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多縣:以組織振興為“紅色引擎”促進鄉村振興穩步前行

稱多縣認真貫徹落實省州委關於脫貧攻堅工作安排部署,以組織振興為總抓手,聚焦夯實黨建基礎、健全體制機制、打造黨建品牌,著力推進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

夯實黨建基礎,培育鄉村振興“領頭雁”。稱多縣以黨建統領一切為主線,把基層黨組織“領頭雁”工程作為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統籌推動,增強基層黨組織對鄉村振興的引領作用,帶動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紮根基層,負責基層黨組織工作,成為鄉村振興發展的主心骨、帶頭人;根據州委“抓支部、用支部、活支部、強支部”工程,不斷加強黨支部規範化標準化建設,有效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和後進黨支部,排查不合格黨員,提高基層黨支部建設質量作為硬任務,努力把基層黨支部建設成為“跟黨走、聽黨話、感黨恩”的堅強領導核心;結合“主題黨日”“支部承諾踐諾”以及“兩學一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推行“1234”工作法,採取線上線下方式進行集中學習,豐富創建內容和載體,積極搭建黨建文化長廊,著力將黨員活動室打造為“黨建之窗”“黨員之家”,著力提升黨組織“軟文化”。

健全體制機制,剷除鄉村振興“攔路石”。稱多縣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導廣大基層黨員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重點剷除鄉村振興制約因素,推動鄉村振興穩步前行。在具體機制上,一是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是農牧業發展和鄉村振興的資源補充,有助於改善基層治理結構,豐富鄉村振興的主體。加強對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進行全方位監督和考核,充分利用“線上+線下”監督機制,將其監督管理工作納入年底績效考核,藉助機制著力推動鄉村振興前行。二是充分發揮村民自治和村民監督委員會作用,通過強化基層組織尤其是村民組織建設,完善依法治村的制度體系,不斷創新組織方式,增強基層幹部的法律意識和法治精神,同時利用百名幹部下鄉宣講活動,對廣大群眾進行普及法制教育,引導農牧民遵法守法並能夠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三是積極培養本土人才,著力推進人才振興,依託村(社區)幹部學歷素質提升工程,全面提升村(社區)幹部的學歷層次和綜合素質,大力培養更多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幹部,通過富裕農牧民、提高農牧民、扶持農牧民,讓農牧業經營有效益,讓農牧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牧民成為鄉村振興的“主力軍”。

打造黨建品牌,完善鄉村振興“發展鏈”。稱多縣緊扣“圍繞黨建抓產業,抓強產業促發展”的理念,以“黨建+”模式,立足生態畜牧業合作社發展實際,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穩步前行的重要抓手,通過強化黨建品牌,探索出以突出“綠色扶貧”為主軸,建立健全“養殖-生產-加工-銷售”畜牧業產品銷售模式,形成畜牧、旅遊、資源保護、村集體經濟和項目扶貧等五種元素融合式扶貧大格局,探索出建強支部促發展,發展產業助黨建的良性循環發展路子,切實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為強化打造村黨支部和村集體經濟“兩個堡壘”的黨建品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