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出困境,走向幸福,從來不是靠等待

《幸福終點站》在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的電影中並不算出色。畢竟有《辛德勒的名單》、《拯救大兵瑞恩》這樣實至名歸的奧斯卡電影,又有世界電影史上第一部票房超過1億美元的《大白鯊》,還有擁有無數忠實粉絲的《奪寶奇兵》系列、《外星人E.T.》和《侏羅紀公園》系列,斯皮爾伯格有太多為人稱道的電影。《幸福終點站》和它們相比,沒有宏大震撼的場面,沒有刺激眼球的特效,沒有複雜精妙的敘事,但它卻依然在豆瓣上獲得8.8分的高分,感動了無數人。

《幸福終點站》|衝出困境,走向幸福,從來不是靠等待

這是一部以故事和人物取勝的電影。並不複雜的故事,就發生在一個機場內,卻蘊藏著巨大的打動人心的能量。鮮活的人物刻畫,反映的不僅是眾生相,更是關於勇氣和救贖的討論。

《幸福終點站》的海報上有一句話:"Life is waiting."生命是一場等待,但斯皮爾伯格想告訴我們的,絕不是讓我們"安心等待"。沒有誰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每個人都要面對磕磕絆絆的人生路,和接踵而至的困境,我們想走到幸福的終點站,從來不是靠等待


走出困境三部曲:普通人在困境中的自我救贖和互相幫助。

  • 1、 情緒管理

湯姆·漢克斯飾演的男主角維克多,從影片一開始就連遭困境。因為他的國家發生動亂,護照失效,不能入境,也無法回國,他被困機場的國際中轉候機廳。那時的維克多語言不通,自己國家的貨幣和信用卡因為動亂而失效,又因為幫助別人而丟掉了餐券。

找不到人求助、身無分文、吃飯都成了問題,厄運連番而至,然而我們在維克多身上看不到任何的失落和消極。除了一開始得知國家動亂時,他急得哭了,之後的維克多一直都以樂觀積極的心態面對遇到的困境。正是這樣良好的心態,一路支撐著他走出機場、走向幸福。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的情緒ABC理論,激發事件A只是引起結果C的間接原因,而人的信念B,才是導致結果C的直接原因。也就是說,發生了一件事之後,最終的結果是因人而異的。不同的信念會導致不同的結果,積極的面對和消極的面對得到的結果會是不同的,甚至可能是截然相反的。

《幸福終點站》|衝出困境,走向幸福,從來不是靠等待

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的情緒ABC理論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司馬遷《報任安書》

無數的偉人告訴我們,陷入困境時,消沉從來無法帶我們走出困境,只會讓我們越陷越深,只有控制和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化悲憤為力量,積極面對,才可能掙脫泥濘、遇難成祥。


  • 2、 積極自救

被困機場後,維克多展開了一系列的自救行動:

沒有飯吃,他就把僅剩的幾包餅乾做了分配,搭配不同的醬做成漢堡包的形狀,極有儀式感;

沒有地方睡覺,他就把廢棄的座椅做了改造,拼在一起就成了床;

沒有錢,他發現回收手推車可以賺取硬幣,就滿機場回收手推車,終於吃上了漢堡包;

語言不通,他買來同一本書籍的兩種語言的版本,一字一句地對照,熬夜學習英語;

沒有工作,他就一家店一家店地毛遂自薦,毫不顧忌別人的調侃和嘲笑……

《幸福終點站》|衝出困境,走向幸福,從來不是靠等待

維克多熬夜學習英語

儘管"屋漏偏逢連夜雨",但維克多始終不曾放棄,反而用實際行動改變困住自己的現狀,幫助自己走出困境。我們不僅要學習他積極樂觀的心態,更要學習他的思維方式。不管遇到難題還是困境,抱怨、消沉、逃避都沒有用,勇敢地面對、想辦法解決問題,才能幫助我們高效脫厄。這是一種更高階的思維方式,也是我們該早日鍛煉出的思維方式。

看《幸福終點站》的時候,我總想起湯姆·漢克斯的封神之作《阿甘正傳》。阿甘的一生是被"跑"改變的一生。他的智商只有75,一開始跑是為了躲避其他小孩子的欺負,躲避危險。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躲閃讓他越跑越快,因此被橄欖球隊的教練相中,並被破格錄取,進入大學;因為跑步技能和阿甘一股腦的衝勁,他入選全明星隊並受到總統接見;在戰場前線,阿甘因為跑得快救了很多人,回國後再次受到總統接見並獲得榮譽勳章;後來他跑步橫穿美國,再次成為名人。小時候總被同學欺負的小孩這時已成了國民英雄,還有了追隨者。

李嘉誠說:"樂觀者在災禍中看到機會,悲觀者在機會中看到災禍。"阿甘並不知道"樂觀"、"悲觀"、"機會"是什麼意思,我們可能也沒有足夠的智慧能在災禍中看到機會,但面對困境之時,我們可以並且應該做的,就是像阿甘一樣——跑!

《幸福終點站》|衝出困境,走向幸福,從來不是靠等待

阿甘的一生是被“跑”改變的一生

  • 3、勇者救人

所貴勇者,為其行義也。——《呂氏春秋》

維克多不僅積極自救,還勇敢地幫助他人。一名俄羅斯人為了瀕死的父親到加拿大買藥,這種藥物沒有許可證,所以在美國轉機的時候,被機場海關扣留。因為語言不通,這位俄羅斯人急紅了眼,拿起了剪刀要保護這些救命藥不被機場安保人員搶走。機場的人找來了維克多當翻譯。在機場官員弗蘭克的高壓態勢下,維克多還是毅然決定幫助這位俄羅斯人。他機智地把"爸爸"翻譯成"山羊",說這種藥是給山羊用的,因為規定寫明如果是給動物用的藥可以不需要許可和批准。就這樣,維克多通過規定的漏洞,幫助俄羅斯人把藥帶回去救治他的爸爸。

弗蘭克是機場官員,他不僅能影響維克多在機場的生活質量,還能幫助維克多早日走出機場,和弗蘭克交好,對維克多來說有百利而無一害,而得罪他就意味著自己在機場的日子會遇到更多磨難。但面對選擇時,善良的維克多並沒有選擇順從弗蘭克,而是聽從了自己的內心、堅守了自己的原則。舉手之勞已是善舉,維克多"損己利人"的做法則更讓人感動。

《幸福終點站》|衝出困境,走向幸福,從來不是靠等待

俄羅斯人激動地感謝維克多

斯皮爾伯格在哈佛大學的演講中說到:"不要讓道德心因為利己左右搖擺。堅持自我需要勇氣,而勇敢需要背後很多人的支持。"他的這一信念在《幸福終點站》中得到充分體現。

因為幫助俄羅斯人,維克多有了"山羊"的稱號,成了大家心中的英雄。他的正直、善良、真誠打動了所有人,所以才會有最後,維克多要出機場時,所有人趕著來送他禮物、歡呼為他送行、幫助他離開機場的感人畫面。

莎士比亞說:"有德必有勇,正直的人絕不膽怯。"《孟子·公孫丑下》有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因為堅守道德,我們有了勇氣,因為有了勇氣,我們可以幫助更多的人,又因為幫助別人,別人也更願意幫助我們,最終善良正義的火炬又傳回到我們自己手上,照亮了我們,也照亮了更多人。

《幸福終點站》|衝出困境,走向幸福,從來不是靠等待


情感共鳴:關於親情、愛情和友情的思考

《幸福終點站》的動人之處不僅在於普通人面對困境時的勇氣和救贖,更在於貫穿全片的對親情、愛情、友情的思考。國土有疆界,但人類的情感是共通的,優秀的作品能打破地域和文化的限制,引起全人類的共鳴。

  • 親情:

維克多甘願違逆弗蘭克幫助俄羅斯人,除了他自身的善良外,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俄羅斯人是為了給父親治病而千里奔波去加拿大買的藥。當俄羅斯人得知藥要被扣留時,他的絕望體現出的對父親的愛深深打動了維克多。因為維克多自己就是為了父親而來到美國。

維克多的父親是一個爵士迷。有一天他看到一張著名爵士音樂家的合照,便著了魔,接下來的40年,他通過一封封的信收集這57位爵士音樂家的簽名。但很遺憾,在他去世前,還有一個人的簽名沒有拿到。維克多就是為了幫助父親完成這個在我們看來有點痴的遺願,來到美國,要找到那個人拿到簽名。

《幸福終點站》|衝出困境,走向幸福,從來不是靠等待

維克多隨身帶著的花生罐裡是爵士音樂家們的簽名

最終維克多拿到了簽名,完成了他來美國的任務,完成了父親的遺願,心滿意足地回到自己的祖國。看到這裡的時候,感動之餘,我不禁在想,為什麼他不在父親生前就來幫他達成願望呢?如果父親活著時,就集齊了這些簽名,他不是會更開心嗎?就像那個俄羅斯人,在父親生前就好好照顧父親,努力讓父親康復,這樣做的話,不管怎樣,將來回想起來,他不會遺憾。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一通電話不如一個擁抱,一筆匯款不如一餐飯。父母老了,常回家看看。

《幸福終點站》|衝出困境,走向幸福,從來不是靠等待

影片最後,維克多集齊了57個爵士音樂家的簽名,但父親已經不在。


  • 愛情:

電影中有三條愛情線。一條是維克多和空姐阿米莉亞,一條是阿米莉亞和情夫,一條是機場送餐員恩裡克和辦理簽證的工作人員託蕾絲。

阿米莉亞窈窕婀娜,容貌姣美,她已經39歲,但看起來就像30不到,正當芳華的妙齡女子。她的身邊本來不乏追求者,但她卻愛上了一個有婦之夫。7年來,她一直等著情人的召喚,不敢住旅館,帶著行李箱準備隨時出發,就為了情人週末可能想見她。

恩裡克早就喜歡上了託蕾絲,在他心中,託蕾絲就像一匹美麗的野馬,他自認為會是託蕾絲的真命天子,卻一直不敢向託蕾絲表白。直到維克多的出現,他才用食物“利誘”維克多,讓他幫忙打聽託蕾絲的愛好和愛情觀,就連後來向託蕾絲求婚,求婚戒指都是靠維克多轉達。

《幸福終點站》|衝出困境,走向幸福,從來不是靠等待

恩裡克讓維克多打聽託蕾絲的愛好和愛情觀

如果不是維克多的出現,阿米莉亞和恩裡克還一直在等待自己的愛情。阿米莉亞的等待是痴,恩裡克的等待是怯。愛情中,有多少的等待是痴心錯付,又有多少的等待導致錯過的遺憾?人生百年,白雲蒼狗,青春一晃而逝,我們又有多少時間能浪費在等待上?錯誤的愛情儘早斬斷,美好的愛情盡力爭取,方不負青春。否則只能像阿米莉亞那樣,多年後回憶起來,無奈又苦澀地說:"我等了一輩子,就是不知道為什麼要等。"

《幸福終點站》|衝出困境,走向幸福,從來不是靠等待


  • 友情:

維克多被困機場九個月,他最大的收穫,大概就是那群可愛的朋友們。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他和古普塔的友情。

一開始的時候,古普塔還以為維克多是間諜而討厭他,最後卻為了幫助維克多進入紐約市區收集到最後一個簽名,以瘦小的身軀逼停飛機,讓飛機延遲起飛,幫助維克多爭取到寶貴的時間。

吉普塔是印度人,他在印度有老婆和2個孩子。23年前,因為不堪一個警察的欺辱,刺傷了他,古普塔就逃到了美國的機場,做了一名清潔工。儘管思念家鄉和親人,但這麼多年他從沒回去過,因為回去就要坐7年的牢。然而當他得知,維克多為了保護他而放棄進紐約的機會,要直接坐上飛機回國時,一向低調的他扛起了拖把,為了維克多,他勇敢地站了出來。

《幸福終點站》|衝出困境,走向幸福,從來不是靠等待

古普塔以瘦小的身軀逼停飛機

友情最神聖之處並不在同甘共苦,而是不求回報地為對方奉獻。維克多為了保護古普塔不被遣返回國坐牢,放棄了足足等了九個月才等到的進紐約市的機會;古普塔為了讓維克多收集全簽名,放棄自己在機場躲了23年的安穩生活,回國接受法律的制裁。遇事時,他們都選擇了犧牲自己,保全對方。最終古普塔收穫了心安,維克多完成了心願。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只要還有朋友,我們的人生就不算失敗。

《幸福終點站》|衝出困境,走向幸福,從來不是靠等待


結語:

《幸福終點站》是一個關於等待的故事:維克多在等待自己的國家結束動亂,弗蘭克在等待升職加薪,艾米莉亞和恩裡克在等待愛情,古普塔在等待救贖。但最終能解救他們的,卻不是等待,而是積極的行動、美好的心和溫暖的人。

如果我們足夠幸運,有人願意並肩同行,便該好好珍惜;如果偶爾獨行,那我們就該像維克多一樣,以良好的心態面對困境,用積極的行動克服磨難,永遠懷著一顆真誠、良善的赤子之心,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2018年,已經72歲的斯皮爾伯格還做出了有上百個彩蛋,點燃年輕觀眾激情,讓我們歡呼感動的大電影《頭號玩家》。古稀之年的老人,還在為了傳播真善美而學習新的科技和年輕人的流行文化,正值最好年華的我們,又有什麼理由"等待"呢?

《幸福終點站》|衝出困境,走向幸福,從來不是靠等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