產業分析人士指出,名酒企業暫緩價格調整、取消市場配額等是對酒商最好的“減壓”,這些舉措進一步強化了廠商關係。同時,隨著疫情的結束,市場也將得到快速反彈,酒商也將享受到後疫情時代的市場紅利。

  三是協助酒商拓展新的經營渠道,減輕酒商經營壓力。這場“疫情”,讓酒商的線下銷售一度遇阻,同時也給酒商增添了不小的壓力。為緩解酒商壓力,不少酒企聯合酒商有效開啟了新的經營渠道,一定程度上減緩了酒商壓力。如五糧液啟動了智慧零售體系建設,推出了五糧液“雲店”平臺;青島啤酒、烏蘇啤酒、李渡酒業、長城葡萄酒則推出了“無接觸配送”服務;景芝酒業則啟動了景芝雲商、景芝雲店、景芝雲眾為基礎的大數據營銷系統。同時,不少酒企還科學部署,有效組織,加大團購和集團購買的促銷力度,儘快消化庫存。

  業內人士表示,對於中國酒業來說,2020年的關鍵詞仍是“渠道建設”。因此,廣大酒企在做好自身防控與復工復產的同時,需下功夫加大對酒商的市場調研與分析,有效幫助酒商解決實際困難,同時還要為酒商營造一個共進共贏的行商環境,緩解酒商疫情期間的資金壓力與由此帶來的商業焦慮,與酒商共同迎接春暖花開。(中國食品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