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物候:春分二候——雷乃發聲

七十二物候:春分二候——雷乃發聲

春分第二候“雷乃發聲”是七十二候中的第十一候。十二月七十二候歌曰:“雷乃發聲天際頭,閃閃雲開始見電。”元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雷乃發聲,陰陽相薄為雷,至此四陽漸盛,猶有陰焉,則相薄乃發聲矣”,乃者韻會曰:“象氣出之難也”,註疏曰:“發猶出也”。雷是春天陽氣生髮的聲音,陽氣在奮力衝破陰氣的阻擾,隆隆有聲。

七十二物候:春分二候——雷乃发声

古人認為雷是天地陰陽之氣相互作用的結果,“陰陽相薄,感而為雷”,此時陽氣漸盛,但陰氣未褪。“雷者,土之氣也。”古人認為雷來自大地。在現代人看來是天上的雲層活躍起來,當帶陽電的雲與帶陰電的雲劇烈地碰撞到一起,產生了閃電,同時又放出很大的熱量,使周圍的空氣受熱、膨脹,瞬間被加熱膨脹的空氣又會推擠周圍的空氣,引發出強烈的爆炸式震動,這就是雷聲。這也是先閃電後雷聲的原因。不過古人很有意思,提到了“雷者陽之聲,陽在陰內不得出,故奮激而為雷。”此時天地間暖氣開始攻城略地,寒氣要北撤了。

七十二物候:春分二候——雷乃发声

春分二候花信風為梨花,宋代文學家辛棄疾曾這樣描述過:

風前欲勸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

未隨流落水邊花,且作飄零泥上絮。

鏡中已覺星星誤。人不負春春自負。

夢迴人遠許多愁,只在梨花風雨處。

梨花,薔薇科梨屬,梨樹的花朵。梨樹,落葉喬木,葉圓如大葉楊,幹有粗皮外護,枝撐如傘。春季開花,花色潔白,如同雪花,具有濃烈香味。果可供生食外,還可釀酒、制梨膏、梨脯,以及藥用。梨花種類及品種均較多,自古以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其素淡的芳姿更是博得詩人的推崇。原產我國,栽培遍及全國。梨在我國產量之盛,時間之長僅次於蘋果。

七十二物候:春分二候——雷乃发声

梨花在我國約有2000餘年的栽培歷史,原產我國,栽培遍及全國。如梨果治熱咳,切片貼之治火傷;搗汁內服潤肺涼心,解瘡毒、酒毒。梨花能去面黑粉刺;梨葉煎服,治風寒和小兒寒疝,樹皮能除結氣咳逆等症,是一種極佳的藥物。純情,純真的愛,一輩子的守候不分離。 還有一種解釋,梨花是安慰以及最浪漫的愛情。 梨花冰身玉膚,凝脂欲滴,嫵媚多姿,應該是柔的化身;梨花,抖落寒峭,撇下綠葉,先開為快,獨佔枝頭,她是剛和柔的高度統一。

七十二物候:春分二候——雷乃发声七十二物候:春分二候——雷乃发声

(篆刻雷乃發聲:張木奇)

審核:喬華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